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3 20: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勃利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75分)
《小星星》是一首著名的英国儿歌,其中文版的歌词如下:“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歌词中小星星发光的原理类似于下列哪个天体( )
A.月球 B.太阳 C.流星 D.火星
2.一般而言,小星星属于下列的哪一天体系统( )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银河系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晴朗的夜晚牛郎星格外耀眼,牛郎星和织女星在银河的两侧,相传每年七夕他们会在鹊桥相会。下图示意某年七夕节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牛郎星( )
A.与太阳和地球组成天体系统 B.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C.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 D.能量来自于核裂变反应
4.牛郎星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能组成与太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
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恒星辐射
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与地球相比,天体①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④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若地球在④行星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连续发生两次剧烈的耀斑爆发其中第二次耀斑爆发是近十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消息此次剧烈耀斑爆发造成了高频无线电中断。下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
A.A层 B.B层 C.C层 D.A层和B层
9.太阳活动剧烈时,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美丽的极光现象( )
A.日本 B.埃及 C.澳大利亚 D.挪威
10.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部沿海出现洪涝灾害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B.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的规律
C.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D.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
12.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
B.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
C.西藏比云南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07日2121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6.6级地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上的人(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前后、左右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1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划分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莫霍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021年09月16日凌晨,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离最近的福集镇3公里,距泸县县城7公里,距泸州市38公里,距成都市196公里,距重庆市124公里。中国地震局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成都市提前49秒预警、重庆市提前31秒预警,给泸州市提前6秒预警。下图展示了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震中距相等的各地,建筑物破坏程度一致
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D.距离震中越近震级越高
16.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
①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 ②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
③监测震源岩层形变,及时预警 ④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并预警
⑤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18.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20.在图示甲时期(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歉收
地球是科学家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生命处在不断的演化之中,演化中有繁荣,也有挫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地球生命演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命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 B.生命的演化是从复杂到简单
C.最原始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D.最原始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
22.关于生命的演化顺序,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D.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23.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 )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哺乳类D新生代人类
25.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湿冷的草原地区 B.温暖的浅海环境 C.温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是指河流弯道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水流改走直道的现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③④①
27.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下降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下图为世界某两地的峡谷景观图,乙地地貌多见于高纬度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形成甲乙两地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海水侵蚀
C.流水下蚀、流水侧蚀 D.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32.在乙地地貌塑造的主要时期( )
A.地球处于比较温暖的时明 B.苔原带向低纬度方向扩展
C.大陆冰川的分布范围较小 D.中纬地区高山雪线较高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3.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中游落差小 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人海口潮差大
34.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5.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爆发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36.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大
C.降雨分配不均,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3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39.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图示地貌依次为( )
A.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B.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
C.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D.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42.丁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 )
A.寒冷地区 B.湿润地区 C.炎热地区 D.干旱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3.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4.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e.喀斯特地貌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Aef B.Bce C.cdf D.ace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5.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
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
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
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
46.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 )
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 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
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 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是经受日本海的风吹浪击,历经10万年创作出来的大自然的杰作。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下图为鸟取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48.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保护该“沙漠”景观,最有可能是( )
A.植树种草 B.修筑防浪堤 C.从外地运沙 D.持续除草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防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下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49.草方格沙障可以( )
A.黏合沙粒 B.吸取地下水 C.增加地表粗糙度 D.减少下渗
50.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
A.成土时间短 B.技术难度小 C.没有环境污染 D.资金投入少
二、综合题(3小题共25分)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政区简图。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丁的相应次序为:
黄土桥__________;海蚀桥 __________;喀斯特溶蚀桥 __________;风蚀桥_________。
(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__________。
(3)图中所示四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 ___________。
(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___________ ,其成因是 ___________。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材料一:2016年7月3日,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见左下图)主体安装完成。该望远镜口径达500米,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它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大窝凼像一个天然的“巨碗”,这里原是一处天坑形成的洼地,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片浅海。
材料二:“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的贵州兴义地区,当时那里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右下图为“贵州龙”化石示意图。
(1)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_________,其夏季受来自海洋的__________(方向)风影响,降水丰富。
(2)贵州___________岩广布,岩石长期受流水的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典型的_______________地貌,使该地区多溶洞和地下暗河,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3)根据大窝凼从浅海变成洼地所经历的过程,把“塌陷、抬升、溶蚀、沉积”这四个阶段,按发生的先后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甲图所示为地貌,下面属于该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垄脊(土墩)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走向与主风向垂直
③垄脊的高度和长度大致相同 ④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乙图所示是___________地貌,描述典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是沙漠中较为常见的风沙堆积地貌,其名称为 _____________ ,
图中显示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4)对甲、乙、丙三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说出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 )
A.大兴安岭以东 B.塔里木盆地 C.东部沿海 D.云贵高原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A
6.C
7.A
8.B
9.D
10.B
11.C
12.A
13.B
14.D
15.C
16.D
17.D
18.C
19.D
20.B
21.B
22.D
23.C
24.B
25.C
26.B
27.D
28. D
29.D
30.D
31.A
32.B
33.C
34.C
35.A
36.D
37.B
38.D
39.B
40.B
41.C
42.D
43.A
44.A
45.B
46.D
47.C
48.D
49.C
50.A
51.
(1) 乙 丁 丙 甲
(2)风力侵蚀
(3)①
(4) 三角洲 流水堆积
52.湿热 偏南风(西南风) 石灰岩 溶蚀(侵蚀) 喀斯特 沉积 抬升 溶蚀 塌陷
53.(1)B
(2)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上部宽大、下部窄小,呈蘑菇状。
(3)新月形沙丘;B
(4)甲、乙两图中的景观为风沙侵蚀地貌,丙图中的景观为风沙堆积地貌。根据风沙地貌形成的原因不同
(5)B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1 页 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