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8.1《荷花淀》(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3 19:3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荷花淀
——孙犁
学习目标:
1.体会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2.学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送夫抗敌
探夫遇险
助夫杀敌
1—31
开端
32—61
发展
62—85
高潮、结局
水生嫂
主人公
白洋淀的妇女们
个体
群体
[情境]:孙犁谈《荷花淀》的写作时说:“《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它不是传奇故事,我是按照生活的顺序写下来的,事先并没有什么情节安排。”
任务:深读体悟 诗意笔法
[情境]: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春天青芦吐翠,夏天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冬季泊似碧玉。
[思考1]孙犁在小说前三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为这些景物加上修饰语。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作者描写这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与你交流】
(1)景物:清凉的月光、洁白的苇席、干净的院子、飘飞的芦花、银白的淀水、透明的薄雾、碧绿的荷叶、安静的女人
(2)图景:这些景物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清新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
(3)作用:①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
②烘托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品中的景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③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的夜景描写,不仅为“夫妻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宁静的氛围,而且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做了铺垫。
[思考2]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而本文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水乡图画,如何理解这样的景物描写
表现作品主题——作品并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人们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着重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烘托人物形象——美丽的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正因为对家乡的热爱,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才毅然决然地送郎上战场,而她们自己也经过血雨腥风的洗礼茁壮成长起来,成为白洋淀的战士,勇敢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作者正是通过这种纯美意境的铺垫,烘托了一群温情又坚毅的英雄儿女。
作者对美的追求——小说文中有画、文中有诗,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小说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又含蓄隽永。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集中体现了孙犁追求美的极致的创作风格,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与你交流】
[思考3]孙犁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请将下面两段文字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二)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女人
编着席。
不久
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
一大片。
她像
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
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有时
望望淀里,
淀里
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水面
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吹过来,
带着
新鲜的
荷叶荷花香。
【与你交流】
【知识链接】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主要代表、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并形成一定艺术特色的小说流派。其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等。作品大多从农村日常生活中提炼题材,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把人物的心灵美与自然美融合在一起,既有真实细致的描写,又有浓郁的抒情气氛,格调清新,语言明快,富有感染力。这一创作风格受孙犁《荷花淀》的影响,故这一小说流派被称为“荷花淀派”,又叫“白洋淀派”。“荷花淀派”与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和以周立波为代表的湖南作家群“茶子花派”并称。
课堂小结
环境
恬静清新、诗情画意
诗意小说
环境美
推荐阅读:孙犁《芦苇荡》
主题、人物、作者
拓展阅读,能力提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请阅读这两首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歌,
比较感受孙犁小说的“诗化”风格》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唐·杜甫)
( 唐·岑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比较学习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
3.学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任务:品读语言,感受形象
[情境]: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下面我们就来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送夫抗敌
细心
机敏
体贴
情深意重
深明大义
对话
情节
形象
情节
商量探夫
机智伶俐
爽朗直率
性急冒失
忸怩羞涩
乐观可爱
水乡女儿
群体形象
对话
形象
情节
胜利归来
不甘落后
乐观自信
迅速成长
——水生嫂们
对话
形象
①人物:展现人物内心活动,凸显人物思想性格
小结
②情节:推动情节发展,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③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
细心、机敏、体贴、情深意重、深明大义
乐观、可爱、自信的水乡女儿
形象
对话
水生嫂:
荷花淀青年妇女:
人性美
体悟感受:
在三个场景中任选一处对话描写,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体悟人物形象。
任务:揣摩细节,感受形象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情境]
这篇小说里三次出现“一捞一丢”的细节,请你把有关描写找出来,体会这三处细节描写的作用与意义,并完成以下表格:
序号 相关描写 作用与意义
第一处 ① 传神地表现出女人们去探望丈夫却没遇上的失落而又百无聊赖的心情
第二处 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致纸盒“捞”出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 ③
第三处 ②
①女人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②女人将水里的小包裹“捞”出来“丢”给他们。
——生活美
打捞“战利品”
生动地表现了战士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也形象地表现出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富有生活气息。
任务:总结归纳 感受特色——诗化小说
景物描写
对话描写
细节描写
生活美
人性美
环境美
任务:归纳总结 明了主题
小说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境遇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六、迁移延展
【情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有在这个时代的命运。请你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与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