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一、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
课堂活动一 记数字—了解地球
如何描述地球大小?
__________
1、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
2、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53倍)
(50小时)
经过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
课堂活动二 忆历程——认识地球
天圆地方 ——直觉
主持人(1)在亘古荒凉的年代,人类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当时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听公元前十世纪我国周朝一对农家父女的对白。
表演一(烈日下父女耕地)
父:(边耕地边擦汗自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女:(望头顶烈日说)父亲,太阳又当头照了,擦擦汗吧,它每天在天上东升西落,这天就好像一口倒扣着的大锅啊。
父:聪明吾儿,那你再看这平坦的大地又像什么? 女:(略思索)像方正的木板。 父:对,正如书中所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女:如果天是一个罩着大地的圆盖,而地是一个方正的木板,那圆盖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得拢呢?
父:这……
主持人 (2)这位小妹妹的疑惑的确是个难题,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并不是直觉得那么平.人们对原有的关于地球的结论开始产生怀疑,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开始认为地表可能是个曲面,如我们祖先就认为:大地像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得出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假设。这就是“盖天说”。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臆想
表演二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自语:“船去桅杆最后消失,船来桅杆最先出现”;如站得再高一些,刚刚消失的桅杆又看到了.站得高,看得远,难道这两件事情是偶然的吗?看来大地可能是个曲面。
球体——证实
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球的卫星照片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平
不平
圆
球
学生讨论 思考生活中的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 思考生活中的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
2、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3. 站得高,看得远
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5.地球卫星照片。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1.生活中的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有哪些?
2.如何描述地球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月食。 站得高,看得远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
课堂训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经 线
纬 线
概念
圆弧
状况
长 度
指示
方向
观察 地球仪完成下表
赤道和纬线
1、纬线的形状
2、纬线是否等长
3、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圆形
不等长
东西
方向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和经度
经线
北极
南极
1、经线的形状
2、经线是否等长
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半圆形
等长
南北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 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300N
300S
600N
600S
00
900E
1800
900W
00
赤道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纬度划分:
以赤道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90°
0°
15°
30°
45°
60°
90°
75°
15°
30°
45°
60°
75°
90°
0°
15°
30°
45°
60°
75°
15°
30°
45°
60°
75°
90°
90°
北增北纬
南增南纬
向北增大为北纬,用“N”表示
向南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
0°~30°之间为低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30°~60°之间为中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60°~90°之间为高纬度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的划分
15°
经度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西、向东各分180°
0 °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0 °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15°
30°
45°
60°
90°
30°
45°
60°
90°
0°
本初子午线
90°
105°
120°
145°
160°
180°
160°
145°
120°
105°
90°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120°
0°
30°
45°
60°
75°
90°
105°
135°
150°
165°
180°
165°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30°
15°
15°
西增西经
东增东经
北极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赤道 (0 纬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东经(E)西经(W)
南纬(S) 北纬(N)
南北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 ,
<20O的为东半球
>160O的为西半球
20O—160O之间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
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小于20度在东半球,大于160度在西半球)
纬 度 经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半球划分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0—1800
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大
东经(E)西经(W)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赤道(00纬线)
0—900
往北、往南度数越来越大
北纬(N)南纬(S)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暑假期间一位中国小朋友想分别邀请来自澳大利亚、巴西、美国的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0、经度1160的地方一同度假,他们能聚在一起吗?可能发生什么差错?
北纬400和东经1160 南纬400和东经1160北纬400和西经1160 南纬400和西经1160
400N
400S
1160E
1160W
200
00
200
150
00
150
G
E
F
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课堂训练:比较特点
`
项目
纬线
经线
形状
延伸方向
长度分布
标度范围
划分度数的起点
度数值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半球界线
`
50 0 50 100
40 20 0 20
A
B
位置 坐标 中高低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A
B
50°W
40°N
中
北
西
20°S
50°E
低
南
东
经纬网
经纬网: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作用:可以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应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