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铁匠波尔卡》 时间 总课时
课型 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波尔卡音乐的风格特点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随音乐模仿出打铁的动作和情境,表现出2/4拍的强弱特点3、体验活泼、热烈、欢快的音乐主题,能采用不同形式感受与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教学知识点 波尔卡舞蹈的特点、了解各个音乐主题
能力训练点 能感受不同主题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三角铁、碰铃、钢琴
乐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导入——波尔卡舞蹈律动(背景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从一段手上舞蹈开始。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一起动起来吧!(勾、收、提、放……)师:太棒了,手上的舞蹈难不倒你们,那么如果用脚来舞蹈呢?(用脚一起)(邀请跳得好的小朋友一起上台)师:同学们真棒,跳了这么有趣的舞蹈,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生答)简介波尔卡舞蹈师:刚才我们跳的这段轻快活泼的二拍子舞蹈叫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19世纪,波尔卡舞蹈在欧洲特别流行。师:因为老师很喜欢波尔卡这种快乐的舞蹈,所以也把它介绍给你们,你们喜欢吗?创设情境,初听第一部分听A2片段部分,说出音乐课主角——铁匠师:今天啊,有一位神秘的客人想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来跳波尔卡,同学们想知道他是谁吗?那就先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在音乐中来猜一猜他是干什么的吧!(出示课件)师:谁听出来了?谁是我们音乐课的主角?(请同学,2名)生:铁匠(铁匠在打铁)师:你能用小嘴巴来模仿一下他打铁时的声音吗?再来听听看(再次播放A2片段)【请同学试试看】师:小铁匠打铁的速度:大锤子敲得慢一点(抡起来敲下去),中锤子中速,小锤子是快速的。(口令:123哒,223哒,1哒,2哒,哒哒哒哒) 师:我们也来当一回小铁匠,拿出我们的双手,来模仿一下打铁的动作好吗? (音乐A2片段)分段聆听(A段)听主题1师:小铁匠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演,想邀请我们去体验一下他的打铁生活,你们想去吗?(生:想)打铁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但是他们都是一群乐观的人,一边干活,一边还唱着歌(出示图谱)师:他们的歌很特别,老师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谁最先能听懂。(放音乐A1,边唱)师:你们听懂了吗?老师都唱了些什么呀?(啦啦啦……叮当……)师:那么歌谱看懂了吗?请你们拿出小手,把小手当做小锤子,如果是小锤子的地方就用手锤,如果是啦啦啦的地方就用线划出来。(播放音乐A1)师:做的太棒啦,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一下,你们唱叮当的部分,我唱啦啦啦的部分。(钢琴弹,慢慢的)师:小锤子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的啊(清脆的……)师:打铁的速度应该是快还是慢?(快) 接下来我们要加快速度,跟着音乐来唱歌(放音乐A1) 师:唱的真棒!现在,老师邀请你们完整的来聆听一下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如果你听到小铁匠的打铁歌,就请跟着唱起来,听一听小铁匠一共唱了几次打铁歌,每次唱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放音乐A段)(2次;第二次更强,花的力气更大了)师画图谱2、聆听主题2 师:中间那一段的时候,小铁匠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播放音乐A2) 师:这个时候,小铁匠在做什么呢?(打铁、打的很重、说明他很忙) 师:那么你可不可以合着他打铁的声音,给它伴伴奏呢?当你听到“叮”的时候,做出打铁的动作。(再次播放A2) 师:我们能不能用身边的小乐器,来模仿打铁的声音呢?(三角铁,碰铃,播放A2)师带生敲打小乐器。 师:太棒啦,让我们跟着音乐把第一部分完整的聆听一下,当你听到打铁歌时,跟着音乐边唱起来,当你听到小铁匠在打铁时,用我们的小乐器为他伴奏,好吗?(播放音乐A段)聆听B段聆听第二部分音乐师:经过这样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接下来小铁匠要干什么了呢?让我们来听一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第1次播放B段)师:这一段和刚才那一段有什么不同呢?你感觉他在做什么? (速度慢了、抒情了、更具舞蹈性了,后面越来越快)师:其实啊,这个时候小铁匠发现打铁时的火苗变小了,于是他就拉起了股风箱,风力越大,火苗才会越大,打出来的铁才会越好,请你在乐曲中感受一下,火苗会有什么变化呢?(再次播放B段)师:老师真想化身为一团火苗,跳起舞来,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跳一跳呢?(想) 用刚才老师教过的几个波尔卡的动作,当老师做出邀请的动作时,请坐着的小火苗们站起来表演,好吗?(播放音乐B段) 【分组慢慢加入舞蹈】师:跳的非常好,如果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再次播放B段)聆听第三部分师:火苗越烧越大,小铁匠又要去打铁了,接下来,老师把整首乐曲播放给你们听,如果你欣赏到他在唱打铁歌,就请你们和他一起唱,如果是小火苗在舞蹈就让我们都跳起舞来吧! 当放到音乐的最后一部分时就要考考你们了,第一部分是A,第二部分是B,那么第三部分该叫什么呢?(完整播放)师:同学们非常棒,那么刚才听完第一段、第二段音乐后,又出现了哪一段音乐?(第一段)师:老师同意,但是我在他的A后面加了一个小尾巴A’,因为他的最后加了一个小结尾,听出来了吗?最后小铁匠是怎么打铁的呢?我请同学们来模仿一下!师:最后的结尾告诉我们小铁是休息了还是在继续劳动呢?(真是一位爱劳动的好铁匠呢!)介绍作者师:那么刚才听了这么有趣的《铁匠波尔卡》,你们知道他的作者是谁吗?师:相信你们还不认识他。他叫约瑟夫.施特劳斯,来自奥地利,当时是怎样写出这一首有趣的曲子的呢?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讲故事)有一天,他走在街上,忽然听到了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铁匠师傅打铁的声音,他听着这样的声音,看着铁匠师们劳动的身影,觉得这真是一场动听的音乐会,于是,他回到家中写下了这首《铁匠波尔卡》,而这首乐曲也是他100多首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再后来有人把这首器乐曲改编成了合唱曲。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管弦乐队和维也纳著名的童声合唱团共同表演的这首世界名曲吧。(播放视频) 身体律动,感知波尔卡二拍子的律动感。在轻快的音乐中感受到乐曲带来的快乐。听乐曲的结尾部分,根据音乐猜一猜人物。模仿打铁的声音感受打铁的节奏分析打铁时的速度变化,并能模仿打铁的动作。初听A1,听老师唱歌。复听A1,用拍手给主旋律打节奏。师生合作主旋律再听A1,处理歌曲,表现歌曲播放音乐A,聆听并表演,感受两次打铁歌的不同力度。初听A2,听到“叮”的声音并用拍手的方式模仿出来。用小乐器表现。用打击乐器表现A2。完整聆听A,并表演。初听B,感受音乐。复听B,感受火苗的变化再听B,模仿小火苗的火势,从弱到强。第四次播放B,表演B完整聆听,分析乐曲结构曲式A’简介作曲者介绍乐曲的背景课程拓展,欣赏视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