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张PPT)
东南亚地区
印尼地震与印度洋海啸
克拉地峡与克拉运河
泛亚铁路
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东南亚的地理特征
东南亚的地理特征
东
南
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
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河下游和河口为冲积平原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
多山,多火山、地震,沿海有狭窄平原。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台风侵袭频繁。
人口密度大华侨人数多
稻 米橡 胶油 棕金鸡纳蕉 麻椰 子锡 矿石 油
东
盟
东南亚的地理特征
印尼地震和印度洋海啸
海啸到达前平静的海滩
海啸掀起的巨浪扑向海岸
一位瑞典妇女为救亲人勇敢地迎着巨浪跑去
菲律宾沿海被海啸洗劫后的惨状
印度沿海海啸过后的情景
海啸无情地冲毁了斯里兰卡沿海人们的家园
海啸过后人们在海边打捞亲人的尸体
打捞起来的尸体就这样被抬走
海啸前的城镇道路
海啸后城镇道路已荡然无存
海啸前的道路桥梁
海啸后已成汪洋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又发生了里氏8.7级地震,此后尼亚斯岛及其周围地区又发生了700多次强余震。地震给尼亚斯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尼亚斯岛上被破坏的房屋
1、地震方面:
2、板块构造方面:
3、海啸方面:
地震及其相关概念、成因类型、分布规律、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影响烈度的因素、地震的前兆与预报、防震与减震工作等。
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交界处的性质及其延伸地带(碰撞带——消亡边界;张裂带——生长边界)、板块相对运动与地貌特征等。
海啸成因、在自然灾害中的分类等。
相关知识链接
●
板块分布及其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岛弧、造山带)示意图
东 南 亚 国 家 联 盟
东盟 成立于1967年,目前有10个成员国,总部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熔基总理与东盟领导人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0年东盟是我国:
第5 大贸易伙伴;
第2 大承包工程劳务市场;
第6 大投资来源地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
旦建成,将会形成一个拥有17
亿消费者、1408万平方公里土
地、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
1.3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改善,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
国际政治斗争的需要,也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来说具
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关知识链接
世界主要区域性经济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南美国家共同体等。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形成、特点、作用和表现。
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知识
克拉地峡与克拉运河
克拉地峡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地峡以南约400公里(北纬7度至10度之间)地段均为泰国领土,最窄处50多公里,最宽处约190公里,最高点海拔70多米。
拟建中的克拉运河全长约112公里,初步测算需耗时10年,耗资280亿美元。运河开通后,船舶无须经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次航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克拉运河的开凿,对我国来说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运河不仅可以运油,还可以运输其他货物,而且将改变欧亚贸易路线。它可以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运输安全性得到提高。
相关知识链接
世界重要的国际性运河和海峡
名称、位置、沟通的水
域、重要意义等。
泛 亚 铁 路
修建泛亚铁路的重大意义
云南、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在资源、产业、人才、科技和资金等方面都具互补性。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运输主要通过海运,海运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劣势也很多,比如容易受到船期、台风的影响,停靠地点少等等,这使得双边贸易对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的发展,使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各国的交通瓶颈问题更显得突出。
泛亚铁路对中国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战略意义。如能加快泛亚铁路建设,中国内陆省区西下印度洋和西进中东、北非、西欧等可缩短运距3000-5000公里,运输费用和时间也能大大节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就可以通过陆路进入中国,还可以从泰国、越南等国家获得粮食补给,“一旦发生战争,可打破霸权主义的海上封锁,保证国家战略安全”。
相关知识链接
1、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优缺点的比较。
2、修建铁路选择线路时应考虑的因素。
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后称为湄公河,再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南海。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河长1240公里,天然落差达1780米,它的中下游尤其具备大规模开发梯级水电站的优良条件。
澜沧江中下游河段上将陆续建设八座梯级电站,形成总装机容量达1555万千瓦的水电群体。这八座梯级电站以小湾、糯扎渡两大水库为核心组成“二库八级”进行开发,从上到下依次为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等水电站,年发电量合计达741亿千瓦时。
功果桥
小 湾
漫 湾
大朝山
糯扎渡
景 洪
橄榄坝
勐 松
小 湾
漫 湾
大朝山
& 漫湾电站已于1995年建成投产,并实现了“云电东送”。
& 大朝山电站 2003年完全建成。
& 小湾电站是“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点工程。已于2002年1月20日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建成。
& 景洪电站 2000年9月,中、泰签订合资建设景洪电站的投资协议书,总投资100.4亿元人民币,泰方占70%。预计2006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投产,2014年向泰国送电。
& 核心工程糯扎渡电站是“云电外送”的主要电源点。目前糯扎渡电站建设正进行前期工作。
& 合作建设输电线路。在近期的规划中,2013年将向泰国送电150万千瓦,2015年以后送电300万千瓦。初步拟定澜沧江下游干流电站的电力将通过老挝输送到泰国,应双边/多边合作建设输电线路。
“湄公河干流水电站规划” :
柬埔寨境内规划了 3座。
●
●
●
●
●
●
●
老挝境内规划了 4座;
●
●
●
老、泰交界河段规划了 3座;
●
老、柬交界规划 1 座;
河流开发与流域环境保护
河
流
开
发
淹没农田
迁移居民
水库淤积
地下水位变化
水库富营养化
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诱发地震
导致水库周边生态 环境恶化
拦蓄洪水
灌溉农田
发展航运
养殖水产
调节河流径流
发展旅游事业
调节库区气候
提供廉价清洁的能源
负面影响
积极作用
大坝经济
低坝效益
相关知识链接
例1: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1~4题。
1、该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B
3、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 4.2 °N、73.5 °E ) 时,当地区时约为
A、6 时 B、9 时 C、12 时 D、15 时
B
①根据经度差求距离:(95.9-73.5)×111=22.4 ×111 =2486.4(千米)
②根据距离和速度求传播时间: 2486.4(千米)÷800千米/小时 ≈3(小时)
③地震发生时马累的时间为6点,加上海啸传播时间3小时,到达时间为当地时间9 点。
4、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①人口老龄化 ②沿海人口密度大
③多河流入海口 ④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例2: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 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请根据资料回答1~3题。
1、地震发生时,震中处的地方时应是
A、7 时02 分 B、7 时12 分
C、7 时22 分 D、7 时38 分
① 由经度差求时间差:
(120-96)×4÷60=1 小时 36 分
② 由已知时间求地震处的地方时:
8时58分-1时36分=7 小时 22 分
C
2、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3、关于这次海啸破坏极其惨重的原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①震级大 ②烈度大 ③震源浅
④沿海地势低平 ⑤热带地区气温高
⑥人口密度大 ⑦风大、浪大
⑧建筑物简陋 ⑨预警工作和防范措施差
A、①②③⑥⑦⑨ B、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④⑤⑦⑧⑨ D、①③④⑥⑧⑨
A
D
例3: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 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图9所示。
表1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总长度 新建长度
东线 曼谷一金边一胡志明市一河内一昆明 5520千米 433千米
中线 曼谷一万象一昆明 4180千米 1245千米
西线 曼谷一仰光一昆明 4321千米 1017千米
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 请分析其有利因素有哪些?
运营里程长;利用现有铁路长,需新建铁路短;铁路主要经过平原;所经地区人口较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2、东线所经过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试分析其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热带多雨地区、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劳力资源丰富;有悠久的耕作历史、种植经验丰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主要制约因素是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1、图示河流依次流经了哪些国家?
2、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例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
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3、该河自北向南流经了哪些气候区?其土地利用类型有什么不同?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该河主要流经了高山气候(横断山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湄公河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区主要是林地,由于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植被亦呈垂直变化,树种丰富多样。
中下游平原主要是耕地,由于水热状况良好,是世界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区。
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4、该河上游在开发水能资源的同时,应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