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总结与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总结与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3 22: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时空坐标
2、课标要求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3、主题知识
史前时期 早期人类 元谋人 元谋人(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 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比较
山顶洞人
文明起源 农耕居民 河姆渡人 1.原始农业发展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比较
半坡居民
传说人物 炎帝 1.阪泉之战,炎黄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后,形成华夏族,海内外华人称为“炎黄子孙”。2.炎帝和皇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3.炎帝的历史功绩: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lěi sì],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4.黄帝的历史功绩: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另外,仓颉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螺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黄帝
尧 1.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2. 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且三过家门而不入。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大公无私、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考点一 北京人
1.(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半坡人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头像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一20万年,故选B;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丁村人距今20万年,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21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A.定居生活 B.学会用火 C.饲养家畜 D.种植粮食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德国,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B正确;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生活在原始山洞中,不是定居生活,排除A;北京人不会饲养家畜、种植粮食,排除CD。故选B。
3.(2020年贵州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答案】A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能够得出这个结论的是A发掘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
故选:A。
考点二 原始农耕生活
4.(2021年连云港中考真题)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D
【详解】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
5.(2021年南京中考真题)“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答案】B
【详解】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综上故选B。
6.(2021年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期间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故C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AB项;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D项。故选C。
7.(2021年福建中考真题)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以印证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种植水稻,故A正确;遗址除了稻谷稻草,没有发现其他物品,所以佐证不了河姆渡居民产生物品交换、使用青铜工具、推广“牛耕技术,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8.(2021年江西中考历史)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能够制作彩陶,故B正确;河姆渡人房屋类型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故A错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出现了甲骨文,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9.(2020年江苏苏州)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由地点可知是黄河流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C正确;元谋人遗址发现在云南元谋县,A排除;北京人遗址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B排除;河姆渡遗址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排除;故选C。
考点三 远古的传说
10.(2021年成都中考真题)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
【答案】A
【详解】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符合题意;BCD项与“人文初祖”称号不符,排除。故选择A。
11.(2021年重庆中考真题A卷)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答案】C
【详解】据题意可知,图示文物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吻合,二者能够相互印证,说明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故选C;传说和神话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历史,排除A;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传说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考古发现,排除D。
12.(2020年江苏淮安)“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启和商汤
C.老子和孔子 D.项羽和刘邦
【答案】A
【解析】考查点:炎帝和黄帝。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可知,材料反应的是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A正确;夏启、商汤属于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王,不属于原始部落时期,B错误;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与材料不符,C错误;刘邦、项羽是秦末农民军领袖,最后刘邦成为封建王朝汉朝的开国国君,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考法一 归纳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1.(2020·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开区中学七年级期中)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文物有
①两颗门齿化石②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打制石器③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
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元谋人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古老的原始人类,元谋人生活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会打制石器。在新石器时代才掌握了磨制石器,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技术。所以④不属于元谋人时期的文物,其他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②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③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过着群居生活 ④北京人懂得使用石器和火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详解】根据“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可归纳出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北京人懂得使用石器和火,①④符合题意;根据“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可归纳出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过着群居生活,③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项排除。故选择B。
3.(2021·安徽七年级单元测试)《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可以判断,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半坡原始居民会种植粟;题干没有涉及北京人的面貌特征。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2021·山东德州市·九年级二模)参观博物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是某同学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展品。据此判断,当时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
鹿角铲距今约1.4万年1975年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它是用裁断的虎角制成。先在我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的45度的刃口,再加以磨制。
已掌握磨制技术 B.能够制造瓷器
C.从事农业活动 D.会使用牛耕地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再加以磨制”可知,这体现出已掌握磨制技术,故A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不能能够制造瓷器,故B不符合题意;一点四万年还处于旧石器时代,不能从事农业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春秋时会使用牛耕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法二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异同 【重难点】
5.(2021·广东揭阳市·七年级期末)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面鱼纹彩陶盆、骨耜是半坡原始就的成就;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成就,他们都是农耕文化,故D正确;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发明的,不属于农耕文化,③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
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考古遗址、遗迹见证了我国长江流域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据此,可得出原始农耕文明具有的特征是
①开始过定居生活 ②出现农作物的种植
③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家畜饲养业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河姆渡人的房屋属于干栏式建筑,它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表明河姆渡人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图二中出土的水稻种子表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长江中下游成为亚洲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图三为猪纹陶钵,表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这三幅图片都说明河姆渡人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但无法得出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本题选D。
7.(2021·陕西咸阳市·七年级期末)李明同学在研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时,收集到了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见下图)。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都出现在长江流域
②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
③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④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详解】根据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①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 农作物主要是粟,②不符合题意;图一、图二居住场所的不同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③符合题意;根据图二“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考法三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8.(2021年重庆B卷中考真题)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推行了禅让制
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主持治水有功
【答案】A
【详解】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故选A;尧舜禹推行禅让制,B错误;C是炎帝,排除;D是禹的功绩,排除。
9.(2021·福建宁德市·七年级期末)传说,炎帝发明耒耜、陶器、天文历法等,黄帝发明弓箭、水井、衣裳等。这些传说
A.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B.体现炎黄是部落的首领
C.再现了真实可靠的历史 D.说明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传说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天文历法等。相传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反映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所以A项符合题意;BD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传说不是真实可靠的历史,只有经过考古发掘能验证传说的才是真实的历史,排除。故选A。
10.(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印证这些传说真实性最可靠的依据是
A.被人们熟知并传承 B.文献记载
C.能够在网上检索到 D.考古发现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炎黄传说,而非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程度更高,故D符合题意;被人们熟知并传承,带有一定了虚假性,故A不符合题意;文献记载含有人文主观色彩,故B不符合题意;能够在网上检索到未必是真实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2021·河南九年级其他模拟)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认为,中原地区的部落领袖黄帝的妻子螺祖发明了养蚕綶丝技术。下图是在获得202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这件艺术品的出土,可以证明
A.“嫘祖始蚕”之说确有其事 B.中国丝质技术领先世界
C.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 D.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精细
【答案】C
【详解】据材料“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出土的我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牙雕蚕,其形状类似家蚕叶丝”可知,距今5300年左右我国就有骨质蚕雕艺术品,可见养蚕缫丝技术起源很早,说明了中国的农桑文明已经起步,C正确;材料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但不能证明“嫘祖始蚕”之说,A错误;材料只能证明我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但未涉及其在世界的地位,B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的信息,D错误。
考法四 尧舜禹的禅让制
12.(2021·贵州遵义市·七年级期末)《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
A.推举自己的亲人 B.推举有才能的人
C.推举贤德的人 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可知,材料反映的“禅让制”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推举贤德的人,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禅让制”中推举首领的原因,排除。故选择C。
13.(2021·河南洛阳市·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中,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如下图标题的是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世袭制的形成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尧、舜、禹三者之间的传递关系是贤德之人,结合所学可知,选举贤德之人进行领袖之间的传递,这属于禅让制,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炎黄,故A不符合题意;华夏族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世袭制的核心是血缘,而非贤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2021·北京海淀区·九年级期末)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汲取教训,勇于创新,因此《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再治水的精神是勇于创新。选项B符合题意;公而忘私,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A排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与题干内容不符,CD排除。故选B。
考法五 化石在考古研究中的地位
15.(2021·广东茂名市·七年级期末)下列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 B.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C.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D.化石是复原北京人特征的重要证据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粗大,额骨突出,鼻骨扁平,前伸,能够直立行走,都是从北京人的化石分析得出的,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题干无法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2021·山东潍坊市·七年级期末)福建省东山县海域发现了1件人类遗骨右侧肱骨残段,该化石由东山县博物馆馆长陈立群于1987年1月21日发现,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尤玉柱、张振标鉴定,命名为“东山人”。材料说明研究远古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科学推断 B.史籍记载 C.化石 D.DNA检测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福建省东山县海域发现了1件人类遗骨右侧肱骨残段,该化石……鉴定,命名为‘东山人’”可知,题干说明研究远古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C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科学推断、史记记载、DNA检测的内容,排除ABD,故选C。
考法六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17.(2021年湖南湘潭中考真题)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答案】B
【详解】根据“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可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B正确;没有比较是谁更先进,排除A;CD项都太绝对,排除。故选B。
18.(2021·四川遂宁市·七年级期末)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A.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 B.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C.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答案】D
【详解】题干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大意是说华夏民族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演化而来,自远古时代以来,各民族杂居融合,相互往来,去除了各自差异,留存了共同之处,逐渐演化形成一个民族,也就是后人所谓的华夏,因此材料说明了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故D符合题意;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单元总结与复习: 月 日
单元知识体系航
中考真题演练
小专题突破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