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计划在轨生活工作3个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大气( )
A.密度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气压越来越低 D.臭氧越来越少
2.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能( )
A.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
B.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效应
C.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
D.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干扰太空实验的进行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组成成分②运动状况③温度④密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关于高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若干电离层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与b层相比,a层( )
A.空气密度大 B.存在臭氧层 C.吸收紫外线多 D.利于飞机飞行
2020年10月14日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发布:“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日面上无可视黑子。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下图为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黑子是G层激烈的能量爆发现象
②S层的耀斑会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③R层太阳活动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
④黑子与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地球某圈层有关,该圈层是
A.软流层,呈液态或熔融态 B.外核,横波不能够传输
C.下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下 D.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
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8、9、10题。
8.与拉萨相比,重庆太阳年辐射总量贫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低
C.云雾多 D.植被多
9.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风的形成 B.海水运动
C.岩石风化 D.岩浆喷发
10.煤炭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地质年代重要的两个造煤时期是
①太古宙 ②古生代末期
③中生代 ④新生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左图为小明同学暑假在当地拍摄的三七种植大棚照片,上覆黑色的透气尼龙网;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① B.削弱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12.对图中序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③—多云天气比晴朗天气作用强 D.④—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
下图为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海水沉积作用 D.海水侵蚀作用
14.利用地层和化石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某地地层中发现了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时的环境是
A.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 B.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C.寒冷干燥的荒漠环境 D.高温多雨的氧化环境
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曲发育,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有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自然演化的四个阶段。完成15、16题。
15.牛轭湖自然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
A.①④②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①④③
16.图中a、b、c、d四地中侵蚀作用最明显的是
A.a B.b C.c D.d
地震与火山喷发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图1为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图2为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此次四川九寨沟地震
A.震源位于上地幔上部②层 B.甲地的地震能量比乙地大
C.地震波向上传播速度加快 D.震区震感首先是上下颠簸
18.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源于图2中的圈层
A.① B.② C.③ D.④
“冲日”是指某一行星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且三者排成接近一条直线的现象,2020年10月14日火星冲日现象上演。完成19、20题。
19.下面是火星冲日时太阳系中部分天体位置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关于冲日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颗地内行星一定不会出现冲日现象 ②冲日时因为行星距太阳较近,行星亮度高
③冲日现象反映行星公转轨道的近圆性 ④冲日现象反映行星公转轨道平面的共面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右图为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发展阶段示意简图。完成21、22题。
21.甲、乙所示的两个地质年代分别是
A.古生代、中生代 B.中生代、古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 D.新生代、古生代
22.在不同地质年代生物演化进程中,
A.甲时代早期,生命爆发,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B.甲时代末期,裸子植物明显衰退,两栖类动物灭绝
C.乙时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盛行,被子植物迅速发展
D.乙时代末期,哺乳动物大发展,空中出现了始祖鸟
右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岩石与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④ B.④①③
C.④②① D.③①④
24.该地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C.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D.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暑假旅游期间在两地拍摄的甲、乙地貌景观图。完成25、26题。
25.通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形成甲、乙两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化作用、风力沉积 B.海水沉积、风力侵蚀
C.海水侵蚀、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26.下列有关乙地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地貌仅分布于干旱地区 B.该地盛行西北风
C.迎风坡的坡度比背风坡陡 D.迎风坡坡形下凹
图1为柴达木盆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盆地边缘的戈壁景观图,粗大砾石覆盖着地表。完成27、28题。
27.戈壁表面覆盖着粗大砾石,与其形成相关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为
A.冰川搬运、风力沉积 B.冰川沉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搬运、风力沉积
28.以下四种地貌类型中,在柴达木盆地周围的高山上常见的是
① B.② C.③ D.④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完成下面小题。
29.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3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2为西安附近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
材料二: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经过此地。图3为位于宁夏沙坡头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工程。
(1)甲地由于 ▲ 作用,形成深厚的黄土层;后地壳抬升,再长期遭受 ▲ 作用,导致地表多 ▲ (地貌类型)。(3分)
(2)半坡聚落座落于 ▲ (河谷地貌),简述先民选择在此建立聚落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贺兰山东部山麓多 ▲ 地貌,简析该地貌的成因。(4分)
(4)腾格里沙漠地区风积地貌的基本形态是 ▲ ,包兰铁路沿线多 ▲ 灾害天气,说明草方格沙障工程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所起的主要作用。(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甲区域某地的地貌景观图,图3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图示区域太阳辐射较弱,主要原因是 ▲ ,导致太阳高度小;受太阳风影响,较高纬度地区极夜期间常欣赏到 ▲ 现象。(2分)
(2)图1中挪威西部沿海海岸线非常曲折,主要是由于 ▲ (地质年代)大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广泛发育, ▲ 作用显著。(2分)
(3)图2所示地貌为 ▲ ,据图描述其地貌特征。(3分)
(4)简述甲地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抬升始于 ▲ (地质年代),受 ▲ 作用的影响,山峰顶部多 ▲ 地貌。(3分)
(2)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 ▲ 地貌。(1分)
(3)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 ▲ 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 ▲ 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受 ▲ 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3分)
(4)游记中的“穿穴之流”指的是 ▲ ;在“穴”顶多形成向下生长的 ▲ 地貌,它是 ▲ 作用的结果。(3分)
(5)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说明原因,并说出防灾的工程措施。(5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观测发现,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出4℃-6℃。高原上大气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上冰川、积雪广布,湖泊众多(下图)。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影响巨大。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海拔大气高的原因。
(2)用箭头绘制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3)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图。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 ____层(填大气分层)大气气温的变化,其反映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成因是____;与上图____(A、B、C、D)过程有关。
(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的原因是____;与上图____(A、B、C、D)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这一原因与上图____(A、B、C、D)过程有关。
(4)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分析其原因。
36.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P)”,图P是图N中A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N中A为________层,其直接热源是_________,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2)图P中①②③④⑤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为:甲地__________,乙地__________。
(4)若图P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______ (山地或谷地)。
(5)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6)若图P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则甲乙两地之间风向为_________风。
参考答案
1-5:CBDAA 6-10:DBCDB 11-15:BCCAD 16-20:BDCBD
21-25:AABBC 26-30:BCCDB
二、非选择题
31.(1)风力沉积(1分);流水侵蚀(1分);冲沟(沟壑、沟谷)(1分)
(2)河流阶地(1分);接近河流,便于取水(1分);地势较高,免洪涝之患(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1分)。
(3)冲积扇(1分)(洪积扇不给分);山麓地带,坡度骤降(1分);流速减缓(1分);河流挟带的物质大量沉积(1分)。
(4)(新月形)沙丘(1分);风沙(1分); 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1分);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1分)。
32.(1)纬度高(1分);极光(1分)
(2)第四纪(1分);冰川侵蚀(1分)
(3)峡湾(1分);
地貌特征:两岸崖壁陡峭、谷地宽阔、海湾狭长、海水很深(写出其中2点,共2分)
(4)①冰川侵蚀海岸形成U形谷(槽谷);②气候变暖,冰川消退;③海面上升,海水侵入U形谷(槽谷)形成峡湾。(3分)
33.(1)新生代(1分) 冰川侵蚀(1分) 角峰(1分)
(2)峡谷或V形谷(1分)
(3)喀斯特(1分) 石灰(1分) 流水溶蚀(1分) (1)地下(暗)河(1分) 石钟乳(1分) 流水沉积(1分)
(4)原因:山区面积广,多陡坡(1分);多地震,断裂发育(1分);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1分)。
措施:修建护坡工程(边坡人工加固)(1分);修建截水沟、坡面修排水沟(1分)。
34.(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强;高原大气离地面近,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海拔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如下图。
(3)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降水略有增多;冰川融化,面积减小,雪线升高;部分冻土退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造成某些物种减少或消失。
35.(1) 对流层 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B
(2) 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较高,不易出现霜冻 C
(3)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 D
(4)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6.(1) 对流 地面长波辐射 降低 (2)④
(3) 晴朗天气 阴雨天气 (4) 海洋 谷地
(5)
(6)西北
第6、7题图
第8、9、10题图
第13、14题图
第15、16题图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第17、18题图1
第17、18题图2
等
震
线
①
②
③
④
第21、22题图
①
③
②
④
第23、24题图
太平洋沿岸的台湾野柳风景区
塔里木盆地某地
甲
乙
海
洋
第25、26题图
N
第27、28题图1
第27、28题图2
②
①
③
④
第31题图1
第31题图2
第31题图3
第32题图1
第32题图2
冰川
海水
U形谷
第32题图3
第33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