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模 块 一
生 命 科 学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生命科学)
第11讲 遗传和进化
〇知识框架
遗传和进化
遗传
变异
生物进化
:染色体、DNA、基因
遗传物质
遗传的规律
遗传的应用
:遗传物质按一定规律传递给下一代
:育种、优生
各个体间的差异
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进化规律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
〇回归教材
一、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和变异:
(1)遗传: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性
差异性
2、遗传物质的作用:
(1)遗传物质具有储存、 、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细胞核内有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其中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是DNA分子上起遗传效应的一些片段.
(3)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 。如:肤色、卷发等。
传递
染色体
DNA
基因
性状
3、遗传病:
(1)遗传病:
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愚民型、色盲等。
(2)优生:
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止 的婴儿出生,以改善人口质量。
(3)优生的常用措施:
禁止 、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等。
改变
有明显遗传缺陷
近亲结婚
4、遗传和变异的应用:
(1)杂交育种:
通过生物间的杂交,从产生的后代中选育具有 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______。如驴和马杂交后代是骡,袁隆平研究成功的 等。
优良遗传特性
杂交水稻
杂交优势
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原始生命的诞生:
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至26亿年前,地球出现 原始大气,地球进入 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 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说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
海洋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3、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最有力、直接的证据: ;
(2)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3)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 植物→ 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和 植物)。
(4)动物的进化顺序:
化石
水生 陆生
简单 复杂
苔藓
低等
高等
蕨类
种子植物
被子
鸟类
哺乳类
4、达尔文进化论主要观点:
(1)达尔文的观点:
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 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
核心是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 (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 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3)变异是 的,自然选择是 的。
自然选择
亲缘
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不定向
定向
〇典例剖析
例1、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D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所以本题答案:D。
例2、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菌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现象,下列最合理的选项是( )
A.细菌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病菌的耐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而产生的
C.耐药细菌个体能够在人体内大量繁殖
D.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起了进行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
解析:
A、细菌产生的变异有的利于抵抗药物,有的不利于抵抗药物,A错误;B、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并不是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B错误;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性变异的细菌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C正确;
D、选择是定向的,所以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起了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作用,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C。
例3、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B.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嘴型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C
解析:
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的选择是定向的,而鸟类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导致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能遗传的。已知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则嘴型细长鸟类由于能更好的摄取昆虫,从而能获取到足够的食物,所以容易存活并能大量繁殖后代,而嘴型厚短的鸟类由于不能获取到足够的食物,则更容易死亡,经过一段时间后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由此说明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所以本题答案是:C。
例4、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C
解析:
A、细菌具有未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B错误;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是有关系的,一般出现在抗生素之后,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是:C。
例5、有五种生物(K、L、M、N、及E),它们属于同一科同一属,如表表示的是它们在六个显著特征方面的情况(“+”表示该物种具有该特征,“﹣”表示该物种不具有该特征)。根据进化理论,物种最可能的进化路径是特征改变数量最少的那一条。如果是这样的话,物种E最可能的祖先是( )
A.K B.L C.M D.N
A
解析:
从表格中看出,物种E和物种K共同特征最多,表明特征改变数量最少,因此“物种最可能的进化路径是特征改变数量最少的那一条。如果是这样的话”,物种E最可能的祖先是K。
所以本题答案是:A。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灰鼠数(只) 198 202 199 357 382 392
红鼠数(只) 202 198 201 43 18 8
例6、有一火山岛,分布着数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1)该岛火山爆发发生年份是 。
(2)岛上红鼠和灰鼠数目变化的原因是:
。
2004年到2006年
火山灰是灰色的,红鼠在新环境中易被敌害发现,所以数量急剧减少。
解析:
(1)据表中数据可见:在2004﹣2006年之间,灰鼠明显增加,红鼠明显减少。可见火山爆发发生在表中2004﹣2006年之间。
(2)火山灰是灰色的,灰鼠有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并大量繁殖,而红鼠在新环境中易被敌害发现,所以数量急剧减少。
所以本题答案为:(1)2004年到2006年;(2)火山灰是灰色的,红鼠在新环境中易被敌害发现,所以数量急剧减少。
例7、2018年7月22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海水稻成熟,产量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亩产量。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稻米颜色呈胭脂红。
(1)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
(2)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有 (填字母)。
A.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B.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解决了所有农作物在盐碱地种植的问题
基因
AB
解析: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2)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因此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是:可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所以本题答案为 :(1)基因;(2)AB。
例8、青霉素是青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它能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几十年来,由于许多人滥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致使这些抗生素的杀菌效果越来越差。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青霉菌属于真菌,它与细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2)由于细菌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存在 现象,因此使用青霉素前,细菌群体中不同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差异。初次使用青霉素时,人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细菌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
过程中,大量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因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死亡,少数具抗药性的细菌能适应环境而存活并繁殖。
(3)青霉素的长期反复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的 作用,最终在人体内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群体,从而降低了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有成形的细胞核
变异
生存斗争
选择
解析:
(1)由分析可知:青霉菌属于真菌,它与细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青霉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青霉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是通过青霉素与细菌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青霉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细菌。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会使细菌的抗药性逐代增加。
所以本题答案为 :(1)有成形的细胞核;(2)变异;生存斗争;(3)选择。。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11讲遗传和进化(作业)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 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这使得中国3亿亩盐碱地有望变成大粮仓!决定海水稻耐盐碱这一性状是( )
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细胞核
[解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随着生物的传种接代,基因能一代代地传递,海水稻耐盐碱、抗倒伏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答案]A。
2、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桦尺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黑烟将桦尺蠖熏成了深色 B.浅色桦尺蠖迁出,深色的桦尺蠖迁入
C.浅色桦尺蠖变成深色的桦尺蠖 D.环境对桦尺蠖体色选择的结果
[解析] 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1850年前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蠖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蠖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外界环境的颜色对桦尺蠖的体色作出了选择。
[答案]D
3、莱阳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去年,考古学家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发掘出了“杨氏莱阳龙”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
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古老的地层
D.对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解析]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但不是唯一证据,错误;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正确;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晚的地层,错误;D、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但不一定准确,错误。
[答案]B
4、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解析]A、细菌具有未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B错误;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是有关系的,一般出现在抗生素之后,D错误。
[答案]C。
5、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魔剪”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控制某些性状 B.位于DNA上
C.具有遗传作用 D.是一种蛋白质
[解析]A、艾滋病病毒能控制某些性状,A正确;B、艾滋病病毒位于DNA上,B正确;C、艾滋病病毒具有遗传作用,C正确;D、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是一种蛋白质,D错误。
[答案]D
6、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正月里小科一家聚餐,请问以下是直系血亲的是( )
A.小科与亲姐小雪 B.小科与表弟小明 C.小科与堂弟小亮 D.小科与外婆
[解析]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如爷爷与孙子是直系血亲。旁系血亲是指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自己与兄弟姐妹及其伯叔姑、姨舅之间就属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 ( 外祖 ) 父母的旁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伯、叔、姑、舅、姨、侄子 ( 女 )、外甥、外甥女、堂兄弟姐妹、姑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等。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通婚。
[答案]D
7、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解析]A、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野生稻和栽培稻中,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A正确;B、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科技工作者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产量。B正确;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科技工作者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而产生的,C错误;D、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如具有野生稻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属于遗传现象,同时产量提高,属于变异现象,D正确。
[答案]C
8、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细菌”的出现,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后
B.“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细菌产生的变异总是利于抵抗药物
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
[解析]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前,不是之后,A不正确;B、“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药物选择的结果,B正确;C、细菌产生的变异有的利于抵抗药物,有的不利于抵抗药物,因此细菌产生的变异并不总是利于抵抗药物,C错误;D、自然选择学说很好的解释了“抗药细菌”的出现,而不是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D错误。
[答案]B
9、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A不符合题意;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出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倒是能推理出其是虫媒花,可以进行异花传粉,C符合题意;D、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
A.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学说
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A、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不是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依据。A符合题意;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板块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B不符合题意;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C不符合题意;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地重要依据。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不同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
[解析]A、基因决定性状,因此兔子毛色不同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A正确;B、从图中的数据可知:甲图中白色兔最少,而乙图中没有白色兔,这说明“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A正确;C、浅色兔子不适应环境被淘汰,而生存下来的是适应环境的深色兔子,因此不是“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C不正确;D、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D正确。
[答案]C
12、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某些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流感病毒往往会产生抗药性,使药效减弱。下列有关病毒产生抗药性原因的分析①药物对流感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②流感病毒发生了定向变异:③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其中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毒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药物时,把抗药性弱的病毒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毒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毒,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药物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毒杀死,抗药性强的病毒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大多是抗药性强的病毒。在使用同等剂量的药物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毒作用,导致药物的灭毒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后,杀毒效果就会下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其原因是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故①③全正确。
[答案]B
13、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解析]A、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野生稻和栽培稻中,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A正确;B、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科技工作者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产量。B正确;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科技工作者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而产生的,C错误;D、在自然界中,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如具有野生稻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属于遗传现象,同时产量提高,属于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C
14、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
A. 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 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 与克隆技术相比,二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 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解析]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这属于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死的范畴,新植株能保持亲本的优育性状,且繁殖速度快,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15、“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是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
[答案]A
16、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解析] A、C、D.指纹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因此指纹是一种性状。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指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基因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指纹不同,故A、C、D正确;B.指纹的形成虽然主要受遗传影响,但是也有环境因素影响,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到三至四个月时,指纹就已经形成,儿童在成长期间指纹会略有改变,直到青春期14岁左右时才会定型,故B错误。
[答案]B
17、2017年会是基因科学收货颇丰的一年。据美国知名生物技术网站预测,基因技术将在新世纪大放异彩。目前,基因辅助临床治疗的做法刚刚起步,一些大型临床医疗中心已经开始用基因来实现个性化医疗。DNA液体活检测试:只做血检,就能筛查癌症。死亡癌细胞会将少量DNA排入患者血液,故可以轻松完成癌症早筛。
(1)死亡的癌细胞会发生细胞膜裂解,细胞核解体,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主要由 和 组成。
(2)基因检测是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DNA的基本单位是 ,其实相关的基因诊断技术1989年就已经开发成功,但因涉及筛选胚胎问题,引起了一些伦理上的争议。其中一种观点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物基因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疾病基因,也只能通过 (达尔文观点)来取舍。
[解析](1)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通过对表型性状的选择而实现对基因的选择。
[答案](1)DNA;蛋白质(2)脱氧核糖核苷酸;自然选择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_________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____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_____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生物的变异根据是否能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变异与基因、环境都有关系。仅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而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所以答案是:(1)不可遗传 球 (2)基因 可遗传 (3)基因 环境
[答案] (1)不可遗传 球 (2)基因 可遗传 (3)基因 环境
19、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____。(填“前”或“后”)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_____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_______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抗生素临床许可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青霉素、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因此最早使用的临床抗生素是青霉素,而青霉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前;(2)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细菌的生存环境,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了生存与抗生素进行了激烈的生存斗争,这个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系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碉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选择的结果,(3)医院是各种病患集中的地方,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抗生素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的易感者。
[答案](1)青霉素 前 (2)选择 (3)抗生素 易感人群(易感者)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一 生命科学)
第11讲 遗传和进化(课堂讲解)
〇知识框架
〇回归教材
一、遗传和变异现象
1、遗传和变异:
(1)遗传: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 指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________现象。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遗传物质的作用:
(1)遗传物质具有储存、 、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细胞核内有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其中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是DNA分子上起遗传效应的一些片段.
(3)基因的作用:控制生物 。如:肤色、卷发等。
3、遗传病:
(1)遗传病: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愚民型、色盲等。
(2)优生: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止 的婴儿出生,以改善人口质量。
(3)优生的常用措施:禁止 、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等。
4、遗传和变异的应用:
(1)杂交育种: 通过生物间的杂交,从产生的后代中选育具有 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 。如驴和马杂交后代是骡,袁隆平研究成功的 等。
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1、原始生命的诞生:
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是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至26亿年前,地球出现 原始大气,地球进入 时代,距今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在 中诞生。
2、生命起源学说:化学进化假说
内容: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
3、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的最有力、直接的证据: ;
(2)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3)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植物→ 植物→ 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和 植物)。
(4)动物的进化顺序:
4、达尔文进化论主要观点:
(1)达尔文的观点: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 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关系。
(2)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核心是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 (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 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有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3)变异是 的,自然选择是 的。
〇典例剖析
例1、通过遗传物质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为亲子鉴定。人的毛发、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鉴定所需的遗传物质主要取自于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例2、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菌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现象,下列最合理的选项是( )
A.细菌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B.病菌的耐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而产生的
C.耐药细菌个体能够在人体内大量繁殖
D.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起了进行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例3、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B.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嘴型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例4、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例5、有五种生物(K、L、M、N、及E),它们属于同一科同一属,如表表示的是它们在六个显著特征方面的情况(“+”表示该物种具有该特征,“﹣”表示该物种不具有该特征)。根据进化理论,物种最可能的进化路径是特征改变数量最少的那一条。如果是这样的话,物种E最可能的祖先是( )
A.K B.L C.M D.N
例6、有一火山岛,分布着数目相近、毛色不同的同种鼠,后来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覆盖整个小岛。某生态学家自2000年起每隔两年对鼠的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
(1)该岛火山爆发发生年份是 。
(2)岛上红鼠和灰鼠数目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灰鼠数(只) 198 202 199 357 382 392
红鼠数(只) 202 198 201 43 18 8
例7、2018年7月22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海水稻成熟,产量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亩产量。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稻米颜色呈胭脂红。
(1)海水稻稻米颜色呈胭脂红,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
(2)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有 (填字母)。
A.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B.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解决了所有农作物在盐碱地种植的问题
例8、青霉素是青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能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几十年来,由于许多人滥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致使这些抗生素的杀菌效果越来越差。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青霉菌属于真菌,它与细菌相比,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2)由于细菌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存在 现象,因此使用青霉素前,细菌群体中不同的个体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差异。初次使用青霉素时,人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在细菌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 过程中,大量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因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死亡,少数具抗药性的细菌能适应环境而存活并繁殖。
(3)青霉素的长期反复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的 作用,最终在人体内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细菌群体,从而降低了青霉素的杀菌效果。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11讲遗传和进化(作业)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 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这使得中国3亿亩盐碱地有望变成大粮仓!决定海水稻耐盐碱这一性状是( )
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细胞核
2、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桦尺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黑烟将桦尺蠖熏成了深色 B.浅色桦尺蠖迁出,深色的桦尺蠖迁入
C.浅色桦尺蠖变成深色的桦尺蠖 D.环境对桦尺蠖体色选择的结果
3、莱阳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去年,考古学家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发掘出了“杨氏莱阳龙”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发掘出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
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比较古老的地层
D.对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4、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5、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魔剪”编辑技术,开发出一种破坏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细胞内的增殖。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控制某些性状 B.位于DNA上
C.具有遗传作用 D.是一种蛋白质
6、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正月里小科一家聚餐,请问以下是直系血亲的是( )
A.小科与亲姐小雪 B.小科与表弟小明 C.小科与堂弟小亮 D.小科与外婆
7、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8、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细菌”的出现,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后
B.“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细菌产生的变异总是利于抵抗药物
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
9、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10、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
A.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B.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学说
C.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D.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11、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不同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
12、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某些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流感病毒往往会产生抗药性,使药效减弱。下列有关病毒产生抗药性原因的分析①药物对流感病毒进行了自然选择;②流感病毒发生了定向变异:③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其中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3、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栽培与选择驯化而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生稻和栽培稻中,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B.经长期人工选择,栽培稻的产量逐渐增加
C.栽培稻高产性状的出现,是由于人类选择而产生的
D.从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过程,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14、在无菌条件下将铁皮石斛植株的组织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培育出许多与原来的铁皮石斛基本相同的新个体。上述培育技术( )
A. 属转基因技术,能大幅度改良后代的性状
B. 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C. 与克隆技术相比,二者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完全不同
D. 属组织培养技术,能使后代获得比亲本更优良的性状
15、“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16、现在有些家庭大门开始使用指纹锁,这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一个实例。研究表明,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其指纹也只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指纹是人体的一种性状 B.指纹的形成不受环境影响
C.指纹的形成主要由基因控制 D.指纹的特征因人而异
17、2017年会是基因科学收货颇丰的一年。据美国知名生物技术网站预测,基因技术将在新世纪大放异彩。目前,基因辅助临床治疗的做法刚刚起步,一些大型临床医疗中心已经开始用基因来实现个性化医疗。DNA液体活检测试:只做血检,就能筛查癌症。死亡癌细胞会将少量DNA排入患者血液,故可以轻松完成癌症早筛。
(1)死亡的癌细胞会发生细胞膜裂解,细胞核解体,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主要由 和 组成。
(2)基因检测是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DNA的基本单位是 ,其实相关的基因诊断技术1989年就已经开发成功,但因涉及筛选胚胎问题,引起了一些伦理上的争议。其中一种观点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物基因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疾病基因,也只能通过 (达尔文观点)来取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_________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____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_____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9、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____。(填“前”或“后”)
(2)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_____的结果。
(3)耐药菌通常出现在医院,这是因为医院是使用_______最频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应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