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4 20:4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夸 父 逐 日





羿






女娲造人
思考、思考: 由《女娲造人》这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好奇
课题解说
读课文,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女娲造人的原因?
2.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3.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
卷七十八:《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跟绳子放到 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译文:
在《风俗通》里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基础上,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女娲造人的动机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 ……
想 象
造人过程:
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
学以致用:
1、引导: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可以详细生动地描写事件的过程,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2、要求: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事件全过程
我们的探讨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象
大胆奇特
想象
真实合理
我们的探讨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感受母爱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她给她心爱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感受母爱
质疑释疑
女娲造人的内容违背了科学,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造这个故事?今天学习它是否有意义?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以想象和幻想的结果。
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想象、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人同形共性。
神话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