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象形的文字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 象形的文字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13 20: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象形文字 教案
一、学情分析
1、 学生认知基础:通过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已能基本掌握涂色的要素,并会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性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他们天真的个性更能发挥丰富的想象,经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美术表现。
2、 学生的生活经验:低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时常会观察身边的东西。而汉字的书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学习象形文字就要求学生一边回忆观察过的事物,一边书写,加深印象。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写字在美术课中出现,本来就已经挺奇怪的了,而且还是一种像图画一样的文字,让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好奇。通过大家一起来做连字游戏,动动脑,动动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乐中学,学更乐的效果。再运用了学生们最喜欢的涂色去表现画面,更能让学生喜欢这节课。
二、学习目标
知识要素:通过媒体游戏,了解文字演变的简单过程,学写课本上6个象形文字。
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涂色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体验与发现:发现古文字很像身边的事物,线条优美。
实践与创造:多种涂色方法的尝试与创新,字与色的组合。
欣赏与评议:欣赏蜡笔的不同运用带来的不同效果。
学习重点:美化象形文字。
学习难点:根据象形文字匹配合适的涂色方法。
三、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简析
1、 教具准备: 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2、 教室布置:将课桌拼成4人一组。
3、 教法分析: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强调实践操作。
4、 学法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体验美的感觉。
四、学习活动安排:
步骤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预设)
介绍与认识 1、出示上节课的色彩小卡片(老师范画及学生部分练习):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会的涂色方法吗?谁能介绍一下呢? 学生在讲台前进行交流。
老师概括一些基本的涂色方法,例如:接、圈、点等。 2、学生根据老师介绍的补充。
你们的色彩小卡片真让我喜欢,你们愿不愿意把你们的作品送给我呢? 3、学生送画给老师。
欣赏与了解 让学生打开每个小组桌面上的信封(内装有象形文字的卡片):你们把画送给了老师,老师也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你们,打开看看是什么? 学生打开信封,仔细观察其中卡片。
你们认识它们吗? 学生介绍。
导入课题:象形的文字
看课件,欣赏古文字的演变过程。教师讲述古文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欣赏。
玩课件(象形文字与图形的连线) 4、学生游戏。
学写象形文字。 学生尝试书写。
实践与创新 请学生动脑筋如何使这些文字看上去更生动,更漂亮呢? 学生交流讨论。
欣赏书本范例,欣赏字与色的组合。 2、学生欣赏。
3、根据象形文字配上底色。出示范画。 3、学生交流和发言。
4、游戏:选择与某一象形文字相配的涂色方法。 4、学生创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字,配上合适的涂色方法。
5、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作品中的新方法,及时表扬。 学生创作画好的填写“我的感觉”。
展示与评价 1、创设学生作品展示环境。2、引导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3、教师评论小结。 1、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2、推荐其它学生作品,并阐述理由。
五、媒体板书设计
整节课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与示范画的展示,并让学生一起参与玩媒体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附加板书设计:
象形文字(课题)
(以上是学生的习作色彩小卡片)
(以上是老师示范作品)
六、学习设计
1、 为所写的一个象形文字添上合适的背景。
2、 师巡视指导。
七、学习评价要点
学生完成作业后要填写一张“我的感觉”,这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求一是会写一个象形文字吗?二是对自己配的背景色满意吗?填好的同学就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学生互评,发现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