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4 09: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合作讨论、讲练结合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纸(每生一张)、粉笔。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我用“是真的吗”电视节目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是8844.43米。
有人认为: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
良好的课堂开场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计算问题的式子:
2×2 ×2 …… 2×2 ×2
问题1:这个式子“美”吗?式子中含有相同的因数2,相对比较复杂,用我们所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能将其简化吗?
(二)交流对话 探求新知
复习:计算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
面积:记作5×5=52=25 读作:5的平方或5的2次方
体积:记作5×5 =53×5=125 读作:5的立方或5的3次方
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归纳得到:4个a相乘的结果?n个a相乘呢?
问题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入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三)讨论辨析 深化概念
1、“小试牛刀”填空:
(1).(-3)2的底数是___,指数是___,(-5)2表示2个___相乘,读作___的2次方,也读作-5的___.
(2).表示 个相乘,读作的 次方,也读作的 次幂,其中叫做 ,6叫做 .
(3)在5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__。
问题3:观察24、219、(-5)2、,比较其表示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概括得出: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一个数可以看成它本身的一次方。
2、例1 计算:
3、“合作探究”分别出示下列两组式子,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再由不同小组的同学解答: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问:
(1)42与24有什么区别? 2×4可以写成2的多少次方?
(2)-32与(-3)2的底数分别为多少?分别表示什么?结果有什么区别?32呢?
4、快速抢答:
问题4:底数分别是正数、负数和零时,计算结果的符号与指数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四)拓展练习 巩固提高
例2:
问题5:当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都有时,运算顺序如何?
引导学生概括得到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后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大显身手”计算下列各题:
(请学生上黑板做题,师生共同点评)
(五)延伸应用 前后呼应
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课堂开始的问题得到验证。
(六)反思小结
反思小结: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
(七)建议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