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题。
时间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境内的阿斯哈图石林是世界罕见的“冰川石林”(左图)。该地貌是由坚硬的花岗岩山体受冰川侵蚀、冰川融化的流水侵蚀及风化等作用形成。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3-4题。
3.片麻岩由花岗岩受到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它属于右上循环图中的( )
A.乙 B.丙 C.丁 D.戊
4.目前,该地貌景观所受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④⑧⑨ B.⑤⑥⑦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某小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6.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在地表建设较大规模城市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完成7-8题。
7.影响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聚落 D.资源
8.该地区乡村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A.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 B.规模较小,多呈团聚型
C.规模较大,多呈条带状 D.规模较小,多呈条带状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10.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读世界某区域6月1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甲处地的气压判断正确的是( )
A.1011hpa>甲>1008hpa B.1005hpa<甲<1008hpa
C.1002hpa<甲<1005hpa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12.图中最可能出现(持续性)阴雨绵绵天气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江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14.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下渗量较小 C.融雪量较少 D.地下水补给较多
读世界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影响图示M洋流形成的主要盛行风是( )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
16.图示N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降温减湿 D.增温增湿
17.图中①②③④海域最易形成茫茫海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19.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下列关于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20-21题。
20.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21.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
A.鱼类死亡分解 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粪、鸟类残体 D.珊瑚、贝壳碎屑
下图是60°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有关图中四海域相关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 B.E海域表层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C.F海域沿岸地区季风气候盛行 D.D海域四地中温度最高
23.有关图中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B山为二大平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洲界线
C.②③二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是一条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
D.④地形区森林广布,枝叶繁茂,生物循环快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条河流的气候要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24-26题。
24.该河可能位于( )
A.东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25.有关该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汛期短,径流年际变化大 B.下游地区三角洲的面积较小
C.流程短,水量较小 D.有春汛和夏汛
26.该河流所在地区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与堆积 C.流水堆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此时,③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8.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围湖造田
30.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区域性 C.综合性 D.差异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请按要求作答)
31.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方向。(4分)
(2)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填“大”或“小”)。(4分)
(3)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2分)
32.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题。(14分)
(1)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其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4分)
(2)据图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________季,印度洋洋流流向为________时针(顺、逆)。(4分)
(3)此时M地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4分)
(4)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的________。(2分)
33.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4分)
(2)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2分)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南沿海 D.四川盆地
(3)该流域河流输沙量较大,这一特征对河流下游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2分)
(4)若该水文站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试写出上图中该水文站的统计数值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地理答案
1-5 BCBDC
6-10 AADCB
11-15 BACBB
16-20 CACAB
21-25 CCBBC
26-30 BADAA
31 (1)最小 正北
(2)14 大
(3)36°34′
32 (1)全年炎热干燥 常年受副高和东北信风控制
(2)夏季 顺时针
(3) 东南风 高温多雨
(4) 大气环流不同
33.(1)雨水补给(降水补给) 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
(2)B
(3)河流的含沙量大,使河道泥沙淤积,易发洪涝灾害;河流通航能力降低。(任选1个)
(4)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减小(径流量的最高值会降低,最低值会提高)原因:水库对下游径流量具有调蓄作用。
输沙量减小。原因:水库可以拦截泥沙,从而减少下游的来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