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送别》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1、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城南旧事》导入新课,通过学习《送别》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学唱学堂乐歌《送别》,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并能对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2、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送别》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3、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6、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送别》 第4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 3、知识与技能: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重点 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难点 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聆听欣赏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城南旧事》吗?师:你记得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师:从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来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年代,你知道吗?(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学生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 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师:下面让我们一同学习这首《送别》吧!初听歌曲:歌曲是几拍子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背景) (作者简介)4、发声练习。(请同学们分两组随老师的琴声哼唱下面的乐谱,注意口腔的状态。)5、节奏练习 6、学唱歌曲(1)歌词鉴赏声情并茂地朗读歌词,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2)跟着老师的钢琴,用“啦”模唱旋律。复听歌曲:再听一遍,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曲式分析)(3)视唱A段。(4)填词演唱A段(5)A段描写了什么景色?(6)视唱B段高声部(7)视唱B段低声部(8)填词演唱B段(9)B段表达了什么?(10)A’段是A段的完全再现,那演唱的情绪是否相同呢?(11)完整演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熟悉歌词。2、聆听歌曲,观察演唱者的情绪,轻声跟唱歌曲。3、分段欣赏,用心体会每一句的情感,将自己融入歌曲情境中。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演唱你们是不是对《送别》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这首歌曲用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演绎到我们的课堂中吧。1、根据乐曲的内容,乐曲场景,分组创编,设计属于自己的表演,比一比哪组创编的好。 2、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比一比那组做的好 积极参与小组演唱并展示表演。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以及个人的才能,比一比哪组唱得好。 用分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以及参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以创编的形式来进行扩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兴趣,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拓展延伸 欣赏李叔同的《春游》 了解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拓展了解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的意境是让人沉醉的,而谱曲后的诗更是意味深长,久久萦绕心头。你不妨也试一试,用《送别》的曲调,填上一段你喜爱的诗词,唱给大家听,或许它也会成为一首校园歌曲呵。最后让我们在《送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板书 《送别》 寂静冷落 激动、离愁情绪C段 升华与强化、离情别意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送别》
人教版 五年级下
送别
五年级下册
Part.1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城南旧事》吗?
新知导入
你记得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吗?
新知讲解
简介“学堂乐歌”
从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来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年代,你知道吗?
(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音乐知识
Part.2
新知讲解
歌曲是几拍子的?情绪是怎样的?
聆听《送别》
初听乐曲
4/4拍,深情地
《送别》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广泛影响的学堂乐歌。电影《城南旧事》采用它作为贯穿全片的主题音乐,细腻的表达了主人公小英子的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
背景简介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视唱下面的典型音型,注意口腔的状态。
发声练习
节奏练习
1、
2、
节奏练习
朗读歌词,
品味歌曲情绪
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
朗读歌词,
品味歌曲情绪
学唱歌曲
跟着老师的钢琴,用“啦”模唱旋律。
学唱歌曲
跟着老师的钢琴,用“啦”模唱旋律。
复听歌曲
再听一遍,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A段
复听歌曲
再听一遍,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B段
曲式分析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学唱歌曲
视唱A段
学唱歌曲
填词演唱A段
学唱歌曲
A段描写了什么景色?
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寂静冷落的气氛。
学唱歌曲
视唱B段高声部
学唱歌曲
视唱B段低声部
学唱歌曲
填词演唱B段
学唱歌曲
B段表达了什么?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学唱歌曲
A’段是A段的完全再现,那演唱的情绪是否相同呢?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升华与强化,友人不愿离去,却久久不愿离开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使人意犹未尽。
学唱歌曲
完整演唱
学唱歌曲
完整演唱
Part.3
巩固拓展
根据乐曲的内容,乐曲场景,分组创编,设计属于自己的表演,比一比哪组创编的好。
我会这样演
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比一比那组做的好。
我会这样唱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欣赏李叔同的《春游》
Part.4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的意境是让人沉醉的,而谱曲后的诗更是意味深长,久久萦绕心头。你不妨也试一试,用《送别》的曲调,填上一段你喜爱的诗词,唱给大家听,或许它也会成为一首校园歌曲呵。最后让我们在《送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Part.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送别》
A段 寂静冷落
B段 激动、离愁情绪
A’段 升华与强化、离情别意
作业布置
背唱
《送别》的旋律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