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美术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教材以“旅行途中小蝌蚪们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为发散点,引导学生思考”还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让学生在看似随意的创作中体会小蝌蚪旅行在形式发展方面的多种可能性。针对低年级学情,教材从儿童的绘画心理出发,借以小蝌蚪旅行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故事中对蝌蚪这一点状物的组合形成感性认识和再创作。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中,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以相似形的组合为主要表现元素的表现性绘画课,通过教学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识,理解并进行绘画创作。但更根据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相似形的组合随意而有趣、多样和多变的绘画基本训,柔化处理知识问题,使得学生在充满意趣的学习活动中,表达源自故事和绘画带来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形式进行创造表现。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相似形组合的基本知识,能作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遵守纪律,团结协助及安全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学习重难点:
1、相似形的组合与绘画。
2、根据绘画所表现的情景进行再创作。
五、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自主创作,在两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感情的投入,又要考虑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活动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组合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大胆表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应发挥情趣性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在充满童话的日意趣中愉快地参与学习。
教学用具:
教师:范画、图片、画笔、纸张等。
学生:画笔、纸张。
六、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大脑袋,长尾巴,
儿时无腿水中游。
后腿伸,前腿到,
跳来跳去找妈妈。
(设计意图:以学生好奇,爱动脑的儿童特性出发,以简单易猜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引导学生掌握小蝌蚪的形体特征。)
2、揭示课题并板书:
10、小蝌蚪
(二)初步感知、了解结构。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张排列不同的点点图片,哪张更整齐?哪张更有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的点点图片的活动中对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形成认识,理解并为后面的绘画创作打基础。)
2、魔术游戏:把点点图片通过添加尾巴的形式变成小蝌蚪。提问:
(1)谁见过小蝌蚪?
(2)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大脑袋,长尾巴。
(4)学生试着把圆点添画尾巴变成小蝌蚪。(教师巡视,找出学生不同特点的蝌蚪)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蝌蚪的画法,圆圆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画作小结:画尾巴时:(1)不能太长
(2)不能太短
(3)不能太粗
4、教师示范:摆着尾巴上下游,
勾着尾巴左右游,
拉直了尾巴快速游。
(三)创设情境、拓展思维
出示图片:池塘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蝌蚪。
1、小蝌蚪起床了,它们正在做什么呀?
师总结:哦!小蝌蚪起床后各自做着自己的事。
2、吃完早点后,他们决定一起到小河里去旅行,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开始了?提问:小蝌蚪出去旅行了,他们的队伍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师总结:有团队精神,小蝌蚪聚在一起,队伍很整齐,没有掉队的,离队的。
3、小蝌蚪遇到了从天而降的枯树枝,怎么办?往不同的方向逃避,队伍散开了。
4、提问:你猜猜,继续旅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特别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完成图一到图三的续编,把故事交流完整,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下面小组合作进行创作绘画做好铺垫。)
(四)自主表现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到两张作品。
2、对比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回答:池塘里有许多(有趣的、可爱的)小蝌蚪。一群小蝌蚪在( ),另一群在( ),还有几只在( )。
(五)拓展延伸
把池塘里发生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10、小蝌蚪
大脑袋,长尾巴,
儿时无腿水中游。
后腿伸,前腿到,
跳来跳去找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