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创造宣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陶先生写于1943年的这篇文章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告诉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论证时,陶先生引用大量经典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优美有激情,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因学习压力较大,可能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3.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自信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运用典型事例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请问大家会有时候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学生讨论,积极发言。
师: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背景介绍及问题介绍
师: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陶行知先生吧!(展示课件)
师:陶行知先生是安徽歙县人,是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师:通过课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吧!
邀请同学朗读课件内容。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呢?
学生积极发言。
师:是的。“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它具备演讲稿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的特点。
师: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相信能帮助大家很快地理解文章了。
设计意图: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基础知识学习
师:在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吧!
(展示课件)学生朗读。
生词:懒惰、遁词、懦夫、豢养、灌溉
词语解释:画龙点睛、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并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把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标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学生朗读课文,邀请学生分享精彩句子。
设计意图:这个小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便于学生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
师: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共有五种,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积极发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并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最为关键的问题: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并分享你的见解。
学生回答。
师:根据以上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本文中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 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加深学生的认知。
(五)板书设计
创造宣言
陶行知先生 文体介绍
懒惰、遁词、懦夫、豢养、灌溉
画龙点睛、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作者的观点
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五种
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宣言是?
中心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