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狼》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4 07: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人教版新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人与动物为主,所选课文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
《狼》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的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根据课表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初步把授课类型定为以学生参与领悟为主的讨论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自读课文,解决生难字词。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展开丰富联想,体会“屠”与“狼”的心理。
5、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难点:
自读课文,理清文意,体会道理。
理清情节结构,展开想象,体会“屠”与“狼”的心理。
教学方法: 以读带悟,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情趣导入:猜成语
老师PPT出示有关狼的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猜出成语:鬼哭狼嚎、引狼入室、狼烟四起.........
从这些成语中,你看到了一群( )的狼。这样的狼与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相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狼》。
作者及作品介绍: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清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引领探究: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可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学生范读: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后补充或点评。
教师出示PPT正字正音。
二读——读出节奏
1、同桌讨论以下句子节奏的划分:
第二段: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三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第四段: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第五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学生齐读课文。
(三)三读——读懂内容
重点句子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 (2)恐前后受其敌
(3)苫蔽成丘 (4)其一犬坐于前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遇狼——惧狼——御狼——毙狼——议狼
请学生展开想象,从文中任选一段,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屠夫当时的心理。(学生经过酝酿、合作交流、进行表演)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狼,你又如何描述和表演呢?
四读——悟出情感(层层深入,揭示主旨)
1、从刚才大家的描述和表演中,你看到狼什么样的本性?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文章又是如何来刻画屠夫的形象的呢?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找出课文例句并分析。)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顾”“奔”“倚”“弛”“持”“暴起” “劈”“毙” “转视”“断”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屠夫:懦弱——勇敢(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如此狡猾的狼,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如果狼战胜了人,结尾如何修改?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2、推荐阅读:
毕淑敏 《母狼的智慧》肖潇 《母爱的较量》贾平凹 《怀念狼》
附:板书设计

蒲松龄
狼:贪婪凶恶 屠夫:懦弱——勇敢
狡诈阴险 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