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打
夯
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劳动号子
军 民 大 生 产
人民音乐出版社7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
聆听——那时的音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什么?
情绪:热烈、欢快的
速度:中速
2、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聆听——那时的音
1、歌词中描绘了哪些劳动场景?
2、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劳动场景:开梢林、开荒、纺织等
走进——那时的事
这首歌创作于1945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根据甘肃打夯号子《推炒面》填词改编的。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
唱响——那时的歌
La
唱一唱:找出你觉得最有特点的歌词
嗬 嗨
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索罗罗罗 太
衬词
>
>
重音记号
倒粮食
磨粮食
收粮食
赶驴去卖粮食
观察:
第三段衬词模拟了哪种劳动工具的声音?
吱咛咛咛 吱咛咛咛 嗡嗡嗡嗡 吱
听一听:谁来了?旋律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反复跳越记号
第一段:齐唱 第二段:师领生齐
第三段:女领全班齐 第四段:男领全班齐 第五段:齐唱。
展现——当代的范儿
1、可以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创编动作加入到歌曲中;
3、结合班级运动会创编歌曲。
少年强 则国强
努力吧 少年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军民大生产》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创作于1945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根据甘肃打夯号子《推炒面》填词改编的,该歌曲是五声商调式,一段体结构。 该曲健壮豪迈, 整体性强,一气呵成。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
歌曲节奏坚定有力,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歌曲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这都增添了歌曲的动力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较薄弱,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多制作相关道具、找一些相关音乐、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针对本课,学生容易喜欢,愿意大胆唱歌,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创编活动,对于音乐的情绪、力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去引导。
教学目标:
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能够体会歌曲的
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通过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能够对我国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各种音乐活动感受、体验并表现劳动歌曲的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四十六节奏,掌握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
在歌曲的演唱中能用富有弹性、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劳动场面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件劳动工具......
介绍什么是劳动号子,引出课题《军民大生产》
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聆听——那时的音
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是什么?情绪:热烈、欢快 ,速度:中速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歌词中描绘了哪些劳动场景?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开梢林,开荒地、纺织......
走进——那时的事
介绍创作背景
(三)唱响——那时的歌
1、学唱第一段
①用“LA”跟琴模唱旋律
②加入歌词演唱第一段,找一找,你觉得最右特点的歌词
嗬嘿、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索罗罗罗,太
2、师生合作第二段歌词
3、男生、女生合作第三段
找一找第三段又出现了怎样模拟劳动工具的衬词
3、自由练唱第四段
4、教师范唱,听一听,谁来了,旋律又有怎样的变化
5、学生跟琴唱第5段
6、完整演唱歌曲
(四)展现——当代的范儿
学生自由创编并展示
三、小结
四、板书
聆听——那时的音 一领众和
走进——那时的事 张晗晖
唱响——那时的歌 LA
展现——当代的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