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雨的四季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雨的四季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4 07: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积累字词及有关雨的知识。
能力目标: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相处六年的小学,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踏入中学的校园,对新学期、新科目充满了期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在学习方式转变上不能很快适应,并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作业及时认真的完成,课下复习巩固等等;另外,在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希望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起突破自我,向前更进一步。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预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吝啬( ) 静谧( )高邈( )莅临( ) 草垛( ) 粗犷( ) 花苞( )咄咄逼人 ( )
2、根据下列解释填写词语。
(1)过分的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
(2)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
(3)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
(4)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3、作者简介
刘湛秋 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活动2【讲授】课文赏析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2—5自然段“绘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秋雨:
夏雨: 冬雨:
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我们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2、作者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以从感官角度、修辞角度、用词角度、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
示例一:春雨图中“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写的形象生动。
示例二:春雨图中“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活动3【讲授】主旨探究
1、全班齐读第一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活动4【活动】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活动5【活动】拓展深化
1、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做一段精彩的描写。
活动6【练习】检测
1、指出下列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
(1)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本体:喻体:
(2)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本体:喻体:
(3)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本体:喻体:
2、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
夏雨的特点:
秋雨的特点:
冬雨的特点:
4、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摘录的句子是:
表达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