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 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 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 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 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廢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 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 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 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 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 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 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 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 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 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 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
“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蹦踢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 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 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 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 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 的尊严。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 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围绕“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的话题,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整体为总分总结构。
B. 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C. 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D. 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康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不屋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蜘瞬不前、不思进取。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实用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 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 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 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 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 3 0. 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 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 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 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 “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 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 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 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 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 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 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 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 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鸯、 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 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 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 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 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給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 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 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 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 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側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 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 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 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 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 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 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C.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仅仅在技术上,而且 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鹫, 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 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 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 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级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 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 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做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 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 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8.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9.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 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 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六言,命曰《琵蓄行》。
潯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 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 银盈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 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 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潯阳城。潯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溢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 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晰 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0.对下列句中画线字意思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明年秋,送客溢浦口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 ④如听仙乐耳暂明
A.①第二年 ②开始 ③走了以后 ④暂时
B.①今年之后的下一年 ②才 ③走后再回来 ④忽然,一下子
C.①第二年 ②才 ③走了以后 ④忽然,一下子
D.①今年之后的下一年 ②开始 ③走后再回来 ④暂时
11.下列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 名称。
B.“迁谪”是说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也指升职。
C.“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D.“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 出等事务。
12.下列对《琵琶行并序》一诗中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共描写了两次演奏,第一次演奏是诗人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第二次是琵琶女感“我” 之言,“却坐促弦”。
B.“潯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祥和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C.诗歌第二段描写琵琶女的演奏过程,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和恰当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她弹奏的音乐震撼人心的力量。
D.琵琶女的身世激起了诗人自我悲伤的情怀,江城的僻远,环境的凄凉,完全没有娱乐的无聊, 独处的寂寞,凡此种种,一一涌上心头。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5分)
(2)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一、二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赏梅花的情景,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 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B.“接”,揉搓。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中年生活坎坷,屡处忧患,但当年那种赏梅的 雅兴不减。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意。
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 寄托甚深。
15.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不同阶段的赏梅感受,请结合全词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 , ”两句,曹操以周公自比,表达了作者 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 ”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___________”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英国《卫报》发表了物理学家霍金的看法:“对于我来说,最值得担忧的问题是,现在比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危险。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 流行病等,( )0我们开发出可以 自己的家园的技术,但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 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护它。"霍金表示,逃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人类待在地球上的日子已 屈指可数。霍金还曾经警告称,“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 ,比如一场突如 其来的核風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他危险。我认为,如果不能进入太空,人类将没有未来。” 我们知道,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已经有近50余年人类从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 星球的土地。有人说.这是因为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够,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进行宇宙航行 。 确实,以现在的航空科技水平,要进行星际水平的大规模航行,就连当今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 完成。目前的空间技术也无法 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如果当下的人类想逃离 地球,重现人类作为世界领袖的荣光,就必须回顾我们的过去,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答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摧残 与日俱增 劳师动众 保障
B.摧毁 与日俱增 劳民伤财 保证
C.摧残 与时俱进 劳师动众 保证
D.摧毁 与时俱进 劳民伤财 保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所有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
B.我们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在人类发展史上,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
C.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正在走向我们。
D.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人类已经有近50余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B.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人类已经有近50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C.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近50余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
的土地。
D. 自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后,人类已经有近50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 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① ,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②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 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 火星探测任务名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 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 “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俭,德之共也",敬畏食物、珍惜粮食、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绵延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 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材料二:在一些喜宴、聚餐上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宴席剩下的饭菜很少有人打包。食物浪 费问题愈发凸出。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 11.7%。2015年至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 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材料三: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 托雷罗接受釆访时说:“受新冠肺炎疫 情影响,我们预估,在现有饥饿人口基础上,2020年会新增8300万到1.3亿人口出现缺粮情况。”
作为亳州五中的一名高一学生,请你综合以上材料,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A【A项,"……只要……就……”分析错误。原文第五段“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
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而非“只要……就……"的关系 。】
C【 C项,"……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从神话故事到历史 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家 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故选C。】
D [A项,“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为“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所以选项应改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B项,"……不是…… 而是……"分析错误,原文第四段“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 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C项,“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 原文第五段“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所以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故选D。】
A【A项,“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 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故选A。】
B [B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故选B。】
(1) (3分)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 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答出其中3点即可,1点 1分,共3分。)
(2) (3分)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 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 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1点1分,共3分,言之成理即可。)
D【D项,“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不恰当,这是表现老中医想不动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 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故选D。】
(6分)①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者,治愈了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②是一位扶危济困的 医者,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③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6分)①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标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方面,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 强化了老中医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深化主题,表 达了 “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C
B【B项,“左迁”指降职。故选B。】
C【A项,“两次演奏”错,应该是三次演奏。B项,“渲染出一种祥和的气氛”错,应是“悲凉的气氛”。 D项,“完全没有娱乐”过于绝对。故选C。】
(5分)(1)我于是创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来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得 分点:“因为”“歌”“凡”各1分,文从句顺2分。)
(5分)(2)琵琶女被我的这一番话感动,站了很久,她回到原处坐下,把琴弦拧紧,弹得更急,凄楚的 曲调不似以前,满座的人再次听到都掩面哭泣。(得分点:“却"“向前"“泣"各1分,文从句顺2分。)
B【B项,“赏梅雅兴不减”错,应是“雅兴大减”。词人把梅花揉碎,心情很不好,眼泪把衣襟都湿透 了,哪里还有赏梅的雅兴?故选B】
(6分)词人上阕一、二句写自己早年醉赏梅花,三、四句写中年泪洒梅花,下阕三、四句写晚年无心 (难以)赏梅,共三个生活阶段。(3分)三种不同赏梅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已早年的欢乐、
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突出了词人人生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寄寓自己的今 昔之感和家国之忧。(3分)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羽扇纶巾,檣橹灰飞烟灭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B【第一处,摧残: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摧毁:用强大的力量彻底 破坏;毁坏。“摧残”和“摧毁”都有加以破坏的意思,但后者程度重,语境强调危险与危害性大,故 选“摧毁”;第二处,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前进。根据上文,形容的对象是“风险”,含有贬义,故选“与日俱增”;第三处,劳师动众:多指动 用大批人力(含小题大做之意)。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根据上文“以目前的航天技 术进行宇宙航行”,是强调此举使人劳苦又浪费钱财,故选“劳民伤财”;第四处,保障:保护,使不 受侵害。保证:担保,担保做到。“保障”作动词时,宾语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保证”作动词时, 宾语常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下文“人类能在微重力的情况下长期生存"是动词性短语,选“保证 故选B】
D【根据上文“我们面临糟糕的环境挑战一一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所有这些” 是对上一个分句“气候变化、食品危机、物种灭绝、流行病等”的概括,“这些”作为指示代词应该紧 跟所指代的内容,据此可排除A、B两项;另外,结合下文“我们开发出",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 主语应为“我们",排除C项。故选Do】
D【"近50余年”中“近”与“余”自相矛盾,排除A、C两项;“美国自从'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 人类已经有近50年未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星球的土地”前半句意思没有说完,下半句转移主语和话题, 是中途易辙,暗换主语,由此可排除B项。故选D。】
(6分)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③如果音量过大。(每句2分)
【解析】语段介绍了噪声对听力的影响。结合“甚至失聪”可知空一该填“会损伤我们的听力”相关 内容;结合“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可知空二该填“无 论暴露时间长短"相关内容;结合“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时间过久”可知空三该 填“如果音量过高"相关内容。
(5分)2020年4月24日(1分),“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2分)。仪式 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夭问一号”(1分),任务标识是“揽星九天"(1分)。
【解析】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査提炼主要内容、概 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 等具体要素。根据新闻的特殊性可知,新闻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导语部分,本则新闻的导语是“2020年 '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故中心事件是:2020年“中国航天日” 于4月24日启动。紧接着介绍了这次启动仪式的主要内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 然后分别具体介绍任务名称、任务标识的意义: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 技创新永无止境,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这部分不是关键信息,不必压缩。答题时 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不要超过70个字。
四、 作文(60分)
【解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 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材料主要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杜绝“舌尖上 的浪费",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等。还指出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并结合联合国 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的发言,指出因受疫情影响,世界缺粮情况加重。
我们平时浪费粮食,也许并未意识到浪费,也许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仍然以为我 们祖国地大物博……总之,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 视和淡忘了。发言过程中,可以呼吁同学们加入到节约的行列中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 约粮食做起,成为一个真正的节约小卫士。本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内容可写。
【参考立意】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以节约为荣,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