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单元测试(定)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上《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单元测试(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1 13:18:15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选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科书化学上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
教材分析
该部分是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第一课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理论化学知识基础上进行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的学习。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科书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而探究有关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教材采取了先引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之后理解燃烧的条件。又通过过度语“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以及演示蜡烛熄灭的实验达到使学生通过体验与思考来掌握知识。有关可燃物和易爆物的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意思的爆炸实验,可操作性强,直观性也较强。
学情分析
“火”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火不仅带来了光明与温暖,而且带来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学生对于“火”这种物质以及燃烧的现象并不陌生,相反,通过深入了解“火”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还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么危险的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火的利用不当就会造成火灾。不论是通过学生的亲身经验还是通过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的传播,学生都会对火灾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十分清楚。因此可以从学生自身安全利益方面来加深对于灭火方法以及灭火原理的理解。
由于灭火知识属于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生在此次课程学习之前会对灭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属于一种陈述性的知识,也许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灭火方法。关于“火”安全知识属于学生学习该课题的基础,因此就需要从燃烧的条件入手,为同学们能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原理)创造条件。
课程标准中对该内容的要求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活动探究与建议——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
教学目标
在充分考虑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支持燃烧的三个条件。
2、 通过蜡烛熄灭的实验探究,能认识到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3、 能说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并能理解这些灭火方法所依据的灭火原理。
4、 通过解释实验、进行魔术以及了解一些新科技的基础上,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
教学难点
能结合燃烧的条件和所选用的灭火方法推导出灭火方法所依据的灭火原理。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导入:化学魔术 教师活动:表演“水中生火”的化学魔术问题:“水中生火”的奥秘是什么?学生活动:结合学案,分组讨论。(5分钟)教师活动:参与学生讨论中,进行指导。学生活动:选出一位代表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魔术。 激发兴趣——给出学习资料——初步理解 “火”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俗话说“水火不能相容”,导入采用了化学魔术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任务一:通过实验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氧气(空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请一位学生代表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一些实验用品来进行刚才的魔术。学生活动:学生代表选所需要的魔术用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魔术完毕教师活动:请该同学分别说出为何选择“白磷”、“热水”、“氧气”。并引导学生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师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氧气(空气)。教师活动:展示另外一组证明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学生活动:根据刚刚习得的知识经验回答这个实验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教师活动:播放实验视频,验证学生对该实验结果的假设。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再一次加深对燃烧三个条件的理解。师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氧气(空气)。并通过该实验了解燃烧的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强化策略:引出问题——初步理解——换个角度再次深入理解 由于先前的导入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抛出了一个看似深奥的问题。这样,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注意学生的基础,而且更要着重关注他们是否有了这样的学习兴趣后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是否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易学的状态。因此在设置任务一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魔术的奥秘,然后通过另一组实验的现象以及解释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刚刚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在进行一次强化。这样不但保证了之前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全面的对燃烧条件的知识有了一次深入的认识。
过渡:分析“火”的利与弊 教师活动:抛出问题——“火”的利与弊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讨论“火”的利与弊进入任务二的学习中。
任务二: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能认识到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 教师活动:通过实验室酒精灯洒在桌面上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向学生慢慢灌输灭火的原理应该如何理解。(强调“扑”)学生活动:初步认识灭火的原理。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怎样灭火 根据手中的实验用品选择尽可能多的方法来熄灭蜡烛。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并试图思考选择该方法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进行蜡烛熄灭的科学探究,将小组得出的熄灭蜡烛的方法记录在学案中,并试图分析蜡烛熄灭的原理(时间:3~4分钟)教师活动:请学生代表将本组探究结果呈现出来。学生活动:汇报本组所选用的灭火方法,并试图解释所选用灭火方法的原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灭火原理。师生总结: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三个条件。(取一即可) PPT 总结教师活动:播放“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片段。学生活动:思考这些方法的灭火原理。教师活动:展示“灭火毯”学生活动:解释灭火毯的灭火原理。 “做”——思考——总结——认知 通过任务一的完成,学生已经在认知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燃烧现象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第二部分有关灭火的方法与灭火原理知识的习得就可以在已有的学情基础上,先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灭火,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来达成对这一任务的完成。本任务的完成也采取了先“做”后“学”的教学方式。但鉴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教学设计需在学生认识灭火原理之前做一个简单的铺垫,即通过实验室中酒精灯不慎洒落,用湿抹布来进行灭火。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强调“扑”来进行暗示,达到对灭火原理的初步认识。
结束 播放视频——2000年悉尼奥运会点火仪式。学生活动: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学生活动:练习1、2、3教师活动:从练习3中引入,“什么是燃烧?” 展示“磷、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什么是燃烧”。师生总结:联系之前所学的燃烧现象,回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习题巩固 通过将“奥运圣火点燃仪式”与课前“水中生火”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前沿科技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也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带来的学科魅力。
板书设计
一 燃烧与灭火
课堂练习题
1、当发现身上着火时,应立即采用的措施是( )
(1)用手拍打 (2)跑去找水 (3)就地打滚 (4)用厚重衣物覆 盖压灭火
A、只用(1)
B、只用(2)
C、只用(3)
D、(3)和(4)都用
2、通常火灾是用水扑灭,原理是( )
A、水能冲淡可燃物周围的空气
B、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水遇火蒸发而吸热,有利于使可燃物的温度迅速降到着火点以下
D、水容易获取,价格便宜
3、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可燃物到达一定温度
C、只要是可燃物
D、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到达一定的温度
“水中生火”的化学魔术
导入:
板块二:灭火的原理
板块一:燃烧的三个条件
生活中的灭火方法与奥运圣火的点燃。
任务二: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能认识到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
任务一:通过实验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氧气(空气)。
总结与交流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氧气(空气)
燃烧
灭火的原理
×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课后练习题
1. 燃烧是: 。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 ;
(2)可燃物要与 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 。
2.在实验室里,通常将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其目的是 ( )
A.降低白磷的温度
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
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物质
D.将白磷浸湿而不易着火
3.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1)。请回答:
⑴.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⑵.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4.根据图示回答:白磷的着火点约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酒精灯的火焰约为500℃。在铜片上將烧杯、白磷(A、C点)、红磷(D点)、石灰石块(B点)摆放好,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片刻,先发生燃烧现象的是 _点,后发生燃烧现象的是 点,不会发生燃烧现象的是 、 点,说明产生以上各种现象的原因A
B ,C ,D 。综上所述,燃烧时需要(1) ,(2) ,(3)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蘸有水
的棉花
EMBED Flash.Movi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建议
通过实际的教学环节的反思,我对此教学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1:针对于不同学情,此学案内容需进行略微调整
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中,首先就展示了“水中生火”的魔术,这里体现的设计意图是想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并选出代表再来模仿一次。学案中也较为明确地点出了“水中生火”的奥秘。(给出魔术图片,并给出粗略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是需学生通过填空来完成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实在学案的配合与教师的辅助下完成了“水中生火”的化学魔术。但是通过融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发现学生对这一内容(“水中生火”的奥秘)的认识与理解是轻而易举的,如当我问到一个学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时候,他回答说“这个在学案上很明显的解释出来了”。这个现象表明,魔术确实带来了引起兴趣的作用,但是在学案中,对“水中生火”魔术奥秘的引导还需商榷。
因此,结合教学设计所设置的学案需充分考虑学情,对学生基础好的,发散思维强的学生,设置学案内容的过程中,需本着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原则进行学案中的引导与辅助的内容设置。而对于学生基础一般的,学习风格属于场依存型或者独立思考能力弱的学生,在设置学案内容中需较为明确地给出问题的引导方向。如在“水中生火”魔术的奥秘解释中就可以采取本教学设计中的学案设置方式,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慢慢地强化。
建议2:对于“吹灭蜡烛”实验的设计思考
学生在“熄灭蜡烛”实验比赛的基础上,找到了几种灭火的方法。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同学们想到的一点都是“吹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是在我的设计中却忽略了这一点作用,只是考虑了“吹出的气体使得烛火周围的温度降低了”,破坏了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因此,在学生答道“二氧化碳”这一作用时,教师应给予极高的评价与认可,再引导他往破坏灭火原理的方面去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忽略了学生,遏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另外,在先前的一个班级,进行“蜡烛灭火”的实验中,有的同学并没有用剪刀剪断烛心,而是剪刀慢慢地靠近火焰,吸收了火焰周围的温度,使得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以下而达到了灭火的结果,但是在这里也忽略了对这一灭火原理的强化。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反思,可以建议在“用剪刀来灭火”的地方适当的加一个简单的实验,即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围绕住烛火,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来强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计算题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气体能用于灭火的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在实验室打翻酒精灯着火时,最迅捷的扑灭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把酒精灯扔到窗外 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汽油爆炸也是一种剧烈燃烧的现象
B、厨房里放有液化气钢瓶,因此要严禁烟火
C、固体粉尘比块状固体易发生爆炸
D、凡可燃性气体或蒸气都有爆炸的可能
4、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①酒精②白磷③氢气④石灰⑤食盐⑥液化石油气⑦硫⑧镁带( )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⑥⑧
C、①②③⑥⑦⑧ D、全部都是
5、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7、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8、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9、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10、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O2不够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11、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12、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3、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15、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6、下列在生活中获得的能量来自化石燃料的是 ( )
A.用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 B.冬天吃火锅用固体酒精做燃料
C.用电饭煲煮米饭 D.用无烟煤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山芋
17、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
C.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 D.汽车排放的尾气
18、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9、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甲烷燃烧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动植物呼吸
20、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 电解 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二、填空与简答题 (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49分)
21、“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___ __,__ __溶于水,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
22、右图所示是一个灭火器的简易装置
灭火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吗? (填“能”或“不能”)
原因 。
23、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汽油中填加少量乙醇,乙醇俗称 ,是一种绿色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2005年5月18日“西气东输”工程宿迁段正式开工,这对东部城市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而又较洁净的气体化石燃料——天然气。请你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煤矿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3)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应树立“一要节约能源,二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观点。(2分)
①下列各图中表示我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②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至少写两种)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④请举出一个生产、生活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例子
25、某校“酸雨”(pH<5、6)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见下表: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 7(填“>”“<”或“=”),引起这种pH变化的原因是 。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填“是”或“否”) 。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4)其治理措施可以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水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或将工厂产生的废气通入 中。
26、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葡萄糖。植物体又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葡萄糖转化成淀粉和纤维素。
(1)请写出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和葡萄糖(C6H12O6)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不少农村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制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获得气体燃料和洁净的肥料。请说出它的优点。(2分)
27、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元素,但在燃烧时能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其原因是_______ ____,该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H2SO3),控制它的有效方法有(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8、用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五种气体化学式填写:(10分)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
(2)、用煤炉取暖发生中毒,原因是由于室内______排放不畅引起的。
(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 最轻的气体是:__________
(5)、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人们在进入干涸深井前必须做灯火实验,这是因为深井中可能积存大量的_______。
29、椐报道:在2002年4~5月份一个月时间内,南极冰川中面积相当于一个上海市的“拉森B”冰架坍塌融化了,冰川融化可造成海平面升高,海平面若上升1 m ,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地区将会被淹没。
(1)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科学提出警告;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由0、028%增加到0、056%,全球气温可能会上升1、5~4 ℃,你认为科学家是通过 的方法得出结论的。
(2)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大的原因与含碳化石燃烧有关,如液化石油气(C4H10)燃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激增,这一变化始于历史上
时期。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6分)
30、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
(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四、计算题:(共5分)
31、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气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11O2点燃mCO2+2CO+16H2O
若反应生成3.6克水,请计算:
(1)m值是_______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燃烧与灭火”的相关资料拓展
1、灭火毯
  分为:玻纤和炭纤两种材质、不刺激皮肤。对于须远离热源体的人、物是一个最理想和有效的外保护层,并且非常容易包扎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企业、商店、船舶、汽车、民用建筑物上的一种简便的消防灭火工具,特别适用于家庭厨房、宾馆、娱乐场所、加油站等一些容易着火场合,防止火
  灭火毯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纤维斜纹织物,具有光滑、柔软、紧密等特点。
  对于须远离热源体的人、物是一个最理想和最有效的外保护层,并且非常容易包裹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
  在无破损的情况下可重复使用,与水基型、干粉型灭火器具相比较:
  1.没有失效期;
  2.在使用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绝缘、耐高温;
  4.便于携带,配置简单,能够快速使用,无破损时能够重复使用。
  由于灭火毯是一种质地非常柔软的消防器具,在遇到火灾初始阶段时,能以最快速度隔氧灭火,
  控制灾情蔓延,还可以作为及时逃生用的防护物品,只要将毯子裹于全身,由于毯子本身具有防火、
  隔热的特性,在逃生过程中,人的身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灭火原理
覆盖火源、阻隔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
主要使用场所:
  灭火毯主要用于企业、商场、船舶、汽车、民用建筑物等场合的一种简便的初始灭火工具。特别适用于家庭和饭店的厨房、宾馆、娱乐场所、加油站等一些容易着火的场所。防止火势蔓延以及防护逃生用。
主要应用
  1、 在发生火灾时,将防火逃生毯披盖在自己身体或包裹住被救对象的身体,迅速逃离火场,为自救或安全疏散人群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 企业、商场、船舶、汽车、民用建筑物等场合的一种简便的初始灭火工具。特别适用于家庭和饭店的厨房、宾馆、娱乐场所、加油站等一些容易着火的场所。防止火势蔓延以及防护逃生用。
2、2010广州亚运会火炬
2010广州亚运会火炬是广州亚运会 ( http: / / baike. / view / 646779.htm" \t "_blank )的一大重要特点。本火炬 ( http: / / baike. / view / 698692.htm" \t "_blank )采用“潮流”设计理念,体现了广州亚运会的"潮流"。“潮流”火炬采用具有广州民间特色的象牙雕镂空工艺,以水的和谐与火的激情交相凝聚为理念,既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又寄托了对广东继续引领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与亚洲人民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期望。
3、钻木取火——百度名片(视频信息提供在素材当中)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原理
  摩擦生热发明了钻木取火和敲石取火的方法。W=FS有力和相对位移说明做了功,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 http: / / baike. / view / 24939.htm" \t "_blank ),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所以总有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并以热量形式放出温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表现摩擦的时候,分子间各种力互相作用,拉离原来的状态,就和弹簧似的,放手后会强烈震动,所以表现为温度升高。
类型
第一种:古典式钻木取火法
  这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种方法。
  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杨、柳树等等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条件不像钻板一般苛刻。然后,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
  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第二种:双人经典钻木法
  其他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得多。
第三种:简易刨子取火法
  将软质木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绒,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火绒点燃。
第四种:易洛魁族式取火法
  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这个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
  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
第五种:弓弦钻木法
  同第二种双人钻木法类似,只不过可由一人完成。
  钻轴上方同样覆盖一个有凹槽的盖子,然后用弓弦样子的工具快速拉动。
第六种:穴居时代的经典火种保留法
  无论是用钻木取火还是其他的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适当的介质配合火的燃烧。当周围环境非常潮湿时,一般的材料很难燃着。
  用干燥的材料盘成鸟巢形状,中间部分掏空,尽量保持松软,然后垫上一层火绒。这样即使在潮湿的天气也能让它遇火星便燃着。
第七种:火石取火法
  这种就没什么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击硬质的材料,比如钢刀、花岗岩 ( http: / / baike. / view / 57659.htm" \t "_blank )等等。
  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百度百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学 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
通过本节课你需要了解:
1. 燃烧的三个条件;
2. 灭火的原理与常用的灭火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一:“水中生火”
二、灭火的原理:
1.使蜡烛熄灭,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 、 、 、 ……
2.你知道你使用的这些方法所应用的原理是什么吗?
三、练习:
1、当发现身上着火时,应立即采用的措施是( )
(1)用手拍打 (2)跑去找水 (3)就地打滚 (4)用厚重衣物覆 盖压灭火
A、只用(1)
B、只用(2)
C、只用(3)
D、(3)和(4)都用
2、通常火灾是用水扑灭,原理是( )
A、水能冲淡可燃物周围的空气
B、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水遇火蒸发而吸热,有利于使可燃物的温度迅速降到着火点以下
D、水容易获取,价格便宜
3、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可燃物到达一定温度
C、只要是可燃物
D、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到达一定的温度
什么是燃烧: 。
作业:
1.阅读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P128-129)
2.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二:
实验探究——熄灭蜡烛,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并解释生活中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
总结:
习题
一:
分析”水中生火”的原因,总结的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导入:“水中生火”的魔术
总结
分析火的利与弊
揭示原因
1.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因此只要温度达到40℃,白磷在空气中就能燃烧。
2.可燃物:木炭是可燃物,可以燃烧。石块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3.氧气/空气:氧气具有 性。
所以燃烧的条件是: 、 、 。
白磷
95℃热水
氧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对模块开发与课时设计的反思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有体现出“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课题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就紧紧围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而展开的。
在本教学设计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学魔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引与实验分析,学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分析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并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一个即可。”
本部分——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作为学生了解和认识燃烧的现象,并以此为契机进入接下来的学习的重点内容,其课时分配与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找出自己灭火所采取的原理。从整体上看,虽然教学内容相对容易,时间相对较长,但是能给出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进行思考却是值得的。
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总结与反思
1. 教学目标的设置: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置主要体现在“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这两点充分围绕了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再具体地设置教学目标。由于本节课是作为青年教师比武的一堂比赛课,因此,在生源方面选择了优班,其学生基础较好,学生的发散思维较强。对于这样的学情,个人认为需要在“了解燃烧条件”的基础上再拔高一个台阶,即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如“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实验,可以在设置问题“如何在该实验装置的基础上改进,使得实验的实施更加环保?”。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个知识、一个实验以及一堂课来完全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的能力,课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一点一点的向学生灌输化学实验中我们应具备的能力以及能掌握的化学实验知识。
另外,在贴近生活方面,我选择了“灭火毯”。灭火毯的主要灭火原理是将灭火毯扑在燃烧物上,以隔绝空气(氧气)来达到灭火的。但是这个灭火毯的灭火原理与使用方法与我们课的前半部分的“酒精灯洒到桌面上”以及“燃气管着火用淋湿的被褥盖住来灭火”的学习效果是相似的。
反思修整意见:建议在这个地方,应选择另外一种新型产品或灭火设备,本着提高学习内容层次的目的进行教学,或许会使整堂课显得有松有驰,有易有难。或者这个地方可以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时间不宜过长。
2. 对于“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考虑不周:
学生在“熄灭蜡烛”实验比赛的基础上,找到了几种灭火的方法。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同学们想到的一点都是“吹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是在我的设计中却忽略了这一点作用,只是考虑了“吹出的气体使得烛火周围的温度降低了”,破坏了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因此,在学生答道“二氧化碳”这一作用时,教师应给予极高的评价与认可,再引导他往破坏灭火原理的方面去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遏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急于将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反思修整意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该如何具体地实施出来呢?从这堂课中,我得到了一丝启发。充分了解学情,不仅仅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思维方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解释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讨论与思考的空间,允许他们之间或者他们与老师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才不会做课堂上的教师铺好路的走路人,而是自己开拓新的捷径。学生从他们自己的思维多方面理解会更加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在课堂上高校的学习状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今天的这堂课是我与大家的第一次交流,也是我进入松苑中学以来第一次当着这么多学校领导的面儿与大家在课堂上进行沟通。我希望今天的这一课会给大家带来学习上快乐的享受,也希望大家能与我共同努力为我们今天的这一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大家说有没有信心?
【师】:很高兴认识大家。我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开始PPT的放映)在那里啊,从每年的十月份开始,温度就已经达到零摄氏度以下了。
此时的我们家乡正在为冬天里的第一场雪做着准备。北方的冬天室外异常寒冷,人们就急需温暖。“生火”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取暖措施。(PPt)
关于火,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题。“火”的出现象征了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到古代军事上的火攻战术,从传承百年的奥运圣火到神七的顺利升空,从夜晚升旗的冉冉篝火到庆祝胜利时放出的五颜六色的焰火。可以说火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带来了光明与温暖,更重要的是伴随它而带来了人类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
(拿出打火机,点燃玻璃棒,伸烧杯的水中。)
打火机的发明为我们获得火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就不用再像原始人那样再木取火了。而水则是火的克星。俗话说“水火不能相容”。但是今天我却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魔术——“水中生火”。
(魔术——水中生火)
【生】:(认真观看)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魔术其中的奥秘啊?
【生】:想!
【师】:那好,大家结合手中的学案,分组讨论,给三分钟的时间,看哪一组最先揭穿老师的魔术。
【生】:(讨论)
【师】:时间到!哪个小组想好了答案?
【生】:……
【师】:那我来给你几种物质,请你选出你所需要的物质来重复我们刚才所做的水中生火。
【生】:做实验!
(实验——水中生火成功)
【师】:非常棒啊!她成功的做出了,那我们说她是我们今天课堂上的小魔术师,大家同意不同意?
【生】:同意!
【师】:(佩戴荣誉花)
【师】:那么,还是请你来说一下水中能生火的原因好吗? 为什么你选择了白磷而没有选择石头?
【生】:石头不是可燃物。
【师】:为什么没有选择红磷呢?红磷也是可燃物啊?
【生】:红磷的着火点高。
【师】:你提到了“着火点”,那么请你再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着火点?
【生】: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师】:嗯!很好!白磷的着火点是四十摄氏度,而红磷的是240摄氏度。
【师】: 那么白磷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四十摄氏度,那么这个实验中是什么提供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这个温度呢?、
【生】:是热水。
【师】:热水的温度是四十摄氏度,足以能让白磷燃烧了。你还需要了氧气,为什么?
【生】:氧气是支持燃烧的。
【师】: 嗯!很好,请坐!从这个魔术中,我们得出了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即:可燃物,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有氧气。空气可不可以啊?空气也可以!
(板书——燃烧的三个条件!)
【师】:也有同学从以下这个实验中也得到了燃烧所需的这三个条件。我们一起来看实验装置。
(叙述实验装置图)烧杯中装了热水,水中放有一块儿白磷,在烧杯上方放有一片铜片,我们都知道铜的导热性能非常好。在铜片上放有另外一个白磷和红磷。那么现在就请大家运用刚刚习得的知识来猜测一下,实验的现象会是什么?小组讨论,说出你的依据。
【生】:讨论。
【师】:好!谁能告诉我你预测的现象是什么?
【生】:铜片上的白磷会燃烧。
【师】:你预测的是这样的。其他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吗?那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是否是这样的。(实验视频)
【师】:大家都答对了。那么还是请刚才那位同学讲一讲,你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PPT中的表格)
【生】:水中的白磷没有空气,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因此只有铜片上的白磷会燃烧起来。
(填PPt上的表格。)
【师】: 看表格。发现只有支持燃烧的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因此我们说支持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师】:好!
火呢,在古时是被人们奉为神的,不可侵犯的。看是现在看来,火产生也无非就是那三个条件嘛!火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火也不例外。现在我们班级就分为两大组来说说火的利与弊!
首先我们把机会给这边的同学,请你们说说火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利益?
【生1】:火可以加热食物,我们不必再吃生的食物了;
火可以带来光明,吓走野兽;
火可以带来温暖,取暖。
【生2】:神七升天,火箭升空也都需要火的。
【师】:嗯!说的很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了?
那现在机会留给这边同学,请你们再来说说火带来的弊端!
【生】:火会使树木燃烧,引起森林火灾。
火会毁坏房屋,会烧伤人。
【师】:看来,火带来的弊端都体现在火灾上。其实火灾主要是由于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比如我们经常进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就需要用到酒精灯,可是如果不小心就会使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到桌面上,控制不当还会引起火灾。那这个时候大家想想,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灭火啊?
(展示PPT)
【生】:用湿抹布扑灭!
【师】:很好!用湿抹布或细沙扑灭。
那么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用湿抹布火细沙“扑”灭呢?(加重“扑”字的语气。)
【生】:可以隔绝氧气。
【师】:可以隔绝氧气,换句话是说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来进行灭火的。
(学生同意。)
【师】:隔绝了氧气,即破坏了燃烧的这一个条件达到了灭火的结果。因此我们说这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了氧气。大家同意不同意?
【生】:同意。
【师】:好!其实我们都有很多的灭火经验。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一个灭火的比赛。
现在我们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套实验用品,包括蜡烛,火柴,水,湿抹布,烧杯,剪刀。请你们在三分钟内用这些东西进行灭火,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并将方法与所用的灭火原理填在你们的学案上!
学生进行灭火探究。
教师观察与辅导。
【师】:好,时间到。我们就选出小组代表来说一说你所选择的方法是什么?
【生】:用水灭火
【师】:那你能不能说出用水进行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生】:水扑在上面……(学生沉思,并没有完整的回答上来。)
【师】:看来你明白了,但是没有想好怎么叙述。那老师来完整地解释一遍:水遇到火,火的热量会使水蒸发掉。水的蒸发会带来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这样,温度就会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了。所以用水扑灭火是破坏的这一点。(板书中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用湿抹布扑灭。
【师】:那湿抹布扑灭火采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生】:隔绝氧气。
【师】:很好!还有吗?
【生】:用烧杯盖在火焰上。
【师】:这个是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生】:隔绝了氧气。
【师】:很好!我们还是把机会留给其他人!
【生】:用嘴吹灭。
【师】:噢!最简单的方法,什么装置都不用。那你能否说出用嘴吹灭蜡烛采用了什么灭火原理啊?
【生】:嘴吹出来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师】:嗯。答的很好!那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师】: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嘴吹出的风使空气流动,空气的流动带走了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了蜡烛的着火点。这是破坏了第二个条件。
那么大家再思考,空气的流动是否都是使产生的火焰熄灭吗?有人说不是,那你能举出例子吗?
【生】:能!像大火,风吹起来会越来越旺!
【师】:嗯!反应很快啊!那我再举个例子吧!大家爱吃烧烤吗?我也爱吃,尤其是烤羊肉串。(播放视频)
在烤羊肉串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扇子扇风呢?火会不会熄灭啊?
不会,为什么?反而会越烧越旺?谁能解释一下?
【生】:鼓入了空气。
【师】:嗯!为什么这个时候向炉中扇风反而会越烧越旺呢!一方面,炉中的燃烧物量多,放热也多,扇子扇动所带来的空气流通并不会使温度降至很多。另一方面,通入得空气反而会增加其中的空气量,这样支持燃烧的氧气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火越烧越旺!
【师】:大家说那么多的灭火方法,可我们分析每一种灭火的方法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灭火方法最根本的原理是什么?
灭火的根本原理就是破坏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只有三个条件中任意一个被破坏,燃烧就会停止。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也知道了灭火的原理无非就是破坏三个条件中的一个。现在我们学以致用,看看生活中都是如何灭火的(观看视频)。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刚才看到的灭火方法所运用的原理。
师生共同观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方法”。
【师】:好!那大家一起再回顾一下刚才的灭火方法,说一说他们各用了什么灭火原理。
【师】:用水灭火?
【生】: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师】:油锅着火?
【生】:盖上锅盖。隔绝氧气。
【师】:燃气管着火?
【生】:用润湿的被褥盖住,关闭阀门。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
【师】:大家回答的很好!其实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啊,我的头脑中就一直围绕着“火”。我有上网淘宝的习惯,偶然间我在淘宝网上就看到了这样一件宝贝,叫灭火器。什么是灭火器呢?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就把它的使用方法和产品参数抄了下来。
大家参考这个使用方法与参数,你能否解释这个灭火毯的灭火原理吗?
学生思考
【师】:你们也许会问,这个“玻璃纤维”是什么呢?我也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玻璃纤维是一种耐高温的材料。那谁分析一下这个灭火毯是否是货真价值的呢?
【生】:是。盖住可燃物,隔绝可燃物。
【师】:那为什么用玻璃纤维这种材料呢?
【生】:耐高温的。
【师】:对了。买了灭火毯是需要长时间用的。因此需要耐高温的材料。
【师】:看来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灭火的有关原理。有些时候是需要灭火的,但是有时候却希望火永远不会熄灭。比如我们现在正传递的亚运圣火,人们希望生活永不息灭,象征体育精神永不消退。关于圣火,我最早接触的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点火仪式。有人把这个仪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也叫做“水中生火”。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当年的圣火点燃。
(奥运视频)
【师】:这个点火仪式的具体细节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主办方也并没有明确的公布。但是在刚刚的课上我们也做了类似的水中生火的实验。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圣火能在水中燃烧,无非也就依据了这三个条件。只不过呢,他们所用的可燃物要比我们的高级些,性质稳定些。所用的设备呢,或许会设计成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氧气的装置。看来,一些新发明、新技术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都是运用了最基本的原理。所以,在做的每位同学只要开动脑筋,学会应用都会成为发明家与科学家的。
好!今天我们的课程就上到这里。今天我们接触了燃烧最本质的东西,即燃烧的三个条件,那么大家下课后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燃烧”。另一个作业是需要大家完成学案上的习题。好!谢谢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模块整体规划
单位:中山市松苑中学化学备课组
主持人:穆祥媛
主要合作者:陈美莲 柯儒杰
单元:第七单元
本内容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整体高度对第七单元进行规划与实施。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承接认识空气、认识水以及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碳和碳的氧化物之后的又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内容。鉴于教学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学习基础,第七单元的整体规划在充分考虑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与分析: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总体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策略
6、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包括三个课题:课题一燃烧与灭火,课题二燃料与热量,课题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
“燃料及其利用”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一课题。是第七单元整个单元学习的基础,要了解燃料与热量等问题首先得要明确什么是燃烧现象,燃烧产生的危害又如何处理。因此,可以说燃烧与灭火是进入第七单元以至于认识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枢纽。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部分理论化学知识以及了解空气与水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物质基础上的又一贴近生活的实例,是进行有关生活化的化学知识学习的又一次深化。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科书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而探究有关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的。教材采取了先引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之后理解燃烧的条件。又通过过度语“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以及演示蜡烛熄灭的实验达到使学生通过体验与思考来掌握知识。
在介绍完燃烧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清楚了燃烧的概念后,教材中承接的便是围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在这一教学内容中,教材利用了粉尘爆炸的实验说明了爆炸的条件,同时又强调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的知识。在叙述爆炸的条件之后又给出了几组有关安全标志的警告图。有关可燃物和易爆物的知识也是通过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爆炸实验来引入与展示的,操作性较强,直观性也较强。本部分内容,教材中体现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爆炸的原理和条件,重点加深的是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的教材中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在课题中涉及实验或其他教学形式发挥学生动手动脑,思考与讨论的基本能力。
课题二燃料与热量:
该部分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二课题。关于燃料永远是人类说不完的话题,不论事故从最早人们利用火来取暖还是到现在用途广泛的石油产品,燃料的使用与开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化学不但呈现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化学知识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
从人教版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可以看出,它重视化学知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呈现了大量的视图信息与阅读信息,目的就在于将本课题中所应该贯穿的内容以自学或导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节约资源的价值观。
教材中首先呈现的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化石燃料组成等其他相关内容,之后涉及到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当今社会广泛利用的重要燃料,因此继续承接在课题一“燃烧与灭火”后,这对于培养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发展是必要的。热量的产生并不只有燃烧可以提供,在化学反应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针对于此,在化石燃料相关内容之后便承接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便于学生对能量变化达到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化石燃料部分,教材中采用“活动与探究”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并提出了相应问题,主要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阅读内容与学习。
本教学模块拟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一教学内容与课题三的第二部分“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相连接,在认识到化石燃料——燃料带来的污染——促使开发新的能源之后,便从能量变化的形式上引出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热量这部分,本整体规划考虑以下几点,将它课题3中由于乙醇与氢气燃烧的内容整合一体。
1. 课题2前一部分是有关三大化石燃料的内容,一课时中将包括:了解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利用与节约利用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前景问题。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式采取学生在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自学并思考,教师作为一个引导与评价的组织者。因此,课题2 的第一课时将包含以上教学内容,定位一课时容量。
2. 在介绍完化石燃料后,对于化石燃料燃烧对于环境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在课题3中继续了解与认识,因此,承接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前部分教学内容)学习课题三的第一部分内容——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3. 燃料的燃烧带来的污染,人们继续寻求新能源与新燃料,因此学习了乙醇与氢气的燃烧。在这里就可以将课题二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这里做出体现于展示。化学物质乙醇与氢气发生了燃烧现象,产生了热量,那么其他的化学物质发生其他的化学变化会不会也有热量产生呢?如果有热量的放出,会不会还有热量的吸收呢?于是关系递进之中就顺利的连贯了课题2 与课题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本整体规划不同于以往的将课题2与课题3 分别列出两个课时,而是采取了将课题2与课题3作为一个整体分为三个课时。一方面在内容上连接贯通,考虑了学生学情与认知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又体现了高效课堂,知识连接好,教学时间紧凑。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的燃烧带来了环境污染,在三大燃料中主要是煤的燃烧与石油的燃烧能带来大量的污染。教材中首先呈现的是煤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煤中含有硫元素,硫元素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会引起酸雨的形成。教材中采用活动与探究与展示图片的形式,通过对照实验的对比来表达出酸雨的产生所带来的影响。
另一个主要污染源就是我们的日常交通工具——汽车。学生对于汽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汽车所带来的尾气污染却并不十分清楚。教材首先直接地讲述了汽车产生的尾气有哪些物质,并给出了如何处理汽车尾气使得环境污染减少。
人们在控制燃料燃烧所带来污染的同时,又积极地寻找新能源。教材中本课题的第二部分将“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列出,重点强调了乙醇与氢气这两种新燃料,并在“化学、技术、社会”栏目中提供了信息——车用乙醇汽油。
本单元第三课题将STS思想很好地融进了教材中,教材编写的思路依据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上册书中的第七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水等物质后,有需要了解的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燃烧。对于燃烧现象以及常见的燃料,学生并不陌生。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了有关消防的安全知识,另外,大量的媒体信息也使得学生对于火灾以及一些相关的燃料如煤气,天然气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就已经有了较为充实的学习基础了。
但是化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的科学,是通过揭示物质的实质来研究他们的。对于燃烧现象学生知道,但是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满足什么样的状态就能发生燃烧呢?灭火的常见方法我们都知道,但是是采用了什么原理进行灭火的呢?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燃料是了解和清楚的,但这些燃料为什么称之为不可再生资源呢?为什么说这些燃料的燃烧会带来了空气污染呢?我们要控制污染其中的解决方法是寻找新的能源,那么新的能源又是什么呢?这些疑问会在课程一步一步的深化中露出水面,也会在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努力下得到解答。通过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学生不仅仅得到了一些化学知识,而且从课程的学习中也会获得一些情感价值方面的升华,也许他们通过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明白了科学是如此的简单而有趣;也许通过了解了三大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会更珍惜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资源。
总体教学目标
化学学科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一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人教版中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以下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进行组织的。
1.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魅惑、防范爆炸的措施。
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4.知道石油是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灭有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结合三维目标,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设置如下:
1、 通过实验了解支持燃烧的三个条件。
2、 通过蜡烛熄灭的实验探究,能认识到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3、 能说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并能理解这些灭火方法所依据的灭火原理。
4、 通过解释实验、进行魔术以及了解一些新科技的基础上,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
5、 通过实验了解爆炸的原理和爆炸的条件,并能解释常见实例发生爆炸的原理。
6、 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图。
7、 通过工厂爆炸和公寓楼发生爆炸的实例,能认识到爆炸所带来的巨大的危害,并树立自身的安全意识。
8、 通过阅读材料与观察影像资料,了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如何产生的,并从中认识到这三大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我们节约利用。
9、 通过实验视频,了解甲烷燃烧的现象,能总结出甲烷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0、 认识到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沼气与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1、 通过观看新闻,体会到人类对于新型能源的迫切需求,并感受到可燃冰所带来的广阔前景。
12、 的
教学重点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通过实验了解爆炸的原理。了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如何产生的,了解甲烷燃烧的现象。
教学难点
能结合燃烧的条件和所选用的灭火方法推导出灭火方法所依据的灭火原理。通过实验了解爆炸的条件。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论的倡导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采取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或者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题一中,对于灭火的原理,采用学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灭火的方法,再在教师的组织下领悟到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在这里激发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就生活与化学拉近距离。
另外课题一中的第二课时,关于在火灾现场我们为何采取弯腰的姿势逃离火灾区,也是做了学生实验。一方面通过实验形象地展示了为何采取弯腰姿势的缘由,另一方面间接的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中的设计思路是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通过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结果来阐述灭火原理的。因此本设计在借鉴教材的基础上,在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节的改进。由于该部分内容又涉及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因此课题1采用两个课时进行。即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第二课时主要围绕“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时安排
在充分了解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基础之上,我们将课题一分为两个课时进行,主要分为两部分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爆炸的条件与控制爆炸的措施。这里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①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独自学习的空间,真正的要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实现真正的“放”。
② 爆炸的条件与原因是在了解燃烧的基础上认识到的,是对燃烧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在充分地了解与认识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后再学习爆炸等知识,这也是知识层次上的循序渐进。
通过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分析,课题二对三大化石燃料的产生、燃烧做了第一部分的讲述。这是继续承接课题一中燃烧的教学内容,这里作为一个课时。对于教材中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与知识的连贯性,将这部分内容与课题三中的第二部分——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与能源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课时。
在人教版教材中,第七单元在介绍燃烧、化石燃料、新能源等陈述性问题后,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与新能源的开发进行了升华。
具体的课时分配如下: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2课时)
课题二燃料与热量(1课时)
课题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新能源乙醇、氢气的燃烧”(1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关于 我想说……
燃烧和灭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水中生火”
热水
(95℃)
冷水
(20℃ )
氧气
氮气
白磷 红磷 石头
我也来当一回魔术师!
40℃
240℃
猜猜看
水中 铜片上
白磷 白磷 红磷
是否可燃物
是否接触氧气
是否达着火点
是否发生燃烧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分析比较

燃烧
利与弊
用湿抹布或细沙扑灭
用以上的实验用品或其他方法进行灭火。比一比,看谁想出的灭火的方法最多!
实验用品:
蜡烛、火柴、剪刀、烧杯、湿抹布、 水
将你的方法与所依据的灭火原理填在学案中。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
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取一即可
生活中的灭火方法:
用水灭火
油锅着火了,快盖上锅盖
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关于“灭火毯”
你知道“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吗?
玻璃纤维:耐高温的材料
2000年悉尼奥运会“水中生火”的点火仪式
练习
1、当发现身上着火时,应立即采用的措施是( )
(1)用手拍打 (2)跑去找水 (3)就地打滚 (4)用厚重衣物覆 盖压灭火
A、只用(1)
B、只用(2)
C、只用(3)
D、(3)和(4)都用
2、通常火灾是用水扑灭,原理是( )
A、水能冲淡可燃物周围的空气
B、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水遇火蒸发而吸热,有利于使可燃物的温度迅速降到着火点以下
D、水容易获取,价格便宜
什么是燃烧?
3、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可燃物到达一定温度
C、只要是可燃物
D、只要可燃物在氧气中到达一定的温度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什么是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阅读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P128-129)
【作业】
谢谢!
白磷
红磷
95℃热水
白磷
红磷
95℃热水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实验项目实验名称 所用实验药品 所用实验仪器 备注
“水中生火” 白磷、热水(95℃)、氧气 大烧杯、试管、镊子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代表在讨论的基础上做示范)。
熄灭蜡烛 蜡烛、火柴 湿抹布、小烧杯、水、剪刀、水槽 学生科学探究(需强调有一人记录)。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
——实验准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燃烧与灭火”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感受到了在这个季节了火带来的一丝暖意,这堂课我们继续燃烧与灭火的第二课时的学习!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写板书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燃烧的条件是哪三个?
【生】: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师】:那么灭火的原理是依据什么呢?
【生】:破坏燃烧的那三个条件。
【师】:很好!
燃烧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实验我们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那么究竟燃烧是什么现象呢?你能不能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什么现象才叫做燃烧呢?
【生】:燃烧要有氧气。
【师】:那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呢?
【生】:可燃物!
【师】:氧气与可燃物发生的什么反应啊!
【生】:氧化反应!
【师】:很好!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燃烧。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
那么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关于铁、硫、碳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情况,想一想这些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共同点啊?
【生】:发光、放热!
【师】:嗯!那么我们可以将燃烧的概念进一步完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拿出手帕,进行“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手帕,手帕是不是可燃物啊?
【生】:是!
【师】:那么我们将手帕点燃!大家看!手帕点燃了,放出热量并且发光!
(熄灭手帕!)
【师】:将燃烧的手帕放入水中以灭火,大家说用水灭火是用了什么灭火原理啊?
【生】: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好!(拿出手帕)大家看,刚才手帕在燃烧,产生了熊熊火焰,可是现在手帕却完好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上面有酒精!
【师】:有同学闻到了酒精的气味!确实是,在前面的同学也观察到了刚才手帕是湿的,其实老师先前在这个手帕上沾了水和酒精的混合物!那么谁能根据这个告诉大家为什么手帕没有被烧坏呢?
【生】:因为燃烧的是酒精不是手帕!
【师】:好!那么水在这里面是什么作用呢?
【生】:保护了手帕!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解释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啊,酒精是可燃物,一经点燃就燃烧了,可是水并不是可燃物不会燃烧,反而还是留在手帕上保护了手帕!另一方面,大家想想,燃烧都需要放出大量的热,那么放出的热量对水有什么影响呢?
【生】:使水蒸发!
【师】:水蒸发的话又会怎么样呢?
【生】: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师】:很好!水蒸发吸收了热量,使得手帕周围的温度降低到了他的着火点以下,因此并没有使得手帕燃烧!
在这里酒精是可燃物,我们知道可燃物又分为固液气三态!酒精是液态的可燃物,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出其他的常见的可燃物。
(教师一边写在黑板上,一边回答。)
【师】【生】:有酒精、氢气、石油、煤炭、一氧化碳、铁等等!
【师】:在这些可燃物里面,我们接触最早的就是氢气了。大家回忆一下,在点燃氢气的时候要先干什么?
【生】:验纯。
【师】:如果是纯净的氢气会怎么样?
【生】:安静的燃烧。
【师】:如果是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时会怎么样呢?
【生】: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师】:那不纯的氢气其不纯体现在哪里呢?
【生】:混有了空气!
【师】:那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氢气与空气混合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一经点燃的话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爆炸!
【师】: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实验!
(观看氢气爆炸的视频。)
【师】:跟大家设想的一样,在开始的时候氢气是安静的燃烧,可片刻就发生了爆炸。
(师生一起分析原因)
【师】【生】:开始时氢气是纯净的,可以安静的燃烧。当上层的氢气燃烧消耗掉后,下层的空气就会混进来与氢气混合,这样的话就会在密闭的空间内经点燃发生爆炸。
【师】:那么其他的可燃性气体是否也和氢气一样发生爆炸的现象呢?
【生】:会的。
【师】:会。我们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矿井中瓦斯爆炸的新闻。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看瓦斯爆炸的新闻视频)
【师】:瓦斯爆炸,那么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能否根绝我们刚才分析氢气爆炸的原因分析一下瓦斯发生爆炸的原因又是什么?谁能回答?
【生】:瓦斯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矿井这中密闭的空间内与空气混合,一经点燃就会剧烈反应,放出热量,发生爆炸。
【师】:因此我们总结出爆炸的原因是:引起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 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导致爆炸。
你能否从爆炸的原因来分析,满足爆炸的条件又应该是什么呢?
【生】:可燃物,燃烧,有限空间。
【师】:可燃物,燃烧其实是遇到了明火,有限空间。(写板书)
【师】: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在密闭的空间内一经明火点燃就一定会发生爆炸呢?
【生】:不会。
【师】:那能否举出实例呢?现在我们就以我们的教室为例,将教室的门窗都关闭组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然后拿进来一只氢气球,这时我们不小心将氢气球挤爆了,你们说这时候点燃明火的话会不会发生爆炸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不会?
【生】:因为氢气的浓度太小了。
【师】:氢气浓度太小了,不能引起爆炸,那多大的浓度才能引起爆炸呢?现在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你们来讨论一下,从这组数据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或结论?
学生讨论思考。
【生】:发现在氢气的体积分数为60到20之间,点燃这个混合气体会发生强爆炸,但是不在这个范围的都不是明显的爆炸。
【师】:氢气的体积分数在60到20的范围内,点燃混合物才会发生强爆炸,因此我们叫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同氢气一样,任何可燃性的气体要发生爆炸的话,它与空气的体积比都要在他们各自的爆炸极限内才能发生!可燃物质(可燃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因此我们将这个条件完善一下,在这个空间内得到达到它的爆炸极限!
(书写板书)
【师】: 现在我们总结出来了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的条件:可燃物、遇明火、达到爆炸极限。
【师】: 同灭火的原理一样,如果我们想控制爆炸发生或者预防爆炸的话,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呢?
【生】:从爆炸的三个条件。
【师】:很好。要控制爆炸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隔离可燃物,并随时保持通风。比如我们在空间狭小的厨房内发生了煤气泄漏的话,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才灾难呢?
【生】:开窗通风。
【师】:开窗通风是破坏了什么条件呢?
【生】:浓度减小,破坏他们的爆炸极限。
【师】:很好!我们也经常在一些加油站、可燃性气体加工厂附近看到一些禁止烟火的标志。
展示PPT
【师】:可是我们在面粉加工场附近也会看到禁止烟火的标志,难道面粉加工场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遇到明火也会发生爆炸吗?
(河北淀粉厂发生面粉爆炸的新闻视频)
【师】:这个面粉厂也会发生爆炸,你能不能用你刚才习得的知识来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我们想解释原因的话,大家想想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生】:爆炸的三个条件。
【师】:好!我们就从这三个条件来分析,为什么面粉厂会发生爆炸。
首先可燃物,大家想想面粉是可燃物吗?
【生】:是/不是。
【师】:有同学说是,有同学说不是,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验面粉是不是可燃物呢?
【生】:点燃,看能不能燃烧。
【师】:现在我手里就有一根面条,点燃它,看能不能燃烧。
(点燃面条)
【生】:面条能燃烧,是可燃物。
【师】:面条是可燃物。第二个条件有没有遇到明火?刚才的事故主要是由于遇到了明火才发生的爆炸。那第三个条件,有没有达到它自身的爆炸极限呢?有同学说了,面粉是固体,刚才说的爆炸极限可是气体啊,气体与空气的体积比。固体面粉会有爆炸极限吗?面粉是可燃物,面粉可以燃烧(实验,燃烧匙),可是这样堆积的面粉燃烧起来很慢,可是我们如果换个方式(实验,注射器面粉燃烧)堆积的面粉很慢,我们看看扩散开的面粉微粒燃烧的情况!注射器,注射器中装满了面粉,推动注射器就会喷出面粉!
(做面粉燃烧的实验)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堆积的面粉燃烧慢,而扩散开来的面粉燃烧又快又剧烈!那同学们,你能否通过刚才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师】:面粉加工场里,到处飞扬着面粉的微粒,当面粉微粒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比达到了面粉的爆炸极限,那么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发生爆炸!我们现在就通过一个实验室里的实验来模拟面粉厂爆炸的场景!
(观看实验)
【师】:好了!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爆炸的条件以及原因,也知道了该如何防止爆炸!我们学习了化学知识并不是要每个人都成为化学家,而是我们需要通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的生活过的更好!其实“燃烧与灭火”这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命财产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每个人安全意识却不能只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学习就能培养出来的!比如就在今天凌晨,上海的某一处公寓就发生了特大火灾,今天早上8点左右查出原因,原因就是因为房屋外墙的材料含有易燃物,工人焊接时四溅的火花引燃了易燃物才引起的大火,正是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灾难。(同时展示PPT)
可见,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意识都需要通过平时逐渐积累的经验来培养。前几天我们学校就进行一次消防演练,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要求采取什么样的姿势逃离火灾区呢?
【生】:伏身
【师】:我们要求采取伏身或弯腰的姿势逃离教学楼。那么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有人根据一个实验进行了探究。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烧杯,两根蜡烛和一盒火柴。现在将两只蜡烛点燃,在将烧杯扣在两只蜡烛上,观察现象,并根据现象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学生做实验)
【师】:好!时间到。现在就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们组的现象是什么?你的解释原因又是什么?
【生】: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师】:你能不能解释原因呢?
【生】: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所以短的蜡烛后熄灭。
【师】:这是从氧气的方面来考虑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其他同学有没有答案?
【生】: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师】:二氧化碳支持燃烧吗?
【生】:不支持。
【师】:很好!热的二氧化碳会上升,它又不支持燃烧,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了。我们再结合这道题分析一下为什么选择弯腰的姿势呢?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选择“成站立姿势跑出”。
【师】:好!我们再做一道练习题。下列混合物中,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氢气和空气B 一氧化碳和空气C 混有面粉和空气D 二氧化碳和空气。
【生】:D
【师】:因为什么?
【生】:二氧化碳不是可燃物。
【师】:很好!今天的作业是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并完成选择题。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