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四课。通过对前面的“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但这些平均分的活动都是在没有学习过除法的基础上,只从活动操作和生活经验出发的,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让学生认识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从而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七八岁,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只是基于生活中,所以对于学习除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此时的学生相对于一年级来说自控力强一点,但是注意力还是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的,所以在课堂中还是得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大的能力来学好这堂课。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3.在“分香蕉”的情境中,加深对除法算式与平均分过程联系的体会,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激趣设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回答预设:香蕉
激励语:你们真聪明!
(2)讲述故事
猴子兄弟猴大宝和猴小宝在学校表现特别棒,所以猴妈妈准备去森林里摘一些香蕉回来作为奖励送给它俩,看猴妈妈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些香蕉,聪明的你,能帮猴妈妈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预设:12根
激励语:你们的眼睛真亮,猴妈妈可佩服你们了!
师:可是猴妈妈要是把这12根香蕉分给猴子兄弟分得不公平的话,它俩准会闹翻了!所以猴妈妈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香蕉,你们愿意吗?
预设:愿意!
激励语:真是一个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猴妈妈可乐坏了!
(3)导入主题
所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分香蕉》。(板书:分香蕉)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分小棒
怎么样才能帮助猴妈妈顺利地分香蕉呢?现在我们同桌之间就用小棒代替香蕉,合作分一分吧!注意在分时要思考的两个问题:
你把香蕉分成了几分?
你是怎么分的?
每只猴子分得几根香蕉?
讨论回答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小棒进行分布,怎么分的,分成几份学生可举手起来回答。
问题一预设回答:
生1:我把小棒分成了两份;
生2:我把小棒平均成了两份;
……
老师重点强调“平均”这个词的重要性,有无平均结果大不一样。
问题二预设回答:
生1:我是1根1根分的;
生2:我是2根2根分的;
生3:我是3根3根分的;
……
只要是对的,老师要加以鼓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问题三预设:
生1:每只猴子分得6根香蕉
……
学会用除法算式表达
猴子兄弟得到很着急了,它们很想知道刚刚分的香蕉怎么用一个算式表达呢?
12÷2=6(注意写法和单位)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总结:总共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 认识名称
我们用这个算式表达了平均分,这是一道除法算式,也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之前学习过的乘法算式中每个部分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称,那么除法算式中也有自己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它们每个部分各自叫什么名字吗?
预设回答:12是被除数,/是除号,2是除数,6是商;
……
老师要向特别向学生说明除号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4)读写算式
刚才把这些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那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学生试读。(板书:12÷2=6读作:12除以2等于6)
(三)举一反三,升华主题
1)现在猴子兄弟又给大家出难题了,我们已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那么你知道数的意思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2(被除数 12根香蕉 总数)
÷(除号 平均分)
2(除数 平均分成2份 份数)
6(商 每份分得6根香蕉 个数)
2)举一反三
这时,领居家的猴妹妹来了,猴妈妈建议它俩拿出一些香蕉,三只猴子平均分着吃,怎么分呢?(学生思考并试着写算式)
老师要向学生说明每个部分的名称和意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总结收获
进行课后练习,并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小结: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看来数学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难题呢!
六.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12除以2等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