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1:燃烧与灭火》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拓展+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庞老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1:燃烧与灭火》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拓展+反思建议+整体规划+教学论文(庞老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1 13:39: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总结经验: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是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在讲授新课时,每个课题分为3课时来完成的,新授课中通过视频图像穿插了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习题的选择是按照考试说明来设计的,目的时强化知识,由于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少,题型较容易些,按理说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非常好,我们在进行测验时,却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仍然是陌生,做了如下反思:
1、在教学准备上,优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还增加设计了必要的教学环节,如增加了可燃物的探究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就教明了。对于成绩落后、理解能力低的同学理解接受知识有帮助。缺点是在备课不够细致,如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完全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又如播放视频的形式还是过于单一等,没有考虑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会理解起来较抽象,而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描述性的多,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教师努力从零散的知识中梳理出一条较为明晰的教学思路。
2、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太少,出题又不会太难,所以从教师自身来讲,重视程度也不如以前。而通过中山市对08年考生答卷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分析,所占分值虽少,但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学生得分率时非常低的,所以要求我们今后教学中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想法,备课一定要充分,如感觉本部分的知识匮乏的话,可以上网进行搜集整理,努力从零散的知识中梳理出一条较为明晰的教学思路,并且尽可能把重点知识纳入这一思路中,增加配备的习题特别是中考题型,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
3、在教学设计中,优点是在得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时,我们通过生动多样的图片和视频,这些震撼人心的例子,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缺点是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有些单一,比如通常都是先让学生看书,自己结合复习目标在教材中勾画重点知识,然后教师加以归纳,相当于在这一环节中就已经把学生撇在了一边,只是教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那听,由于知识较抽象,学生还消化不了太多,实效性当然差,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时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如果能以每组找个学生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将教学探究改为学生探究,可能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更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识,让他们自己表述;教材中介绍性的知识,要求学生阅读并勾画;对于富有思辩性的问题,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了,学生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也错不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一、我会选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8 分)
1.家里炒菜时不小心油锅着火,最好的措施是: ( )
A.用灭火器灭火 B. 向锅里加水灭火
C.盖紧锅盖 D. 把油泼掉
2、下列情况中,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 )
①燃烧氢气 ② 烟煤的燃烧 ③工业废气的随意排放 ④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⑤ 飞机, 汽车尾气的排放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 ②③⑤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以获得焦碳、煤焦油、焦炉气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 D.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4、氢气作为新型能源,其突出优点是 ( )
A.安全,便于储存运输 B. 无色,无味,价廉
C. 燃烧时放出热量大,无污染 D. 资源丰富,有还原性
5.下列物质:①煤 ,②石油, ③乙醇,④液化石油气, ⑤天然气, 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6、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火柴梗着火点比火柴头高
C. 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7、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
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
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
D.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8.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9.下列生活经验正确的是 ( )
A、发现家里煤气泄漏,迅速打“110”报警
B、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烧过的蜂窝煤除臭
C、学校档案室失火后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炒菜时油锅中着了火,最好是用水浇熄
10.酸雨对钢铁,文物,建筑物及土壤成分等都有极大的危害,下列气体会形成酸雨的是 ( )
A.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C. 甲烷,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甲烷
11.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
D.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除水危机,人类不必再为淡水缺乏而苦恼
12.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 )
13. 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不是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由于植物光合作用
B. 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
C. 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 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 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14.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完全相同的是: ( )
A.碳和氢气 B.一氧化碳和甲烷 C. 乙醇和氢气 D. 甲烷和乙醇
二、我会填:(共43分)
15、“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_____,____溶于水,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6分)
16、右图所示是一个灭火器的简易装置(4分).
灭火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室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吗? (填“能”或“不能”)
原因
17、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汽油中填加少量乙醇,乙醇俗称 ,是一种绿色燃料,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
18、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试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吸收的是_____,释放的是______。
(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和以一定比例混合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另外一种化工原料。写出此物质的化学式:
2CO2+6H2=1( )+4H2O
(3)为了缓解大气中的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 _(填字母)。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我们每个人还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拒绝纸质贺卡,使用电子贺卡。拒绝纸质贺卡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
19、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_______元素,但在燃烧时能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其原因是_______ ____,该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H2SO3),控制它的有效方法有(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分)
20、用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五种气体化学式填写:(10分)
(1)、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
(2)、用煤炉取暖发生中毒,原因是由于室内______排放不畅引起的。
(3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 最轻的气体是:__________
(5)、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人们在进入干涸深井前必须做灯火实验,这是因为深井中可能积存大量的_______。
21.(8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
(1)在平滑的实验桌上点燃两支小蜡烛,再将其中一支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尽可能使玻璃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到罩有烧杯的小蜡烛很快熄灭,而另一支则依然正常燃烧,该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的结论是 。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发现木条首先燃烧,煤则较难点燃,你知道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的结论是 。
(3)由上述两个实验可知:可燃物燃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和 ;用嘴吹熄蜡烛火焰是因为 ,用酒精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道理是 。
三、我能做:(共21分)
22、请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和所给的药品,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锌、镁、稀硫酸、大理石、稀盐酸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制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均可选用___________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上述________和_________药品。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用_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 _ __,
(3).已知,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CH3COONa)和碱石灰(NaOH)(两者均为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收集甲烷应选用___ ____.
(4).A中仪器①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B中的仪器③末端应伸入液面下,可以防止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伸入D、E中的导管应接近瓶的底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23、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5分)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
(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四、我会算:(共8分)
24、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气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11O2点燃mCO2+2CO+16H2O
若反应生成3.6克水,请计算:
(1)m值是_______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小测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10.白磷应保存在 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 而引起 ,
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 。
1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主要成分是碳)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
13.讨论:2002年2月6日,某市第一医院一个刚出生20天的男婴由于不停的晃动头部,被氧气面罩夺去生命。婴儿头发烧焦,头颈烧伤,用于当枕头的腈纶毯留下婴儿头部大小的烧焦痕迹。请分析事故原因及教训。
课题二 燃料和热量小测
1、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首先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打电话报警。 B.开灯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2、“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深处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固体物质,其化学式
可写成X·8H2O,“可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8H2O+2O2==CO2+10H2O,则“可燃冰”的化学式为( )
A.CO B.CH4 C.CH4·8H2O D.CH3OH
3、“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4、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 )
A.CH4 B.H2 C. CO D.O2
5、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 )
A.氢气 B.硫 C.一氧化碳 D.甲烷
6、2005年我国将完成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是 。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
(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2)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因为是一种清洁能源,泄露不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上述宣传不合适的有 (填写序号),原因是 。
7、“非典”传染病改变了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将垃圾、粪便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这项措施既减少了“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开发了农村生活燃料的途径。这种可燃性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定期更换发酵池内的原料时,为避免 ,在池内应 。
8、如右图示,空瓶A连接玻璃管B,B中装有少量红墨水,A瓶中套入一只大试管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氧气,用橡皮塞塞紧,实验前弯管B与水面平衡,将燃烧匙D中的木炭点燃,迅速插入C管中,请回答:
1)C管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立即观察B水面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一会儿再观察B水面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四川、新疆等地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试回答:
(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完全燃烧16g甲烷,最少需要氧气 g,标准状态下 L空气可提供这些氧气。(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l/5)。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小测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矿物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和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2、甲烷、氢气、一氧化碳、酒精、煤等都能作燃料,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是最理想的燃料是( )
A、酒精 B、甲烷 C、氢气 D、煤
3、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用玉米、高梁、大米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4、下列条件中不是物质燃烧所必须具备的是( )
A、可燃物 B、氧气 C、氢气 D、温度达到着火点
5、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酒精 D、太阳能
6、下列物质如果泄漏到空气中,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甲烷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 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8、下列“爆炸”现象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轮胎爆炸 C、锅炉爆炸 D、煤气爆炸
9、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气体 B、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C、工厂排出的烟尘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10、“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 )的资源问题。
A、水资源紧张 B、能源浪费严重
C、木材短缺 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煤 B、氢气 C、石油 D、天然气
12、酸雨是由 和 等物质在 中而形成的。
13、厦门鼓浪屿的环岛旅游车是岛上交通工具之一,它采用电能作为驱动动力,替代了使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机动车。
(1)你认为使用这种旅游车有什么好处?
(2)为了减少厦门市城市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请你提出一项建议或设想: 。
(3)若要检测空气受一氧化碳污染的程度,可采用物质X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X+5CO=I2+5CO2,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 。
14、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以下好处:
①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②可以大大减轻水路运输压力;③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效应;④天然气没有毒,泄露没有危险。你认为其中不适合进行宣传的有 填编号),理由是 。
15、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一)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0~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Ⅰ 轻度污染Ⅱ 中度污染Ⅰ 中度污染Ⅱ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2001年5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二)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上海 可吸入颗粒物 111 Ⅲ轻度污染Ⅰ
天津 可吸入颗粒物 82 Ⅱ良
昆明 二氧化硫 61
海口 ── 24 Ⅰ优
(1)上述城市中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
(2)请依据表一和表二中的内容,确定当日天津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二的空格中。
16、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炭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成为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当SO2污染严重时,目前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到85%,其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实验证明石灰浆在空气中也可吸收SO2生成CaSO4和其他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燃烧
2.记住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依据燃烧条件分析问题
3.能说出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和方法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124—125页,填写下列空白:
1、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 反应。
2、由图7-4中可观察到薄铜片上红磷 ,白磷 ;水中的白磷 ,当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思考与交流】
3、课本P125讨论1、2
4、课本P125讨论3
5、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有 、 、 ,三者缺一不可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阅读】课本125—126页,回答下列问题
6、实验7-2中三个烧杯内分别发生了什么现象?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原因吗?
7、 , , ,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思考与交流】
8、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9、如何熄灭蜡烛,说说你有哪些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小测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10.白磷应保存在 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 而引起 ,
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 。
1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主要成分是碳)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
13.讨论:2002年2月6日,某市第一医院一个刚出生20天的男婴由于不停的晃动头部,被氧气面罩夺去生命。婴儿头发烧焦,头颈烧伤,用于当枕头的腈纶毯留下婴儿头部大小的烧焦痕迹。请分析事故原因及教训。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的组成、用途,
2. 知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3. 知道燃料的充分燃烧要考虑的因素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化石燃料
【阅读】课本P131—136,填空
1、化石燃料指的是 、 、 ,它们都是由 而形成的,它们都属于 的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煤是复杂的 物,主要含有 元素,还含有 元素和少量的 、 、
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
,这是 变化;煤气的主要成分为 、 、 及其他气体,是 物。
3、石油也称 ,主要含 和 元素,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将石油
,这是 变化。
4、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化学式为 ,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可燃冰主要含有 ,具有 的优点,由于其存在于 中,开采存在许多技术问题。
【思考与交流】
6、课本P135讨论,面对能源危机我们可以做什么?
7、看课本P134图7—22沼气的制取和利用,说说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的优点是什么。
知识点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阅读】课本P136—137,填空
8、化学反应在生成 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而通常表现为 变化.
9、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考虑两点:一是 、二是 。
【思考与交流】
10、课本P139习题3
11、请你说出下列变化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电池: 转化为 ,
电解水: 转化为 ,
太阳能电池: 转化为 ,
【反思与小结】
课题二 燃料和热量小测
1、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首先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打电话报警。 B.开灯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2、“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深处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固体物质,其化学式
可写成X·8H2O,“可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8H2O+2O2==CO2+10H2O,则“可燃冰”的化学式为( )
A.CO B.CH4 C.CH4·8H2O D.CH3OH
3、“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二氧化碳
4、点燃某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出现,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向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可能是 ( )
A.CH4 B.H2 C. CO D.O2
5、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 )
A.氢气 B.硫 C.一氧化碳 D.甲烷
6、2005年我国将完成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是 。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如下好处:
(1)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2)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因为是一种清洁能源,泄露不具有危险性
你认为上述宣传不合适的有 (填写序号),原因是 。
7、“非典”传染病改变了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将垃圾、粪便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性气体;这项措施既减少了“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开发了农村生活燃料的途径。这种可燃性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定期更换发酵池内的原料时,为避免 ,在池内应 。
8、如右图示,空瓶A连接玻璃管B,B中装有少量红墨水,A瓶中套入一只大试管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氧气,用橡皮塞塞紧,实验前弯管B与水面平衡,将燃烧匙D中的木炭点燃,迅速插入C管中,请回答:
1)C管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立即观察B水面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一会儿再观察B水面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四川、新疆等地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试回答:
(1)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完全燃烧16g甲烷,最少需要氧气 g,标准状态下 L空气可提供这些氧气。(标准状态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l/5)。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记住新的能源及其应用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阅读】课本P139—142,填空
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 、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 ,其危害是 ;
2、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 ,充分燃烧时产生 、 、 、 和 等随尾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为了减少这种污染,目前已采取的措施是:①
② ③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
【思考与交流】
4、课本P146习题1(2)(3)
5、课本P146习题2
知识点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阅读】课本P142—143,填空
6、乙醇俗称 ,其化学式为 ,属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氢气的化学式为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实验室常用 和 反应制取氢气,其方程式为
8、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它新能源有 、 、 、 、 等。
【思考与交流】
9、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有哪些?
10、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采用什么装置?如何收集氢气?
11、课本P146习题6
12、日常使用的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酒精等燃料,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各有什么优点?你认为使用哪种燃料比较好?
【反思与小结】
三、自我测评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小测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矿物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和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2、甲烷、氢气、一氧化碳、酒精、煤等都能作燃料,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是最理想的燃料是( )
A、酒精 B、甲烷 C、氢气 D、煤
3、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用玉米、高梁、大米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4、下列条件中不是物质燃烧所必须具备的是( )
A、可燃物 B、氧气 C、氢气 D、温度达到着火点
5、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酒精 D、太阳能
6、下列物质如果泄漏到空气中,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甲烷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就会燃烧
C、任何物质燃烧都可以用水扑灭 D、着火点就是物质开始燃烧的地方
8、下列“爆炸”现象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爆炸 B、轮胎爆炸 C、锅炉爆炸 D、煤气爆炸
9、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气体 B、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C、工厂排出的烟尘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10、“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 )的资源问题。
A、水资源紧张 B、能源浪费严重
C、木材短缺 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煤 B、氢气 C、石油 D、天然气
12、酸雨是由 和 等物质在 中而形成的。
13、厦门鼓浪屿的环岛旅游车是岛上交通工具之一,它采用电能作为驱动动力,替代了使用汽油或柴油燃料的机动车。
(1)你认为使用这种旅游车有什么好处?
(2)为了减少厦门市城市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请你提出一项建议或设想: 。
(3)若要检测空气受一氧化碳污染的程度,可采用物质X进行测定,反应原理为:X+5CO=I2+5CO2,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 。
14、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报道说,使用天然气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以下好处:
①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②可以大大减轻水路运输压力;③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效应;④天然气没有毒,泄露没有危险。你认为其中不适合进行宣传的有 填编号),理由是 。
15、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一)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0~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Ⅰ 轻度污染Ⅱ 中度污染Ⅰ 中度污染Ⅱ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2001年5月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二)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上海 可吸入颗粒物 111 Ⅲ轻度污染Ⅰ
天津 可吸入颗粒物 82 Ⅱ良
昆明 二氧化硫 61
海口 ── 24 Ⅰ优
(1)上述城市中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
(2)请依据表一和表二中的内容,确定当日天津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二的空格中。
16、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含有硫的煤炭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成为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当SO2污染严重时,目前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到85%,其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实验证明石灰浆在空气中也可吸收SO2生成CaSO4和其他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移去可燃物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前的树木砍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山市初中化学学科精品课程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整体规划
沙溪中学 庞刚志
【内容分析】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燃烧和灭火、 燃烧与热量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从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层次。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燃烧与灭火”的学习,初步认识燃烧实质,增强消防安全的意识;学习“燃烧与热量”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材在编写中穿插了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上网和参加活动的方式,以及并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人心所向”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
【本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单元教学难点】:
(1)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学生分析】:
(1)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宽、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很高,在初三这个时间紧、节奏快的情况下,学生的压力大学习的兴趣不高。
(2)学生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适应,特别是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不理想。
(3)《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且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但课本上只有简单的知识点,要系统把知识点连成片,并突出重点,这对于自学能力较差的我校学生来说普遍找不到方向。
(4)学生喜欢上网,利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是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爱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4)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5)认识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的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及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自学、实验的方法来获取信息,通过查询“可燃冰”的资料,学会网上学习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⑶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2)通过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3)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体模式】: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课堂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开发与化学课程相关资源
【具体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2)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阅读资料和查找相关信息,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2)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分析生活中常见事物,,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教学进程】
本单元新授课分4个课时,
课时一:《燃烧与灭火》
课时二:《燃烧与热量》
课时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四:单元测验
【辅助资源与说明】
每一节新课都配有教学课件,课堂录像、教学视频、课堂练习、学生用到的辅助学习资料《化学学习新策略》。
单元学习完毕,通过单元测验来检验效果。
【教学效果】
1)学生参与面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互动效果好。
2)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学生受益面大。
3)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教学建议】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是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在讲授新课时,每个课题分为3课时来完成的,新授课中通过视频图像穿插了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习题的选择是按照考试说明来设计的,目的时强化知识,由于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少,题型较容易些,按理说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非常好,我们在进行测验时,却发现有一些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仍然是陌生,做了如下反思:
1、在教学准备上,优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还增加设计了必要的教学环节,如增加了可燃物的探究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就教明了。对于成绩落后、理解能力低的同学理解接受知识有帮助。缺点是在备课不够细致,如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完全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又如播放视频的形式还是过于单一等,没有考虑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会理解起来较抽象,而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描述性的多,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教师努力从零散的知识中梳理出一条较为明晰的教学思路。
2、本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太少,出题又不会太难,所以从教师自身来讲,重视程度也不如以前。而通过中山市对09年考生答卷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分析,所占分值虽少,但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学生得分率时非常低的,所以要求我们今后教学中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想法,备课一定要充分,如感觉本部分的知识匮乏的话,可以上网进行搜集整理,努力从零散的知识中梳理出一条较为明晰的教学思路,并且尽可能把重点知识纳入这一思路中,增加配备的习题特别是中考题型,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
3、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在得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时,我们通过生动多样的图片和视频,这些震撼人心的例子,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缺点是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有些单一,比如通常都是先让学生看书,自己结合复习目标在教材中勾画重点知识,然后教师加以归纳,相当于在这一环节中就已经把学生撇在了一边,只是教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那听,由于知识较抽象,学生还消化不了太多,实效性当然差,学生学习起来肯定时感觉枯燥乏味,所以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如果能以每组找个学生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将教学探究改为学生探究,可能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更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识,让他们自己表述;教材中介绍性的知识,要求学生阅读并勾画;对于富有思辩性的问题,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了,学生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也错不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山市初中化学学科精品课程(课例)教学设计书
课例名称: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
执教教师:庞刚志
课型:新授课
学段(年级):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人教版
学情分析:
本课着重介绍了燃烧和灭火的条件,从知识内容看,他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扩展与运用的范畴,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但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明确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所教班级化学基础较好,学习思维、课堂纪律、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但也存在一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但整体而言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甚至适当深化。故本节课的作为新课,在设计上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加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2、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引导,“把时间和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可根据实际,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的自学方式,以及课堂讨论、课后设计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利用教学原理,设计一些实验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打火机引入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探究实验1](1)点燃火柴,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火柴燃烧完毕。
(2)把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燃烧。
实验现象:
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探究实验2](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两端各放一小块干燥红磷和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2)如图实验。
实验现象:(1)
(2)
讨论: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 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 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 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小结
燃烧的条件: , , “缺一不可”
[练习1]
[过渡]通过课件图片了解燃烧用途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3]观察课本实验7-8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小结灭火原理:
[练习2]完成课本P126的讨论。
三、灭火器的简单介绍
[活动与探究]: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原理:浓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
Na2CO3 + 2HCl===2NaCl + CO2 +H2O
[讨论与小结]: 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视频]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练习与作业: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小测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药爆炸 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10.白磷应保存在 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 而引起 ,
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 。
1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主要成分是碳)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
13.讨论:2002年2月6日,某市第一医院一个刚出生20天的男婴由于不停的晃动头部,被氧气面罩夺去生命。婴儿头发烧焦,头颈烧伤,用于当枕头的腈纶毯留下婴儿头部大小的烧焦痕迹。请分析事故原因及教训。
[参考答案] CACACCBAB
水 缓慢氧化 自燃
接触到更多空气 碳+水蒸气→一氧化碳+氢气
提醒人们知道煤气的泄露。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课题一
燃料和灭火
沙溪中学
本课题教学目的
★ 了解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思考(1):
通过下面这个实验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现象:
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
结论:
燃烧需要可燃物。
思考(2):
通过下面这个实验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
热水中的白磷
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燃烧,有白烟冒出
讨论分析
结论:
1、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2、燃烧需要接触氧气(空气)
燃烧的条件:
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缺一
注:三个条件,_____不可
可燃物
空气(氧气)

用途及危害
破坏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
二、灭火的方法:
(1)清除/隔离可燃物
(2)隔绝空气/氧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练一练: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利用了哪种灭火方法?
练一练: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课本130页
[作业]:1.查找有关消防器材的资料。
2.课本第130页(调查与研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良好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沙溪中学 庞刚志
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 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被多次重复、练习,或多次强化、巩固下来的自动化了的生理及心理操作方式,是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习习惯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我校生源主要是来自附近农村,基础薄弱,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课前无准备,不爱预习,精力不集中,解题粗心大意,作业拖踏,抄袭现象严重,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厌学情绪浓重,多数是被迫为老师学,为家长学。这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纪律松弛,学习效率极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应如何构建学生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养成?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及结果,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要有量和形式上的突破,注重主体参与的全员性,多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操作的时间和机会;还要有质和内容上的要求,注重主体参与的全面性、深入性,让每一个学生的身与心都动员起来,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其次,课堂教学要突破思维定势,主张大胆质疑;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突破常规思维,主张变异思维。再次,教师要树立起学生的自尊感,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评价学生时,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挑剔;多一点相信,少一点怀疑。这样无疑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舒适的独立学习的心理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地学习。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
现在有很多化学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化学成绩越来越差,动手能力越来越不行了,更多的学生由觉得化学越来越难学了,学起来也越来越没有味了,那么学习化学的兴趣到哪里去了?就学习兴趣培养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1):巧设悬疑
初中学生正是心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未知事物充满幻想、好奇,强烈希望获得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我在教学中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绪言时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实情感,同时巧妙地安排几个趣味小实验如“水中生烟”、“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神奇,使他们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
2):主动探究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学生一旦实验失败,也只能依依不舍离开实验室。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一些措施:
①改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每次课前,只要有实验,我就会叫上平时表现一般的两位同学(每次都是不同的同学),教会他们如何成功的做好某个实验,然后再在上课时请他们上讲台给同学们演示。而其它同学也会产生“他们能行,我一定也能行”的心理,下次实验就会更加认真,甚至主动要求上台演示,这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促进了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能力。
②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由于实验现象的精彩,实验成功带来的快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就不再停留在课本上。为此,我组织了一批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让他们做一些诸如调查周边空气污染、水污染情况,做一些趣味实验,或利用家中的东西替代实验室的药品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活动多种多样,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环保、节约意识,也将知识真正转化成了能力。
三、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是基础
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课上、看书、巩固、实践”五个环节抓起。
1、课前环节:(1)学有计划:一天的计划、一周的计划、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计划。(2)预习:至少提前一天要有预习,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要有记号,多质疑。
2、课上环节: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如何听好课?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化学课堂上尤其要重视老师所作的演示实验,观察老师的规范操作;重视学生实验课上的动手实验,胆大、心细、规范 ,讲求同学间的合作,养成良好的动手实验的习惯。
3、看书环节: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的现象。要提高看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提高听课效率;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课文内容要求“精读”,可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提高,把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老师”,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巩固环节:训练学生应有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5、实践环节: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如利用所学酸与碳酸盐反应的知识,帮助父母清洗家中壶、锅里的水垢;利用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清除家中水龙头下的锈迹等等。
四、化学学科学习习惯是核心
化学学科学习习惯主要有:勇于探究的习惯、严谨实验的习惯、规范化学用语的习惯等几方面。
1.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形成学生基本的化学素质
化学用语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化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使用化学用语,学生要顺利地学习化学科学,必须掌握化学用语,要“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 培养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一要规范使用,二要经常使用。规范使用,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要用得正确,符合规范,比如,化学符号中大小写的区分、上下标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教师可以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自行订正。经常使用,教师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书写时碰到物质时尽可能用化学式代替名称,做到“名”“实”结合;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直至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用语思维,形成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
要使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则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良好实验习惯下活跃而科学的思维习惯。
2.1 规范操作的习惯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习惯,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功率,进而形成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自觉的实验态度,为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2 良好的观察习惯
实验离不开实验观察,在实验观察中,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①观察的顺序性。②观察的目的性。③观察的全面性。④观察的客观性。⑤观察的辩证性。⑥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另外,在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细微的现象;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只观察不思考。
2.3 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
完成实验报告,不仅仅只是对已经做过的实验在纸上再现一次,也不仅仅是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而是一次将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实验现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化学知识系统)的过程:通过对实验全过程的反省和思考,能加深实验者(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通过问题与讨论,强化实验者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因此,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实验报告的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探究为基础,通过比较、概括、综合,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一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问题—实验事实—假说及其验证—结论—应用。模式中的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实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做的一种推理和解释。其中实验检验是最直接、最可靠、最有力的方式。
例如,探究燃烧条件的教学过程可设计为
(1)提出问题。火柴、打火机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它们为什么能点着火?
(2)提出假设: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有哪些。(氧气等)
(3)查找资料
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4)设计实验
课本的实验方案
(5)观察现象:
铜片上白磷 铜片上红磷
热水中的白磷 通入氧气后
(6)分析、得出结论。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7)应用。
1)火柴、打火机点火的原理。2)如何灭火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觉运用比较、概括、综合等方法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反思与建议:
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等作用。
我认为不足之处:做 “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完全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方面: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或教师应着重于将本课题的知识效应放大,关注生活,积极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采用讨论等方式加以深化,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增加设计了必要的教学环节,如增加了第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就教明了。对于成绩落后、理解能力低的同学理解接受知识有帮助。
3、如果在实验室上这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实验,我认为会更好,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更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兴趣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操作:在烧杯中加入25ML乙醇和水,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取出,轻轻挤去多余的溶液,用坩埚钳夹住手帕,火柴点燃。不断抖动手帕,使火慢慢熄灭,手帕完好无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