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

文档属性

名称 搭石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0-31 18: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语文
2年级:小学四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4所属的章节:第七册第21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3)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从平凡的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描写方法。
2、内容分析:《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还需要经过老师的点拔、诱导。
4、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走进美 (出示配乐情境图)我们已随刘章爷爷去了一次他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他说(出示课件: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就是那些铺在水中不起眼的石头呀,它们究竟美在哪?为什么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我们再一次随着刘章爷爷一起来走走搭石吧! 1、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2、学生齐读课题。 优美舒缓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美丽的风景图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为学生走进美发现美打下情感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寻找美 打开书103页,让我们参考着自读提示先来静静地读读课文,细细地寻找文中美的神韵吧。出示自读提示课件:一边读一边体会,找出你认为流淌着美的画面,画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用心感受感受。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 文字课件给学生提出自读要求,围绕“体现美的句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寻找美的空间,并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情味。
三、品读感悟——欣赏美 刚才同学们都睁大慧眼去寻找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了,现在我们就把你所感悟到的展现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你从哪些画面,哪些词句感受到搭石确实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相机引导点拨。预设:(一)、感悟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说说你认为一行人走搭石美在哪里?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协调有序 ”地走搭石让你感受到了( )的美?“协调有序”地走搭石也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的美?你能把这一种感受读出来吗 哪一组同学愿意和刘章爷爷一起来走走搭石,领略一下那份美丽。 师:“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 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抬起脚来, (紧跟上去),抬起脚来, (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没有人抢路,没有人止步,没有人跌入水中,是有人在指挥吗?这就是“协调有序”。你还从“协调有序”的动作中看到了怎样的美?(深化)指导朗读:那么有序,那么默契,这就是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常常看到的情景。读——(齐读这段话)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丽?“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带上你的想象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指导朗读:水光人影两相和,这就是刘章爷爷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就这样走了13年的搭石所不能忘记的情景呀。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样的画里。读——(齐读这段话)一行人走搭石何止是一曲轻快的音乐,一幅柔美的画,也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谁能读出诗的韵律。(配乐读) 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这是一道( )的风景。(二)感悟老人细心调整搭石的心灵美过度:有声有色的固然美丽,打动心灵的也是一种美。你还从哪些画面感受到了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适时评价: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呀,你从老人精心调整搭石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一种美,一种( )的美。怎样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在他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瑟瑟的秋风中,老人急着去赶车,但还是停下脚步,找来合适的石头把搭石搭好。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就是美,是( )的美,谁还从这段话的哪个字上感受到了美?评价小结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了老人的善良与认真。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呀,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此时此刻,你知道老人会怎样想?相机引导:是呀,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必须——(脱鞋绾裤),赶集访友必须——(脱鞋绾裤),但秋凉以后,早早摆好的搭石让来来往往的人不再——(脱鞋绾裤)。多么感人的画面,在家乡是搭石联起了路,搭起了桥。你如果是村里的年轻人、小孩子看到这种情景也会怎样做?难怪哪一处没有搭石,人们会谴责那里的人懒惰。所以作者深情的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 )的风景。谁还找到了这样令人感到美丽的画面。(三)感悟面对面走搭石画面中的美你从面对面走搭石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想像一下家乡人面对面走过,会说哪些家常话。师:多么朴素、平淡的话,但就是这朴素的话挽住了乡亲们的脚,拉近了乡亲们的心。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看来搭石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道( )的风景。(四)感悟背老人过小溪画面中的美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美,说说你的体会。怎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对呀,到了对岸,老人需要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过了小溪,老人没有对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看到这样的理所当然,老师就想:这位老年人曾经年轻过,他一定也曾——( ),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位年轻人老了,也一定有其他的年轻人——( ),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透过这一代一代的理所当然,你想到了什么?(这已经积淀为乡风、民风;这里景美人美情更美)看来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凝聚着浓浓的乡情,演绎着淳朴的民风。搭石也就构成了家乡一道——( )的风景。指导朗读:没有比这更让人留恋的风景了,让我们捧起书,把那份美,那份感动读出来吧。女同学是招手示意的乡亲们,男同学是伏下身子背老人的小伙子们。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五)想象拓展,补充画面其实像这样理所当然的画面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出你心中所想到的情景(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先说给同位听,再说给大家听。)课件演示:小小的搭石,构成了亮丽的风景,诉说着人间的真情。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外乡人访友第一次来走搭石,------------------ 。假如 ------------------ 。适时评价: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呀。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的心中播下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呀。这真是一道联结着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呀。这么多的理所当然就印在了一块块搭石上。 1、学生悟。2、学生读。3、学生想象。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发现到的美丽画面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受到美的熏陶。在老师的引读带领下于无形中理解“协调有序”,体会到协调有序走搭石的韵律美。利用课件对文本进行最具有语文性的提炼,变成一首诗,展现在学生面前,配上悠扬的音乐,进行创造性的朗读。这样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情境,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提升了感情的层次,体味了语言的魅力。围绕“人情美”展开体会,通过听、说、读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同时抓住关键词句,以文字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体会家乡人的人性美、人格美、无私美。文字课件,给学生一个有梯度的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方向。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说: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所以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的搭石,便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便会由衷的赞叹道——引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多么不起眼的搭石呀,多么朴素的乡情呀,但正是这种平凡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那份情感。 学生感情朗读。 诗一般的总结语言,让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我们的身边,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带音乐课件演示)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声亲切的问候;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灿烂的笑容;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的瞬间;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次热情的拥抱(让学生补充)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美丽。妙笔生花: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美,我相信你们同样会写出一道风景。 1、学生读诗。2、学生写诗。 美妙的文章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调动学生的情绪,把课堂氛围推向一个高潮。在打牢语言基础的同时,加强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懂得美从心灵中来,明白人间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皆文章。
四、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的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是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做得好的方面:
(一)以 “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先引出搭石美吗?搭石是什么?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三块内容,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搭石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美”感受全文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比较体会“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横着” 的重要和反复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乡亲们为别人着想的思想和搭石为人们带来方便的见解。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和改课文为诗歌,引导学生诵读,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不足之处:
课上完之后,跟各位老师一交流,经过自己的细想整理,觉得“让搭石” 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这两部分内容,要是能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性想象,并角色表演就好了:“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拓展练习说话。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这样就既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