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13 11: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酒精挥发 D.木炭燃烧
2.下列厨房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土豆切丝 B.玻璃瓶破碎 C.番茄榨汁 D.铁锅生锈
3.生活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汽车爆胎 B.热胀冷缩 C.滴水成冰 D.蜡炬成灰
6.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生霉变 B.木材燃烧 C.钢铁生锈 D.水果榨汁
7.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食物腐烂 C.麦磨成面 D.火上浇油
8.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粉碎 B.湿衣晾干 C.液化气燃烧 D.苹果榨汁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滴加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倾倒液体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11.下列各组变化中,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纸张燃烧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电解水制氢气
C.钢铁生锈、粮食酿酒
D.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杂、湿衣服晾干
1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其中能用来判断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
A.放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条变短 D.生成白色固体
13.下列变化,与“酒精挥发”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 B.小麦酿成酒 C.光合作用 D.百炼成钢
1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钢铁生锈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食物腐烂 D.燃放烟花爆竹
15.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水变成水蒸气 B.碘升华
C.蔗糖在水中溶解 D.植物光合作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要求操作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过氧化氢溶液后,将胶头滴管清洗后再放回滴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2)甲、乙两同学一起用量筒量取某液体体积。甲同学俯视读出体积为23mL,之后倒出一部分液体,乙同学仰视读出剩余液体体积为12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mL。
(3)如图为琳琳向试管口塞入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的操作,指出该操作的错误之处    。
17.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①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③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②;属于反思评价的是④。
18.实验室现有5mL、1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8mL的盐酸,应选    mL的量筒;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8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8mL(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化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请指出下列图中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1)倾倒稀盐酸    ;
(2)点燃酒精灯    ;
(3)给铜绿固体加热    ;
(4)取氧化铜粉末    ;
(5)量取35mL的水    。
20.下列实验中均用到了水,请分析各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仪器的连接,其中水的作用是    ;
(2)图2是试管的洗涤,其中水的作用是    ,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21.物质的称量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    (填序号)量筒。
①100mL
②50mL
③10mL和5mL
④20mL
(2)小明同学量取15mL食盐水,向量筒内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    继续滴加至该刻度。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15mL,其正确的体积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mL。
(3)小明同学要称量15.3g(5g以上用砝码)的食盐做实验,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了    g食盐。
(4)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    (填序号,下同)。接着指针又偏向左边,他应该    。
A.增加砝码
B.继续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5)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精盐质量是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酒精挥发 D.木炭燃烧
【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厨房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土豆切丝 B.玻璃瓶破碎 C.番茄榨汁 D.铁锅生锈
【解答】解:A、土豆切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玻璃瓶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番茄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生活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生锈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解答】解:A、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汽车爆胎 B.热胀冷缩 C.滴水成冰 D.蜡炬成灰
【解答】解:A、汽车爆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热胀冷缩,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蜡炬成灰是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花生霉变 B.木材燃烧 C.钢铁生锈 D.水果榨汁
【解答】解:A、花生霉变生成了毒性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水果榨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7.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食物腐烂 C.麦磨成面 D.火上浇油
【解答】解: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C、麦磨成面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D、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8.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粉碎 B.湿衣晾干 C.液化气燃烧 D.苹果榨汁
【解答】解:A、粮食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湿衣晾干,只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液化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苹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滴加液体
C.给液体加热 D.倾倒液体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解答】解:A、氧气供人呼吸,是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各组变化中,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纸张燃烧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电解水制氢气
C.钢铁生锈、粮食酿酒
D.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杂、湿衣服晾干
【解答】解:A、石蜡熔化,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制氢气,同时生成了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钢铁生锈、粮食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净水器中用活性炭除杂、湿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其中能用来判断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
A.放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条变短 D.生成白色固体
【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变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D。
13.下列变化,与“酒精挥发”属于同种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氧气 B.小麦酿成酒 C.光合作用 D.百炼成钢
【解答】解: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工业制氧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小麦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1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钢铁生锈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食物腐烂 D.燃放烟花爆竹
【解答】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的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B。
15.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水变成水蒸气 B.碘升华
C.蔗糖在水中溶解 D.植物光合作用
【解答】解:A、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碘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蔗糖在水中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要求操作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过氧化氢溶液后,将胶头滴管清洗后再放回滴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试剂被水稀释 。
(2)甲、乙两同学一起用量筒量取某液体体积。甲同学俯视读出体积为23mL,之后倒出一部分液体,乙同学仰视读出剩余液体体积为12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mL。
(3)如图为琳琳向试管口塞入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的操作,指出该操作的错误之处  不能将试管抵在桌面上(合理即可)。 。
【解答】解:(1)用滴管取完液体,如果胶头滴管清洗后放回滴瓶会造成试剂被水稀释;
(2)因为俯视读数偏大,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3mL;而仰视读数偏小,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大于12mL;故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11mL。
(3)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玻璃管上,应放在塞子上,
故答案为:
(1)试剂被水稀释;
(2)小于;
(3)不能将试管抵在桌面上(合理即可)。
17.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①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③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① (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③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②;属于反思评价的是④。
【解答】解:①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
③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
④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评价。
故答案为:①;③。
18.实验室现有5mL、1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8mL的盐酸,应选  10 mL的量筒;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8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 8mL(填“<”“>”或“=”)。
【解答】解: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mL的盐酸,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
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8mL,读数比实际偏大,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8mL。
故答案为:
10;<。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化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请指出下列图中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1)倾倒稀盐酸  污染药品且腐蚀标签 ;
(2)点燃酒精灯  引起火灾 ;
(3)给铜绿固体加热  试管炸裂 ;
(4)取氧化铜粉末  药品外撒,造成浪费 ;
(5)量取35mL的水  实际体积小于35mL 。
【解答】(1)倾倒稀盐酸,错误操作是瓶塞倒放,易污染药品且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易造成腐蚀标签,故填:污染药品且腐蚀标签;
(2)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故填:引起火灾;
(3)给液体加热时,不能用内焰加热,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故填:试管炸裂;
(4)取氧化铜粉末时,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氧化铜粉末送至试管底部,图中试管竖放,易造成药品外撒,造成浪费,故填:药品外撒,造成浪费;
(5)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易造成实际体积小于35mL,故填:实际体积小于35mL。
故答案为:(1)污染药品且腐蚀标签;
(2)引起火灾;
(3)试管炸裂;
(4)药品外撒,造成浪费;
(5)实际体积小于35mL。
20.下列实验中均用到了水,请分析各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仪器的连接,其中水的作用是  润湿玻璃管 ;
(2)图2是试管的洗涤,其中水的作用是  洗涤试管 ,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解答】解:(1)仪器的连接,其中水的作用是润湿玻璃管;
(2)试管的洗涤,其中水的作用是 洗涤试管,使试管洗干净,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故答案为:(1)润湿玻璃管;
(2)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1.物质的称量是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  ④ (填序号)量筒。
①100mL
②50mL
③10mL和5mL
④20mL
(2)小明同学量取15mL食盐水,向量筒内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  胶头滴管 继续滴加至该刻度。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15mL,其正确的体积是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mL。
(3)小明同学要称量15.3g(5g以上用砝码)的食盐做实验,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了  14.7 g食盐。
(4)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  B (填序号,下同)。接着指针又偏向左边,他应该  D 。
A.增加砝码
B.继续加药品
C.减少砝码
D.减少药品
(5)根据如图,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34mL ,精盐质量是  13.4g 。
【解答】解:(1)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20mL的量筒;故答案为:④;
(2)小明同学量取15mL食盐水,向量筒内倾倒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至该刻度。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15mL,其正确的体积是大于15mL;故答案为:胶头滴管;大于;
(3)小明同学要称量15.3g(5g以上用砝码)的食盐做实验,称量时物品和砝码放错了盘,小明同学实际称量了(15﹣0.3)g=14.7g食盐;故答案为:14.7;
(4)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药品少,他应该继续加药品;接着指针又偏向左边,他应该减少药品;故答案为:B;D;
(5)图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34mL;精盐质量是10g+3.4g=13.4g;故答案为:34mL;13.4g。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