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 平均分
教学内容 例1、例2(8-9页)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圆片、题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1.师:同学们春天来了,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老师带着大家去参观科技馆好不好!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好多吃的,有糖果、有橘子、还有酸奶。首先我们把吃的东西分一分,先来分一分糖。要把6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老师先请小组长来分一分。嘘,好像他们吵起来了,我们去看一看。视频:组长:你一颗、你一颗,这些都是我的。组员:你怎么这么多,这不公平。组员准备去抢组长手中的糖果。师:你们为什么吵架呀!来把手松开。生1:他有很多糖,而我们只有一颗。这样不公平。生2:对对对,这不公平。师:能把你们分的糖给老师看看吗?同学们,他们这样分糖公平吗?师重复:他们这样分糖公平吗?6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呢?生1:每人先给一颗,再每人给一颗。师:每个小朋友有几颗呢?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生2:我们知道6里面有3个2,所以每个人分两颗。师:你是几颗几颗地分的?2颗2颗地分。这样每个小朋友也都分了几颗?师小结:刚刚我们把6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第一种分法是每个小朋友先分一颗,剩下来的糖,再每个小朋友分一颗。这样每个小朋友各分几颗?(2颗)除了一颗一颗地分,我们还可以2颗2颗的分,首先第一个小朋友2颗,第二个小朋友2颗,第三个小朋友也是2颗。他们分得的糖果是怎样的?(同样多)贴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里面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我们也可以说,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分糖的结果说一说呢 生1:把6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颗。真厉害!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说法?生2: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颗。 真棒!老师把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话记录了下来。贴板书: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3颗。你们认为在这句话里,哪个词最重要?为什么?生1: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大声自信地读一读这句话。师:平均分,就是每份要分得同样多。练习1: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什么叫平均分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例题1这三个同学谁是平均分的,为什么?如果糖果数量发生了变化呢?下面这四种情况哪些是平均分呢?练习2: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老师读题目要求。给学生1分钟时间完成书8页的第一题。第一组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分糖的课件1.对第4种,有个别差异生可能会判断错,请同学帮忙后,让他再重复说一次。第一种和第4种都分别请学生按照分6颗糖的说法,反复说一次。(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会平均分了,不知道刚才吵架的同学会不会平均分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屏2:生1:谢谢同学们告诉了我平均分的方法,下面我也来把糖平均分一分,你一颗、你一颗,我一颗;你一颗、你一颗,我一颗。生2、3:嗯、嗯、这样才公平。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1.谈话引出例2。师:嗯,平均分之后,每个人分得的糖一样多了,这样公平了,同学们都开心了。糖分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一分橘子。老师给每桌准备了18个圆片代替橘子,用6个圆圈代替盘子,请打开我们的学具袋,在学具袋里还有小组合作记录单一。请听活动要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几个?分一分。合作要求:1.一个同学边分边说,我是怎样分的,另一个同学听。2.换同学分一分,说一说,最后填写记录单一。。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生1:一个一个分生2:2个2个分生3:3个3个分师:小结分的3种方法。我们用不同的分发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分好了,老师还准备了很多酸奶,完成9页做一做。学生做一做书上9页的题,用连线的方式完成。课件展示分发。东西分完了,开始出发了,谁来带队,把同学们平均分成4组。一名学生实际操作分组。尽量少动位置。在科技馆里看了......,同学们表现好,老师还准备了枫叶作为纪念品。数一数有说少片。可以分成多少份呢?每份几片呢?请分一分、圈一圈,最后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汇报。(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酸奶的方法。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说平均分的小故事。2.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1)明确题目要求。(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课件演示验证。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课堂上完成8-9页的做一做。课后完成:练习二(11页)的1—4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62 2 2 每份同样多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2颗。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