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单元概述: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酒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时空坐标
3、课标要求
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单元知识体系
5、主干知识:
考点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难点突破】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
1.含义: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来“救亡图存”的思想。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在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提出,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两大思潮。
2.代表:张謇、张东荪等。
3.兴起原因
(1)甲午战争使民族危机深重,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主张通过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
4.实践:
(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相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政治进行了不懈斗争。
5.评价
(1)积极作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活动与主张反映了其阶级利益和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它为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2)局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商业就难以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就不可能实现。
【知识拓展】
1.张骞和张謇:张骞(西汉时期)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张謇(清末民初)提倡“实业救国”,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一战时期,迎来“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三个一:一个人物——张謇;一个口号——“实业救国”;一个企业——大生纱厂。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代特点决定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所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考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2.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考点三 近代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北大,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同时兴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
考点四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2.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国人创办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近代文化事业发展。
【易混易错】
1.严复:“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在评价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
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3.科举制度形成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发展于唐朝,废除于清朝光绪帝时期,共存在了约1 300年。
【拓展延伸】
考点五 文学艺术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
文学 鲁迅 (1)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2)《阿Q正传》,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茅盾] 代表作《蚀》三部曲、《子夜》和《林家铺子》等他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大变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美术 齐白石 (1)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风与淳朴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将诗、书、画、印等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2)擅长绘画花鸟草虫,画作大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墨虾》等
徐悲鸿 (1)熟悉中西画法,以西洋写实主义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2)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冼星海 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和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聂耳 (1)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影 赵丹、周璇等 20世纪初,西方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他们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拓展延伸】
1.鲁迅《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
2.《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考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21年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顽强挣扎。其获得发展良机、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2—1919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被称为“短暂的春天”,对应图中②段,故选B;①段对应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A错误;1919—1927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挫折,③段错误,排除C;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后,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沉重打击,陷入困境,因此④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D错误。
2.(2021年河南中考真题)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A.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维护了封建统治
C.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企业的创办,促进了新型社会阶层的出现,即民族资本家为资产阶级,近代产业工人为无产阶级,故选择A;近代企业的创办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对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冲击,新的生产关系意味着新的阶级的出现,新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会和旧的阶级产生冲突,所以近代企业的创办不仅没有维护了封建统治,反而冲击了封建统治,故排除B;拉开了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故排除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社会性质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才彻底改变,所以近代企业的创办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排除D。
3.(2021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真题)张謇被赞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当年,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商务印书馆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选项C符合题意;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的,A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B排除;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D排除。故选C。
4.(2021年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了1912年-1920年大生纱厂利润大幅增长,经营良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西方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C;实业救国思潮、张謇的个人因素以及中国民国的鼓励措施也是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ABD。
5.(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 ; 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大发展,故D符合题意;1895年后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强在华企业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不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二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6.(2021年湖南湘潭中考真题)以下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
B.新式婚礼取代传统婚礼成为主流
C.公众场所已无传统长袍马掛的身影
D.即使在偏远乡村,过年也不再向长辈头行礼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即使是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反映出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因,A正确;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B;CD项太绝对,排除。故选A。
7.(2020年贵州遵义)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政府倡导的社会生活习俗新风尚,最早可能出现于
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中华民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8.(2020年福建)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
民主政治确立 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反映了人们服饰的变化。结合课本所学,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这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C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人们服饰的变化,与ABD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考点三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9.(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到1915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学科分类覆盖已经越来越全面,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明显增多。因此,题干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提到了专科学校的数量,没有涉及学校分布和学制问题,排除AD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与题干“科技人才增多”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10.(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20世纪初,清政府统一全国学制,“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当时中国教育
A.开始出现新式学校 B.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
C.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D.举起民主、科学旗帜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但在教学内容上“仍以忠君和尊孔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内容”,因此20世纪初,中国教育呈现出新旧并存特点,故B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故A错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思潮,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科学旗帜,故D错误。综上答案B。
11.(2020年云南昆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答案】D
【解析】
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D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A排除;北洋西学堂于1895年在天津创办,B排除;南洋公学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C排除。故选D。
考点四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2.(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中华书局 D.商务印书馆
【答案】D
【详解】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3.(2021年云南昆明中考真题)1897年近代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个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新华书店 D.生活书店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近代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A符合题意。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故B不符合题意。新华书店于1937年成立于延安,故C不符合题意。生活书店创建于1925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2021年海南中考真题)它创自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保存时间最长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它创自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保存时间最长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所以A符合题意;《大公报》创立于1902年6月17日 ,时间不符,所以B 不符合题意;《新闻报》创刊于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时间不符,所以C不符合题意;《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理论早期刊物,时间不符,所以D不符合题意。
考点五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15.(2020年湖北黄冈)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毕业歌》、《黄河大合唱》响应了时代的号召,具有时代性特色。“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体现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商业与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没有体现广告策划与营销有新的创意,故排除AC项;实业救国思想的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故排除B项。故选D。
16.(2020年黑龙江龙东)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作品是
A.《黄河大合唱》 B.《英雄交响曲》
C.《义勇军进行曲》 D.《毕业歌》
【答案】C
【解析】考查点:《义勇军进行曲》。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C项符合题意。A项《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所创写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7.(2020年宜宾)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乾隆时期正式形成 B.剧目单一脱离现实
C.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D.仅受统治阶层喜爱
【答案】C
【解析】
考查点:京剧
解题思路: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道光帝在位时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故C正确;A错误;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故B错误;京剧是流传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粹”,深受人民的喜爱。故D错误。故选C。
18.(2020年广东)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C正确;图片中是劳动人民的形象,没有体现神秘气息,A排除;“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与当时创作背景无关,B排除;《愚公移山》反映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搬运大山的故事,与农耕无关,D排除;故选C。
考法一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019·云南西双版纳 中考模拟)造成下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艰辛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 B.国内政治环境不稳定
C.我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战争频发,社会动荡
【答案】C
【解析】依据示意图并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特征是比较落后的、发展短暂而曲折、发展不平衡。出现以上总特征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这是由我国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019·苏州市平江中学校中考模拟)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南京条约》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的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了中国出口大幅度的增长
【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1885——1911年”,通过表格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晚晴政府的进出口不平衡存在着贸易逆差的严重问题,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项符合题意;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材料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来。A项不合题意;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通商口岸,有利于西方列强在中国商品的倾销。但是与表格时间不符,B项不合题意;一战是1914年开始的,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封建主义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发展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经济发展就衰退下来。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4.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属于近代企业,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对近代企业具有抵制作用,而近代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自然经济,故1为自然经济;外资企业和民族企业具有竞争关系,列强利用在华攫取的特权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另外外资企业追求利润,刺激了民族企业的产生发展,民族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2为外资企业,4为民族企业;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发展,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支持之下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又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3为洋务企业。故1234分别为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要求,排除,故选B。
5.观察如图,对该图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注: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D
【解析】依据示意图分析可知,1872—1894年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数据与1895年—1913年的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外国资本由1872—1894年阶段是民族资本的大约3倍,到1895年—1913年阶段缩小到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比例大约为9000万元和11000万元,因此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图片显示1872—1894年和1895年—1913年两个阶段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的都有差距,表明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但从题干图片看,民族资本从1872—1894年的资本大约1000万元到1895年—1913年的大约9000万元,表明民族资本有较快的发展,因此对该图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强”和“求富”的运动。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年份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工厂数 33 34 29 23
材料三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经济上有什么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
(4)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答案】(1)①诱导了一批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没有触动封建根基)。
(2)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3)轨迹: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4)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强”和“求富”的运动可知,洋务运动诱导了一批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最终失败;
(2)第一问依据图表信息: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从1912年到1918年逐年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可知,荣氏家族企业发展轨迹是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
考法二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7.(2020·商水县希望中学初二期末)下图是丰子恺的漫画《某父子》。对这种情景的理解较全面的是
①在社会习俗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习俗改变的程度不同
③习俗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民国时期出现追求自由平等新风尚
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依据漫画《某父子》场景,儿子穿的是西装,留着短发;父亲穿的是清朝的马褂,梳着辫子,两个人带的帽子也不同。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图片反映了在社会习俗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反映了民国时期出现追求自由平等新风尚;父子穿着不同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习俗改变的程度不同;从年轻人的改变,老年人还保留着以前的习俗,说明习俗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8.(2019·广东惠阳 中考模拟)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
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 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
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 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可知婚俗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材料没有反映出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和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
9.(2019·河南镇平 )下面两幅图片体现的主题反映了近代中国
社会生活的变化 B.出行方式的变化
C.经济领域的变化 D.教育文化的变化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电车、汽车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所以两幅图片体现的主题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2020·四川成都 初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
(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案】(1)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成中山装
(2)由清朝“大人”、“老爷”的称呼,孙中山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先生”、“君”称呼。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3)女人不缠足;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到中国人消费方式的改变,使中国人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均发生重大改变;西方风味的食品渐被国人接受;西式建筑的引进,使近代中国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任答一点);西方侵略打开了中国大门,冲击了传统风俗,带来了西方文明;民众热衷追求西方文明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观察材料一图片中的认为,可以看出左边的人物是长发辫,穿的是长袍马褂,右边的人物是短发,穿的是中山装。由此可知,发型由长发辫变成短发;服饰由长袍马褂变为中山装。
(2)依据材料二的: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为了改变落后的社会习俗,民国政府废除了“大人”“老爷”等称,政府职员改称职务,民间普遍称呼改为“先生”“君”。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在称呼方面发生的变化体现了在思想上尊卑等级观念已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3)材料二涉及的是社会习俗在称呼方面发生的变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男士流行西装和中山装,女士穿新式旗袍。新式婚礼开始在中国出现。近代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西方近代文明的传人,民国政府的推动。
(4)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不应该学社会上的成年人去染发,应该保持朴素的外在形象,不应追求所谓的“时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考法三 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1.(2020·广东韶关 初二期末)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题干《1908年北京故事》,结合课本所学,清政府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改革愚昧落后的习俗,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出现了文明简单的握手、鞠躬礼。①②④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1898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最高学府,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③项说法正确。C项不合题意;革命党人多剪辫子,反抗清政府,所以题干中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⑤项说法正确,A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2.(2020·北京东城 初三二模)下图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上海制定的《私塾改良应用书目表》,可见当时上海小学课程包括读经、国文、历史、地理、格致、算术等科目。以上信息反映了清政府
不断发展科举制度 B.推行近代新式教育
C.积极鼓励出国留学 D.强令革除社会陋俗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中“上海小学课程包括读经、国文、历史、地理、格致、算术等科目”可见,这次改革的课程中设置地理、格致和算术等科目属于西方的科学技术课程,体现出清政府推行近代的新式教育。故B符合题意;1903年清政府开始废除八股文,说明科举制接近走向末路,排除A;课程的设置体现不出政府鼓励出国留学,排除C。图片主要体现的是教育改革中课程设置的信息,没有体现出社会陋习的革除,排除D。故选B。
13.(2020·广东潮南 初三学业考试)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建立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1898年 光绪帝在变法中开放言路
1911年 武昌新军打响反清起义第一枪
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发展 B.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缩影
C.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中国思想自由的展现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运动的成就,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近代化,1898年光绪帝在变法中开放言路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主张政治变革、实行君主立宪,1911年武昌新军反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因此上述内容的主题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缩影,B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AC只是对应题干的部分内容,排除;近代中国总体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思想自由,D排除。故选B。
14.(2020·广东高要 初三一模)如下表是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关于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数据。其中1906年至1912年出现学生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加快发展近代教育 B.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考试为官的科举制的废除导致读书人数的减少
【答案】D
【解析】据“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至1912年出现就读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显著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D正确;清政府加快发展近代教育是表象,而非主要原因,A排除;鸦片战争以来,近代西方思想已经在中国传播,时间不符合题意,B排除;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时间不符合题意,而且辛亥革命也并没有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排除。故选D。
15.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而且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可以说,他创办的私学,扩大了招生范围,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束缚,适应了“文化下移”的要求,县有历史的进步性。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人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以致没能产生如同期的西欧在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近代科技成就。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四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1949年《共同纲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孔子对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这一贡献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科举制开创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科举制是公平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八股取士有哪些消极影响?
(4)从材料四中的清朝《奏定学堂章程》可以看出,清朝的课程设置和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国教育发展有何变化趋势?
【答案】(1)兴办私学。打破了教育垄断,促进了教育公平。(意思相近即可)
(2)隋朝。因为它坚持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意思相近即可)
(3)禁锢了人的思想,压制了人的创造力;忽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4)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增加了外语;增加了财经、法律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5)内容不断丰富;越来越趋于大众化;越来越走向公平;等等。(2分,任答一点得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解析】(1) 从材料一的“在孔子的私学中,纯属贵族出身的弟子寥寥无几,多数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而且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可以看出孔子对教育做出了的重大贡献是兴办私学。分析材料一的“他创办的私学,扩大了招生范围,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束缚,适应了‘文化下移’的要求,县有历史的进步性。”可以概括出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教育垄断,促进了教育公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因此,科举制开创于隋朝。分析材料二的“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概括出科举制是公平的制度的原因是:坚持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
(3) 根据材料三的“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人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以致没能产生如同期的西欧在天文、数学等方面的近代科技成就。”可以概括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有:禁锢了人的思想,压制了人的创造力;忽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4)分析材料四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可以看出外语、几何代数、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的学生增加,也就是说增加了自然科学内容;增加了外语;还增加了财经、法律内容。因为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课程设置和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5)从孔子兴办私学,到科举制诞生,再到明朝的八股取士,最后到清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所学的内容不断丰富;越来越趋于大众化;越来越走向公平、公正等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解答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需要从不同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得出答案;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的课程、课时;解答第五问的关键是综合,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情况,得出内容不断丰富;越来越趋于大众化;越来越走向公平等结论。
单元总结与复习: 月 日
单元知识体系航
中考真题演练
小专题突破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