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步骤
四、说教学设计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与了解: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万隆会议。
(2)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 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下一页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 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法指导方面
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下一页
4.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返回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2.说学法
3.说学情
返回
三、说教学步骤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阅读材料分析理解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 课堂练
习 提出研究性课题
返回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
(二)讲授新课
一、国际环境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三、开拓外交新局面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下一页
(三)总结
(按黑板的板书进行总结)
(四)练习反馈及提出研究性问题
(五)教学反思
返回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
提出: 1953年中印两国谈判
目的:为了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背景
下一页
时间:1955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会议主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
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
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