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貌的观察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4.2地貌的观察 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3 21: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第四章 地貌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了解地貌的观察方法
1.通过野外观察,能够熟练地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及内容。(地理实践力)
2.通过资料,分析坡度和坡向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区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常见地貌类型。(区域认知)
学习目标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背景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例如,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山脉中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
山脉
高原丘陵
高原盆地
高原河谷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2)原则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个视野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山谷
山脉
山地 平原
3)顺序
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微地貌,如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山地 平原
1
河岸
陡崖
3
山岭
河谷
2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需要观察的范围过大、观察的区域难以到达等原因,需要借助地形图、无人机、遥感影像等进行辅助观察。
某区域遥感影像等高层成像图
云南省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拔
3)顺序
4)等高线地形图
(1)宏观地貌的观察
陆地常见的基本地形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2)丘陵: 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海拔高度500
~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中间稀
疏,边缘密集)
(5)盆地: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
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2)次一级地貌的观察。
山峰
盆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小试身手
1)高度
1.绝对高度(海拔)


海平面
1000米
1500米
500米
绝对高度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高度
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依据
2.相对高度
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相对高度的计算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小试身手
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组织地理研学团队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活动。下面左图是黄土高原某处的景观图,右图是该研学团队绘制的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A.69m
B.99m
C.59m
D.49m
a: 80----90
b: 20----30
思考:(P77)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
A.6.4m 95.4 m
B.35.4m 85.4 m
C.6.4m 79 m
D.35.4m 95.4 m
A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2)坡度
1.坡度的大小
坡度的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不同行业、部门,例如建筑、林业、农业等,均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有关坡度的标准和要求。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坡和坡度角示意
关于坡
(1)按坡度分级。
①0°—5°为平坡。
②6°—15°为缓坡。
③16°—25°为斜坡。
④26°—35°为陡坡。
⑤36°—45°为急坡。
⑥46°以上为险坡。
野外根据树木与坡面的夹角判断坡度大小。
树木大多是垂直于地面生长的,在坡面上可以观察树木与坡面之间夹角,判断坡度的大小。如下图所示,树木与坡面之间的夹角为60°,那么该坡的坡度为30°。
2)坡度
2.坡度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坡地上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尤其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种植,雨季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我国坡地种植引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2)坡度
2.坡度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降低坡度,尽量沿等高线修建,所以一般呈现“之”字形。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3)坡向
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光照、降水等条件均存在差异,进而产生植物种类、动植物分布范围的差异。
1.阳坡和阴坡
北半球(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阳坡光照条件好,但水分条件不足。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3)坡向
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光照、降水等条件均存在差异,进而产生植物种类、动植物分布范围的差异。
2.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巩固训练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哀牢山。图甲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游客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某游客站在图甲中某处朝南拍摄出图乙的景观照片,该游客在图甲中所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甲中不能观察到的微观地貌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峡谷
C
D
巩固训练
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并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高差大致为(  )
A.80米 B.110米 C.170米 D.220米
4.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B
D
巩固训练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下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B.海拔高,顶部起伏大
C.底部呈放射状,地形平坦
D.风力侵蚀形成的
6.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  )
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
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
A
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