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优化方案】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第二单元雨同我 雨后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优化方案】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第二单元雨同我 雨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1 16: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雨同我 雨后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雨同我 雨后
诗海探珠
寒 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
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
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
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
酒钱犹有撰碑钱。
诗海探珠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
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颈联写的是
“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
“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
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
基础自主学案
●词语积累
①乐意:甘心愿意。
②天涯: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③天井: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较小的露天空地。
④静穆:安静肃穆。
⑤祈祷:向神祝告求福。
⑥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名句名篇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雨同我》)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带着假想的悲哀?/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雨后》)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______,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_________的代表诗人”。
季陵
新月派
陈敬容(1917-1989),四川______人。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_______》作于1935年春,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1946年当过杂志社和书局的编辑。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星雨集》,并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和翻
乐山
十月
译。1948年参与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任编委。她是《九叶集》诗友成员。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1978年起,重新执笔创作,10年来发表诗作近200首,散文和散文诗数十篇,并有新的译著问世。1981年至1984年曾为《诗刊》编外国诗专栏。诗集《老去的是时间》获1986年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写作背景
1.《雨同我》
这首诗主要来自对生活的启迪和对哲学思辨的终极关怀,作者细腻地表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情思。诗人先由两地友人来信中分别对“雨”的埋怨写起,表现乐意为朋友分忧的心情。作者不仅关心自己的友人,而且关心不相干的人,乃至于一草一木,鸟兽鱼虫。于是有了“把一只玻璃杯放在天井里,明朝好知道普天下的雨落了几寸”的奇想。
2.《雨后》
本诗写于一九四六年夏,是一首质朴而又新颖的现代诗。作者把人们带入了一种宁静、透明而又富有启示性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大地的清新,并领悟人生与自然的瞬间之美。
相关知识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这个主题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
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单元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融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课堂互动探究
1.《雨同我》这首诗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细节揣摩
【提示】 诗的第一节,作者先由两地的友人分别对“雨”的埋怨写起,表明自己乐意为友人着想,继而还写了为第三处友人分忧的想法。诗人牵念又不仅是第三处友人,所以,在第二节一开始,诗人就喟然长叹“我的忧愁随草缘天涯”。在诗的结尾,诗人忽发奇想:把一只玻璃杯放入天井里,明天好知道普天下的雨落了几寸。诗人在这里所说的“雨”既是自然界落的雨,又指人世的风雨——无尽的磨难与困顿。
2.《雨后》这首诗的第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 这首诗的第一句为我们掀开了一个诗意世界的帷幕。“雨后黄昏的天空,/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这一句对于我们对整首诗的把握十分重要。“雨后”、“黄昏”、“天空”,这些词语之间虽然有着修饰的关系,实际上却又是可并列的和意象性的。“静穆”、“祈祷女”和“披巾”也同样如此,虽然它们各自承担着形容、限定或者比喻的身份,但同时,所有这些词
又都是可以独立表征一种情绪或者情境的,并且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它们还共同构成了本诗清净、肃穆、温婉和虔敬的基调,营造出一种人世之外,灵魂轻歌曼舞、生命清俊而敞亮的清澈氛围。
3.《雨后》的二三两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 诗歌的二、三两节主要写诗人的观看和沉思。诗人本是为避雨来到槐树下,这一不期而遇的雨,把她带入一种忘我的出神的境界,因而她会忘记一切地“坐着看”雨后的一切,“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而“林梢闪出的第一颗星星”,它不仅会带来满天星光,重要的是,它是为一个诗人的灵魂出现的。诗人仿佛从一场奇异的梦中醒来,所
以现在她意识到“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
“有什么”,我们可以猜想那是昏沉的人世中我们自己的灵魂,它沉睡着,带着诗人现在所“假想”的悲哀。“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人生的昭示也是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所以诗人在对人生沉思时会这样感叹地发问。它引发我们在自然的启示下,对人生进行更深入的领悟。
4.《雨同我》这首诗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名师点拨】 “雨同我”,只是一种说法,一种极其寻常生活的说法。两位朋友都诉说着“天天下雨”的烦恼,诗人感同深受,竟然还关心起另外的朋友:“寄一把伞去”,甚至还心事浩茫地把自己的关怀推衍至普天之下万事万物。这里的“雨”自然象征着人间各种苦难和不适,诗人未必是兼爱论者,未必在重复“达者兼善天下”
深度探究
的古训,但他懂得生命个体之间的体系关系,懂得把自己微薄的爱“向无穷张一张眼”,“向无限开些窗子”。卞之琳教会我们爱要从自己的脚下出发。诗人写这首诗也是用了推衍的方法,正是从自己开的头,并由己及彼,逐渐扩展,希冀于无穷。
5.《雨后》这首诗中诗人有没有对人生的追问作出问答?
【名师点拨】 诗歌的最后一节“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诗人对人生的追问没有回答,而天地的启示却使“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这使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无言的一切。这里的“我们”更具体了,可以设想他们为一对恋人,但在面对同一片天空时所领受的深刻颤栗已使他们化为同一个灵魂。“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诗人没有写“我们向溪水倾诉”,而是以此来写出大地的灵性,写出一种人与自然互看、互听的亲密和默契。
1.《雨同我》
这首诗在艺术上使用了推衍的方法。它先由某一点说起,然后逐渐扩展,使要表达的意思不断推进。这首诗共两节,每节一韵,诗段、诗行、节拍、韵脚,都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很好地体现了新诗的特点。
写作技法
2.《雨后》
这是一首纤尘未起翅羽先动的好诗。它结构精巧、感觉纤细、语言明净,在艺术上相当讲究。有些意象的营造,甚至可以说是陈敬容破天荒的创造!比如“青蛙”的意象,真是将青蛙写尽了!将生命的欣悦写尽了!
结构图解
●素材开发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这是诗人卞之琳在《雨同我》中写忧虑的诗句,在这里作者把对友人、世人以及万物的关心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写作素材积累
这就是那个写《断章》的卞之琳,想必诗中的“你”一定气质不凡、超然灵动,惹得看景人久久凝视。多么巧妙的转换,本来在看景的是你自己,到头来却成了别人眼中的绮丽风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又成了别人的梦里人。不知不觉中,由爱转为被爱。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也像这样不断发生着转化。这就是人生吧!
●精彩运用
别人的风景你的梦
你站在窗子里看别人
别人站在桥上看你
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
别人装饰了你的梦
很喜欢卞之琳的这首小诗,隽永而深刻。有一种悠悠情思令人遐想。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的一幅画,细腻而自然。
别人装饰着你的梦,而你却装饰了别人的风景。一扇窗子,一座小桥。近处的你,远处的别人,以期为对方营造了美好的氛围。如若缺少一方,还有这幅动人的画卷么?
有一种犀鸟,它的身形很小,专门停在犀牛的背上为犀牛找皮肤缝隙间的寄生虫,它既可以以虫为食,又可以让犀牛来保护自己。而犀牛呢,它既可以减少皮肤里的寄生虫,又可以凭借小犀鸟灵敏的感觉来获知临近的危险。多么聪明的一对啊!他们都各有缺点和特长,却知道如何来和他人合作,实现共赢。
人们也如此。一个人总在不停地点缀别人的风景,别人也总在装饰你的梦。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是不会体会享受到如此况味的。
恰如绿叶和红花,没有绿叶的衬托,红花不会显得如此娇艳动人,同样,没有红花的映衬,也没有绿叶的青翠可爱。当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才有了枝头、河畔的那一份份美丽。地狱里的人,围着大锅,每人手执自己的长勺给自己取汤,因为勺柄太长而无法将汤送到自己嘴里,于是怨气一片。还是同样的大锅,还是同样的长勺,人们相互取汤送到对方的嘴里,每个人都吃的很饱,笑声朗朗,幸福而快乐,而这就是天堂。
其实天堂和地狱相隔的并不遥远。不是为别人,而仅仅是为自己,此谓地狱;不仅仅为自己,更为别人,通过互助来共生双赢,此谓之天堂。走出小我,寻找到双赢,你也就从地狱走到了天堂。
记着,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来装饰你的梦,那么你要学会去装饰别人的风景。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和谐的一体,双赢的存在。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雨 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赏评】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优美清新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颇有特色,生动细腻,形象鲜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象别致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思悠悠的诗的意境。作者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他创造的是诗化的风景,连那溪流里的嬉鸭、冷空中的飞鹰,也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作品的景物描写饱含情思,借助蒙太奇手法,以叠印的方式推出了两组镜头:一为虚景,即作者故乡的雨前之景;一为实景,即北国的雨前之景。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作者的主观情愫催生景语,渗透于景观中的是作者对南方故乡的一片深情。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