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第三单元 第2课时《苏木地伟》(课件+教案+素材)(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 第三单元 第2课时《苏木地伟》(课件+教案+素材)(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13 15:12:1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欢 迎 来 到 音 乐 课 堂
彝族简介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在中国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
“子莫格尼”
—“吉祥如意”
说彝语
走进彝家
(四川彝族酒歌)
苏 木 地 伟
人音版9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时
请跟音乐小声哼唱
学唱歌曲
高亢
深情
自豪
豪爽
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 羽
视唱旋律,分析调式
找一找旋律中出现了哪些音?
五声徵调式
完整演唱歌曲
哟哟
哟哟
哟哟
哟哟
哟嗬嗬 ! 哟!
加入衬词演唱
一起舞蹈吧!
分组以歌唱(用不同演唱形式)、律动、情景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彝族人民敬酒的热闹场面。
拓展创编
小 知 识
彝族民歌:叙事歌、情歌、儿童歌、劳动歌、催眠歌和风俗歌六大类。
小 知 识
01
02
03
说唱性酒歌
山歌性酒歌
小调性或舞曲性酒歌
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中,演唱于传统节庆、婚丧、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宴饮时刻。故亦称“酒礼歌”、“酒曲”等。酒歌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性,通过互唱酒歌来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
酒歌
小 知 识
彝族人民重酒、尚酒。
敬酒不干杯,不强求。
“有酒不尽,待有来日”。
“子莫格尼”
再次演唱
下 节 课 再 见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木地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木地伟》选自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第二课时。是由甲拉伍聂作词,安渝作曲的一首流传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酒歌。歌曲为五声徵调式。歌曲音域不宽,曲调简洁,音调口语化并带有说唱性特点。歌词朗朗上口,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彝族人民以酒待客的热情友好的传统习俗。
教学目标
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通过聆听,律动,小组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学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为歌词加入衬词,学跳彝族简单舞步,体验酒歌开朗明快的情绪。
知道歌曲为五声徵调式,了解酒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律动,小组合作等音乐实践活动来学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为歌词加入衬词、学跳彝族简单舞步,体验酒歌开朗明快的情绪。
难点: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彝族酒杯
导入:
1、播放彝族歌曲《七月火把节》(听音乐进教室)
师:“同学们能说出刚才听到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吗?”
2、介绍彝族
师: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贵、川三省。人口约900万人......
3、体验彝语:“子莫格尼”——“吉祥如意”。
师:彝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朋友相见时都会相互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请你们跟我一起来学一学......
4、观看视频短片,走进彝族,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5、揭示课题
新授
教师表演唱,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放音频伴奏)
跟着音乐小声哼唱,熟悉旋律。
学唱歌曲,处理问题(慢速)
①、高亢的声音演唱第一句
②、深情委婉的声音演唱第三句
③、自豪赞美的的情绪演唱第四句(启发学生体会,得出自豪赞美)
④、豪爽的声音演唱最后一句(启发学生理解词义,引出豪爽)
完整演唱(钢琴伴奏加速)
视唱旋律,分析歌曲调式。
完整演唱,传递酒杯,感受友谊。
完整演唱,师加入衬词(音频伴奏)
师:“彝族人民不仅在饮酒时载歌载舞,而且常常在饮酒过程中即兴的加入呼喊衬词“哟哟”或“哟嗬嗬!哟!”来助兴。请同学跟音乐伴奏演唱,仔细观察老师在哪一些地方加入了衬词?”
8、小组合作,加入衬词演唱。
一组扮演主人端酒杯演唱歌曲,另一组扮演客人呼喊衬词,第二段主客互换。
9、跟音乐跳彝族舞步,并加入到歌曲中表演唱。
拓展
1、创编:分组将歌唱(用不同演唱形式)、律动、情景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再现彝族人民敬酒的热闹场面。
2、知识延伸:①、彝族民歌的分类;②、酒歌的特点及类别。
四、小结,下课
1、小结:彝族人民重酒、尚酒;彝族人们敬酒不干杯,不强求。“有酒不尽,待有来日”的风俗;放下酒杯时请不要忘记回赠主人一句祝福的话“子莫格尼。”
2、再次演唱歌曲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