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7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13 22:3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万千种群在这里繁衍,
或许已历经沧海桑田。
捕食、寄生、竞争、共生,
相生相克,相依相伴!
人造林
天然林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如大脐圆扁螺、中国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 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讨论2. 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蟹的种群密度增大,会使很多生物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
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有研究表明,养蟹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均低于常规稻田,且放蟹密度越大,降低得越明显。为保护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可以在稻田中增加河蟹饵料的投喂量。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说明①一个群落必须包括该地域中全部的生物,即植物、动物、微生物。
说明②各种生物种群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判断】下列描述属于群落的是 ( )
A.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C.某菜市场上出售的鸡、鸭、鱼、蘑菇和蔬菜等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
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D
【科学方法】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1.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重点:
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种间关系
生态位
物种组成
边缘效应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种群和群落水平研究问题的对比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目录 /CONTENTS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新疆北部的针叶林
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
1.作用: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因素。
2.衡量指标:
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中 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物种数目
常绿针叶林
苔原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注意】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3.群落物种组成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
(1)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 ,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 ,往往 。
数量很多
影响也很大
占据优势
甜槠zhū
甜槠花絮
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米槠、甜槠、木荷等
木荷
(2)常见种
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 ,但对其他物种的 ,它们就 ;
常见
影响不大
不占优势
狗脊
芒萁
例如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芒萁。
放牧强度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优势种
无放牧区 14.11 羊草
轻度放牧区 16.50 羊草、糙隐子草
中度放牧区 15.63 糙隐子草
重度放牧区 13.90 碱蓬
【材料分析】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优势种随放牧强度的变化
4.物种组成的特点:
糙隐子草
碱蓬
草原中放牧强度加大:
羊草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目录 /CONTENTS
原始合作(互惠)
互利共生
捕食
种间竞争
寄生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原始合作(互惠)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
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双方都受益,分开也能独立生活。
特点
合作不是必须的
鳄鱼和牙签鸟
鳄鱼得到了一位十分尽职的义务保健员,而牙签鸟则在鳄鱼的牙缝里填饱了肚子。
牙签鸟还是鳄鱼的义务“警卫员”。
2.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 ;
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 。
有机养料
含N养料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二者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分开后至少一方无法独立生存。
合作是必须的(即:活着时两者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分开)
同生共死
地衣
——真菌和藻类(绿藻、蓝细菌)的共生体
藻类
光合作用
给真菌提供有机物
真菌
吸收水和无机盐
供给藻类
3.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马蛔虫和马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生物数量
时间
宿主(寄主)
寄生生物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寄主(宿主)受害,寄生生物受益,分开对寄生生物不利。
菟丝子与豆科植物
噬菌体和细菌
人蛔虫
腐生?
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有机物维持自身生活的方式。
4.种间竞争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非洲狮和斑鬣(liè)狗
数量
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势均力敌”型
“你死我活”型
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种群


时间
大草履虫
双小核草履虫
混合培养
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
水稻与杂草
种群


时间
大草履虫
单独培养
双小核草履虫
【易错提示】
①竞争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之间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
②另外,若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种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玉米秸秆。
5.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翠鸟捕鱼
数量
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被捕食者
捕食者
被捕食者
捕食者
先增加先减少者
后增加后减少者
“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波动变化
【易错提示】以下情况属于捕食吗?
①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
②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
属于种内斗争
不属于
【问题探究1】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
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 捕食 ;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 捕食 。
B
A
B
A
即: A → B; A是 ;B是 。
被捕食者
捕食者
【辨一辨】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体表)寄生
捕食
(体内)寄生
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
【辨一辨】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
寄生
寄生
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思考·讨论】
【资料1】红尾鸲(qú)和鹟(wēng)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上啄食昆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鹟,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蓝额红尾鸲
讨论1. 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资料2】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yí)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在一个16m 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优势的物种。
讨论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之后, 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讨论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
影响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除种间关系外,生物因素还有种内竞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
(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 (   )
(2)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且双方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   )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
(4)蝉吸食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捕食关系 (   )
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目录 /CONTENTS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乔木层
黄鹂
灌木层
啄木鸟
草本层
画眉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森林群落(陆生)
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群落)
挺水层植物
菰(茭白)
浮水层植物
凤眼莲
沉水层植物
水车前
挺水层
浮水层
沉水层
水生群落动物的垂直分层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植物地下部分的分层现象
植物地上部分的分层现象
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 的利用有关。
影响植物分层的因素?
②其他因素:
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
等条件;
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
、 等。

温度
水分
无机盐
水生群落中决定分层现象的因素:
挺水层
浮水层
沉水层
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因素?
除光照强度外,植物的垂直分布也跟光的波长(光质)有关。
决定水生动物分层的因素?
与食物和溶解氧、阳光、温度等因素有关。
乔木层
黄鹂
灌木层
啄木鸟
草本层
画眉
动物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原因: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和 。
鹰、杜鹃、黄鹂等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
山雀、莺、啄木鸟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
血雉、画眉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形成及其意义?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 的能力,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
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 的结果。
协同进化
环境资源
【易错提示】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错落有致,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不属于
同种生物的高矮之分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不同,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呈现“镶嵌分布”
例如:受水制约,芦苇等水生植物只能长在浅水或水边;红树、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近;松、杉、柏树等能长在比较干旱处。
【问题探究1】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①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温度
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这是不同的生物群落,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问题探究1】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②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 和 。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光照强度
光质
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问题探究1】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③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和 。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问题探究1】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④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
不对
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
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   )
(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   )
(3)一片竹林中的箭竹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
(4)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   )
(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目录 /CONTENTS
1.概念
由于 、 和 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和 也会随之发生 的变化。
阳光
温度
水分
外貌
结构
有规律
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夏枯草

2.实例一
高鼻羚羊
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
大雁
2.实例二
旱獭
仓鼠
非洲肺鱼是最有名的夏眠生物。雨水充沛的春季,肺鱼尽享生活的美好,雨季逐渐消退后,沼泽地变成一片干涸,肺鱼就躲在烂泥堆里睡觉,它能在泥洞里不吃不喝地夏眠几个月,等雨季回来再出来结束夏眠。
冬眠中的黑熊
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冬眠,有些动物则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
3.实例三
01
群落的物种组成
目录 /CONTENTS
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各自生活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特定的资源,甚至只在特殊的时间段出现(如某种食虫蝙蝠只在夜间活动),它们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有差别。可见,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1.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 或 ,包括所处的 ,占用 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某种动物的生态位
栖息空间
天敌
食物
其他种间关系
地位
作用
空间位置
资源
2.研究内容
(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的 、 、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 、 、 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栖息地
食物
天敌
出现频率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
3.研究意义
①特点:
②原因:
③意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生态位重叠:
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一个物种绝灭。
5.人们根据动物或植物的生态位的不同进行混养或间作,既降低了种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四大家鱼混养
植物间作
玉米与大豆
(1)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   )
(2)四大家鱼的混养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   )
(3)如两种动物的生活空间相同,则它们的生态位就完全相同 (   )
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
【思考·讨论】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选择当地某处森林、草原、湖泊、河流等,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所处的生态位。确定某种生物的生态位,一般要以调查为基础。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开展调查研究。如果条件不足,可以查阅资料或利用下面资料中的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在分析该群落主要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常见的物种分析它所处的生态位。
【资料1】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每年有数万只水鸟于10月至次年2月在崇明东滩越冬。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它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宽度为2000m左右;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讨论1. 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①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两者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
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②绿头鸭主要选择生境1;
③青脚鹬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它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讨论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不一定。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它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类等;
讨论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类。
绿头鸭也是,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它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来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以青脚鹬为例。
讨论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青脚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 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鶴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
【思维训练】溯因推理
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短吻鳄会捕捉鲈鱼,而鲈鱼又是人们喜爱的美味。当地居民为了提高鲈鱼的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在短吻鳄被捕杀几乎绝迹后,鲈鱼的产量却没有增加。调查表明湖中鲈鱼的种群数量比原来竟然还下降了。
追溯原因,有人提出了以下可能:
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食物短缺;
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以鲈鱼为食;
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已经衰退;
D.人类主要捕捞鲈鱼幼龄鱼造成种群衰退。
以上四种解释都有道理吗?你认为哪种是最可能的原因?作出推断后,应该怎样进一步判别?
提出的四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
B说法是最可能的。
作出推测后,应深入调查,从而作出进一步的判别。
该题提出的四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鲈鱼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仅根据所给信息判断,B说法是最可能的原因。这是因为,湖泊中一般生活有多种生物、各个种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短吻鳄是顶级捕食者,捕食多种鱼类和其他动物,鲈鱼则以小鱼、虾、贝类浮游动物等为食。当短吻鳄几近消失时,被它捕食的动物数量可能会增长,进而影响原本比较稳定的落结构,最终影响鲈鱼的种群数量。
作出推测后,应深人调查该湖泊中的物种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与短吻鳄、鲈鱼存在紧密联系的物种,看看它们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作出进一步的判别。要判断A、B、D的解释是否合理,也需要做更多调查。例如,调查湖泊所在地是否发生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湖泊中的生物带来了哪些影响,人类对鲈鱼的捕捞情况是怎样的,等等。
【网络构建】
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 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 )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
练习与应用
2.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
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
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C
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
B. 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
资源而发生竞争
C. 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 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