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优化方案】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第六单元西风颂 为你,啊,民主哟! 从滚滚的人海中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优化方案】语文版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第六单元西风颂 为你,啊,民主哟! 从滚滚的人海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1 16: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西风颂 为你,啊,民主哟! 从滚滚的人海中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美文佳作欣赏
西风颂 为你,啊,民主哟! 从滚滚的人海中
诗海探珠
春 尽
郑 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
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逢雨,
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
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
唯有清泉漾白沙。
诗海探珠
【赏析】 这是一首旅人春行思家之作,语言清新明快,平淡自然,虽不着一字于议论、抒情,而情纯意真。
首联作者不说自己想回家,却说春风怪“我”春尽之时还浪迹天涯,这样写才显得含蓄,有诗味和诗趣。颔联两句写行路难,诗人从三个方面入手写,一是夜行,二是过岭,三是逢雨,在“夜来风雨声”中跋涉于崇山峻岭中,怎不令人有“行路难”的感慨呢?春天都已经匆匆归去,自己怎不风雨兼程,不分昼夜往家赶呢?颈联写山峦总是重重叠叠,连绵起伏,乍看无路,而实际上它向着远方逶迤延伸;
岭树总是密密麻麻,云遮雾绕,乍看路断,而实际上路还在脚下,而其间正蕴含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尾联的重点在“清”、“白”二字,“清泉漾白沙”,自然没有“车马喧”时“尘埃不见咸阳桥”之乌烟瘴气。屡遭贬谪的诗人,不免要从心里发出“穷则独善其身”的呐喊。
基础自主学案
●词语积累
①鬼魅:鬼怪;喻指搞阴谋害人的人。
②觅食:指鸟兽到处搜寻食物吃。
③不羁:不受限制、拘束。
④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⑤摇曳:遥荡。
⑥映辉:照耀;映射。
⑦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⑧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⑨深邃:深奥的,深透的。
⑩迢遥:遥远。
●名句名篇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西风颂》)
来呀,我要创造出不可分离的大陆,/我要创造出太阳所照耀过的最光辉的民族,/我要创造出神圣的磁性的土地,/有着伙伴的爱,/有着伙伴的终生的爱。
(《为你,啊,民主哟!》)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雪莱(1792-1822),_______著名民主诗人。出身乡村地主家庭,1810年入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论学论文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
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
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
英国
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________年渡海遇风暴不幸船沉溺死。
雪莱是跟拜伦齐名的欧洲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文学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常任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又惯用梦幻象征手法和远古神话题材。
1822
其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有评论人间事物的长诗《仙后麦布》(1813),描写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情故事诗《伊斯兰的起义》(1818),控诉曼彻斯特大屠杀的政治诗《暴政的行列》(1819),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1820),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等。
惠特曼(1819-1892),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小职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编入《________》。惠特曼的创作分三个时期。南北战争前,他的诗歌主要是反对奴隶制和民族压迫,
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
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
大自然和______。
草叶集

这时期创作了《自己之歌》、《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等诗篇。南北战争期间,他激励人们投入反奴隶制战争,歌颂战争英雄,哀悼被刺的林肯总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诗集《桴鼓集》。战后,惠特曼的诗歌揭露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讴歌欧洲革命运动,赞颂人类物质文明。诗作有《神秘的号手》、《通向印度之路》等。在艺术上,惠特曼打破传统的诗歌格律,创造了“自由体”的形式,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
写作背景
1.《西风颂》
作为雪莱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一诗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意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构思完成的。雪莱在该诗原注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创作情况:“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我的预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由自然界的闪电雷鸣,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狂风暴雨。1818年诗人受到英国当局的迫害,曾被无理地剥夺抚养亲生子女的权利,悲愤地离开祖国,飘流异乡。
就在此诗创作前夕,英国又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的8万工人为争取生活权利举行示威游行,英国政府竟派骑兵镇压,致使15名工人被杀,400人受伤。身在异国的雪莱听此消息,愤怒地写下了《1815年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诗,抗议当局的暴行,向劳动者发出战斗的号召。《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
2.《为你,啊,民主哟!》和《从滚滚的人海中》
这两首诗均选自惠特曼的《草叶集》,诗歌描绘了一个新世界的轮廓,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美国的形象。诗中讴歌的就是当时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民主和自由的理想。诗人创造了一种不拘音节、不押韵脚的现代自由诗体,开创了一种近乎口语的散文化自由诗体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相关知识
《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其中的这样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
《草叶集》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
《草叶集》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课堂互动探究
1.《西风颂》这首诗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提示】 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上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
细节揣摩
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
2.如何理解《为你,啊,民主哟!》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
【提示】 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反复强调“我要创造”,这里自然不是物质创造,而是精神创造。诗人以疯狂的激情要在祖国的土地上创造民主。这种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诗人把男人之间的“爱”拓展到一种民主的视野:诗人不但关注他个人的体验,也把男人之间的“爱”灌输到他的人民、他的国家中去,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接受。这里展现了惠特曼在美国内战时的民主形象,而这正是惠特曼的伟大之处。
3.《从滚滚的人海中》开头一节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 在滚滚的大海中,两滴水相遇了;在滚滚的社会人生的大海(人海)中,两个人相爱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背景的阔大与两滴水、两个人作为个体的渺小,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尖锐对立,两个个体在无限阔大的背景中相遇的概率几乎为零。然而,由于两颗心的强烈吸引,他们毕竟相遇了。这不能不说是奇缘、奇遇、奇迹,因而显得极为珍贵,值得庆幸,值得珍视,值得赞美。这首诗的第一节“情人”向“我”的低语充分表达了这一情感。
4.有人说《西风颂》这首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如何理解?
【名师点拨】 这首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整首诗从头至尾环绕着秋天的西风作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然而读了这首短诗以后,我们却深深感受到,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
深度探究
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
尤其是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
5.《为你,啊,民主哟!》这首诗三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名师点拨】 如果说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的是用男人的爱去创造民主,那么在第三节,诗人则将这种民主的精神扩展到女人身上,让女人享受爱和民主。如果说,诗的第一节是狮子在咆哮和呼喊,那么到了第三节,这种强音却流露出无限的温婉,“为你,为你,我颤声唱着这些诗歌”,正是声音的这种变化,让诗歌收束在无穷的回响之中。
1.《西风颂》
(1)气势豪放,想象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时而陆地,时而天空,时而海底,常常把读者带进雄奇壮丽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疯女飘扬的散发,大洋深渊的花草在颤栗萎缩,摧枯拉朽,使人惊心动魄。
写作技法
(2)情景交融的特点。诗的前三节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后两节融入了诗人自我形象和主观感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由景入情,两方面联结得自然、巧妙。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彩。
2.《为你,啊,民主哟!》
浩大的想象,辽阔的背景,高昂的理想,火热的激情,是这首诗独特的魅力所在。
3.《从滚滚的人海中》
(1)视角独特。作者用两滴水的相遇来写在滚滚人海中两个人的相爱。
(2)情思激烈,意绪深沉,但语调平和,于浓烈之极归于平淡。
结构图解
●素材开发
万世的西风,袭卷过家破人亡的山河,吹起过落魄之人皑皑的白衣。徘徊在人世的西风,你的飘逸,见证了多少踽踽独行的身影,慰藉了多少迁客骚人,多少思乡忆故的情愁?
是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吗?夫婿已去,“物是人非事事休”,西风的味道,是苦,是涩,是离愁?
写作素材积累
是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太白吗?你的故事,有多少屈辱和哀愁?友人已去,夜郎的西风,能带走你点点铭心的友谊吗?
是那“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乐音”的雪莱吗?你的理想曾让多少人奋勇前行!
●精彩运用
消逝,凄美了生命
春蚕自缚,满腹愁丝,生为吐丝,吐之既尽,亡而成工。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随火流,泪流既绝,化而为烬。
消逝,凄美了生命。
抬头,摘下一片枯叶;弯腰,拾起一瓣落红;向前,是老屋前的残垣断壁;回首,是破庙中的冷香锈钟。
开宝八年,他被押到汴京。大军兵败的喧嚣化成无声冷月,剜痛了他干涸的泪眼。昔日,那个只愿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南唐后主,今日面对消逝的繁华,独上西楼,月如钩,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一个男人,一个国君输了天下,失去帝王的头衔却成就了五代词的繁华,这不是消逝,而是亘古。
雪莱悄悄地走进了大海。从此,他以海为家,以船为家。他潮湿的口袋里一边装着诗集,一边装着济慈的春恋。
西风哦,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雪莱消逝了的拷问。是啊,我们的生命中布满荆棘,世俗的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刺痛我们的心。世界有时仿佛是贝多芬无声的音乐,海伦黑暗的世界。而爱与真理的伟大让雪莱行走天涯,在消逝中寻找永恒。
于是有了《西风颂》,有了《致月亮》,有了《无神论》。
雪莱用他温柔的声音串上优美的文字编织凄美的神话,让忙碌的人们擦干婆娑的泪眼,解下心灵沉重的枷锁。
你可曾将凋零的谢花,也学黛玉悲悯地为它洒土,却忘了“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可曾伤神于自己的成长,迷惘于骆一禾的麦田却忘了我们的心灵正在空虚中洗尽了铅华。你可曾疲惫于世俗的尔虞我诈中,却忘了生命终究在消逝中直立成丰碑永垂不朽。
当我们的生命犹如落蕊般随风一点点消逝时,不要流下感怀身世的泪水。因为星星的眸子依然璀璨。
《创世纪》中曾记载亚当徜徉于伊甸园不肯露面,上帝问道:亚当在哪里?
亚当噤而不语。
如果是我,我会站起来说:
上帝,我在这儿。不比一个凡人好,不比一个凡人差。
在消逝中我看到了亘古。一首被凄美了的诗。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踏雪寻春
牛宪纲
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
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
当比三毛更三毛。
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摄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赏评】 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本文着墨成趣,妙在一个“趣”字。雪未消融冰未净,却有寒鸭戏春晴。此时踏步荒郊,于冬之静默中探寻春意朦胧,个中滋味,怎一个“读”字能解。倒不如脱迹于凡俗,心随文走,陪同作者做一次轻快单纯的陌上行,于清风徐来之际,感受野草返青的欣喜;
在积雪蓬松之中,攫取苇心坚守的秘密。本文并未落笔于春阳春景,却达到了以冬衬春的绝好效果,再加上略带俏皮的文笔,委实让人读来心向往之,乐难自弃。甚至,连心中隐隐的嫉羡也如返青的种子一般,于无声处潜滋暗长。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