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合计60分)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天体属于( )
A.恒星 B.卫星 C.行星 D.彗星
2.在月球绕地运行过程中,月球探测器( )
A.在①处经受太阳高温考验 B.在①处观测不到水星和金星
C.在②处能拍摄到地球照片 D.在②处可以观察到太阳黑子
“太阳暗条”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产生太阳暗条的日珥出现在(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风
4.下列行业部门,最需要关注太阳活动预报,避免受到干扰的是( )
A.汽车生产 B.深海钻井 C.北斗导航系统 D.石油开发
2020年1月25日01时55分土耳其东部(北纬38.35°,东经39.12°)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5.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莫霍面以上 B.软流层以下 C.莫霍面以下 D.古登堡面以下
6.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C.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完成下列7--8小题。
7.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极光现象 B.磁暴现象
C.地热资源 D.水能资源
8.在电影中,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是( )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D.彗星
在有些城市的十字路口,我们能见到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0小题。
9.有人注意到,同一交通信号灯在前后两天同一时段的亮度略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海拔高低 B.纬度 C.天气阴晴 D.交通流量
10.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下列城市中最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的是( )
A.四川成都 B.西藏拉萨 C.吉林长春 D.浙江杭州
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11-12题。
11.白垩纪是恐龙的时代,那当时繁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
12.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近似的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期间生物的匹配,错误的是( )
A.古生代——鱼类和蕨类 B.前寒武纪——蓝藻
C.中生代——鸟类 D.中生代——三叶虫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代表地面辐射 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 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14.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15.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增强④
下图为“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6-17题。
16.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此时P地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8.读下图中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海陆间大气运动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19-20题。
19.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 —— 降水 B.② —— 水汽输送
C.③ —— 径流 D.④ —— 蒸发
20.④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
A.洪涝灾害 B.海平面上升 C.暴雨灾害 D.土地荒漠化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21--22题。
21.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 B.水圈是只存在地表及其大气的不连续圈层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2.右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正常起飞。当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时,飞行高度(海拔)9800米。此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出现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在机组的正确处置下,事故发生34分钟后,飞机平稳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着陆,乘客无一伤亡,他们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
据此完成下面23--24题。
23.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爆裂时,飞机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24.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图示意某城市道路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建设。读图完成下面25-26题。
25.下凹式绿地和以前传统绿地相比,其优势是( )
A.不易遮挡行车视线 B.造价低便于维护
C.增加雨水下渗增强过滤 D.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6.与下凹式绿地配套建设的设施最可能是( )
A.排污管 B.集水池 C.绿化带 D.灌溉喷头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2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3℃。据此完成下面27-28题。
27.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C.大气的热力运动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8.甲箱温度计显示值比乙箱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9-30题。
29.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 )
A.空气受热上升 B.空气遇冷下沉 C.空气遇冷上升 D.空气受热下沉
30.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计12分)。
(1)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 _界面;横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 _界面。
(2)三个圈层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3)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________(填字母)层。
32.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线段标出箭头,以表示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两个箭头共计2分)。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示中________(写字母)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3)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水循环的类型)
(4)写出人类对不同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措施:地表径流: ;蒸发: ;下渗: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4分)。
南京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左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右图为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1)左图中近地面受热的地点是____(填字母),冷却的地点是____(填字母),A、B、C、D四点的气压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
(2)D点比B点的气温___ _(填“高或低”),原因是__ __。
(3)在右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城市风的流动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市绿地应布局在____。(填数字序号)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A 6.B 7.C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B 15.D 16.D 17.C 19.B 20.A
21.D 22.C 23.A 24.B 25.C 26.B 27.D 28.C 29.B 30.A
【解析】
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嫦娥四号”探测器探测是月球,而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故选B。
2.月球探测器在①处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处于太阳强光的照射下,要经受高温考验,A正确;由于地球位于水星、金星的外侧,在①处可以观测到水星和金星,B错误;②处位于地球的背面,由于地球不能自己发光,②对着地球的一侧处于黑夜,不能拍摄到地球的照片;同样②处于北向太阳的一侧,由于地球的遮挡不能拍摄到太阳黑子,D错,故选A。
【分析】
太阳大气层及其相应发生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4.太阳活动对汽车生产、深海钻井、石油开发等人类产业活动没有明显影响,不需要特别关注太阳活动预报,排除A、B、D;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星座和电磁波信息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因此最需要关注太阳活动预报,C符合题意,排除ABD。
5.陆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软流层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土耳其东部,属于陆地区域,而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软流层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地震波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横波到达,建筑物左右摇晃时容易倒塌,由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符合题意;“黄金12秒”,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联度不大,故排除A、C、D。故选B。
7.A、太阳活动激烈时,释放的高能粒子流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冲击地球高层大气,在极地地区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极光,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耀斑发生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地热资源来自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C符合题意;
D、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水循环过程中,水从高山上流下来,产生水能,因此水能资源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故C正确,A、B、D错误。
【分析】9.同一地方海拔高度和纬度很难发生变化,不会是同一交通信号灯在前后两天同一时段的亮度略有差异的影响因素,排除A、B。阴晴状况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使得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出现变化,C符合题意。交通流量对太阳能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信号灯的亮度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
10.太阳能越丰富的地区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西藏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度强,设置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B符合题意。四川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太阳辐射强度弱,设置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好,排除A。吉林长春和浙江杭州均为季风气候,夏季云雨较多,晴天相对于西藏拉萨较少,设置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不如拉萨好,排除C、D。故选B。
【分析】11.根据地球演化的历史可知,白垩纪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C正确;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A错误;新生代为被子植物时代,B错误;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D错误。故选C。
12.根据地球演化的历史可知,古生代是鱼类和蕨类植物繁盛的时代,A正确;前寒武纪是蓝藻繁盛的时代,B正确;中生代出现了鸟类,C正确;三叶虫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早古生代,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①②都是太阳辐射都是短波辐射,②是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
13.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图示②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 ①所代表是太阳的短波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①辐射波长小于③;①代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③所代表的地面辐射能量;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选C正确。
14.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即②减弱导致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与其它要素相关性不大。选B正确。
15.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③,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④,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夜晚炊烟,不影响太阳辐射①和②;不能改变地面辐射的方向。选D正确。
【分析】16.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有关,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等压线分布情况,丁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D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D。
17.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读图可知,P点正东方向为低压中心,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右偏转,即可判断P点近地面风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B【详解】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土的比热容大,白天水吸热升温慢,形成冷空气。陆地吸热升温快形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叫海风;晚上海水放热降温慢形成热空气,陆地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形成陆风,据图可知①③为白天,②④为晚上,故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B,ACD错。
【解析】图示水循环环节,环节①是蒸发,环节② 是水汽输送,环节③是大气降水,环节④是径流。地表径流不畅通,可能导致河道决堤,发生洪涝灾害。
19.图示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环节①是蒸发,A错。环节② 是水汽输送,B对。环节③是大气降水,C错。环节④是径流,D错。
20.④环节是径流,地表径流不畅通,可能导致河道决堤,发生洪涝灾害,A对。洪水暴发,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暴雨灾害、土地荒漠化,B、C、D错。
【分析】2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故A选项错误;水圈是地球表面的连续不规则圈层,故B选项错误;岩石圈是指地球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C选项错误;生物圈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故D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22.本题可依据图中箭头所示含义即可推断出各圈层名称:如由供氧所示箭头可推出③为生物圈,而④则为大气圈;而由养分箭头可知②为岩石圈,③则为水圈(生物从岩石圈中吸收养分,从水圈中吸收水分,最后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圈释放氧气),由此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3.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飞行高度(海拔)9800米,应位于对流层。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为电离层。高层大气,是指地球大气开始电离(约60千米)以上的大气区域。故选A。
24.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越往高处气温越低,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一直上升,B正确。故选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及综合思维。25.下凹式绿地中的树木等较为高大,仍会遮挡视线,A项错误。造价不会低于传统绿地,B项错误。下凹式绿地更容易集水,增加雨水下渗和过滤,C项正确。没有增加绿地面积,D项错误。故选C。
26.由材料可知,“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凹式绿地的理念是承接、贮存雨水,因此与其配套建设的最可能为集水池,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分析】27.由图可知,甲中有土层,而乙图没有土层。土层吸收太阳辐射辐射能力较强,产生的地面辐射也较强。乙箱中没有土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故产生的地面辐射也较弱,因此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D符合题意;实验结果并不能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大气的热力运动,因此排除ABC。故选D。
28.读图可知,甲装置中下垫面为土层,乙装置中没有土层即为玻璃,而土层相对于玻璃而言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反射率较低,吸收获得的能量较多,温度较高,形成的地面辐射较强,故甲箱内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多,气温较乙箱内高,因此导致两箱内温度计显示值高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的强弱,C符合题意;两箱内的太阳辐射强弱是一样的,排除A;两箱内大气是相似的,大气吸热的能力是相似的,吸收热量多少取决于地面辐射强弱,因此排除B;由于两箱内大气温度不同,大气辐射强弱也不同,因此大气辐射强弱差异是气温不同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故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原理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
【解析】29.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气流上升带来的洋葱气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题1的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点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蜡烛处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两侧空气温度低,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压,底层气流由两侧流向蜡烛,高空由蜡烛流向两侧。A正确。故选A。
31.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B
【分析】本大题以地理内部圈结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详解】(1)横披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图中虚线为横波,实线为纵波。横波和纵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突然增大,故图中a为莫霍界面;横波在经过b面的时候突然消失,说明b面以下为液态,故为古登堡界面。
(2)图中A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位于古登堡界面和莫霍界面之间,为地幔;C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故为地核。
(3)软流分布在地幔,图中B为地幔,软流层在B层。
32.
(1)
(2) F 缓解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3)海陆间循环
(4)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植树造林、破坏森林,铺设渗水砖、 道路硬化等(各表述一个点均可)。
(2)南水北调属于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干预,图中F环节为地表径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南方地区的水调往华北地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3)陆地水资源更新主要受海陆间循环的影响,海陆间循环沟通海洋和陆地,对陆地水资源更新的作用影响最大。
33.(1) A B B〉A〉C〉D
(2) 低 海拔高,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3) 顺时针 ①
【分析】本题以城市风为材料,主要涉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从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C点为高压,那么近地面的A点就是低压,说明A点受热,气流上升,因此在近地面形成低压;B点为冷源,气流下沉。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故A、B两点气压高于C、D两点;而在近地面,B点气压高于A点;在高空,C点气压高于D点。故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 A>C> D。
(2)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点比B点海拔高,故D点气温低。原因是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离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少。
(3)由于城区人口多,热源多,故城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城市热力环流呈现顺时针流动。热电厂会污染大气,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市绿地对大气有净化作用,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内,布局在①处。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