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测评(终评)试题
九年级(初三)组
(试题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 分钟)
一、倾听交流(20分)
听录音,回答问题。每则录音读一遍。
(一)听下面一段材料,完成信息判断1一4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红色”是全世界语言中最早被命名的颜色,常见于古文明国家的瓷器、壁画和建筑中。( )(1分)
2.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朱门”“朱衣”分别指的是古代的住宅服饰。( )(1分)
3.根据材料可推知,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等都是我国重要的红色资源。( )(1 分)
4.根据材料可推知,“红色基因”传承的革命精神应该包括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
航天精神,等等。( )(1 分)
(二)听下面一段对话,完成信息判断5一 6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对话中的男士即将开始一一次滑雪旅行,在这次旅行中他将使用新的滑雪板。( )(1分)
6.根据对话内容可知:近几年冬天天气干冷,今年四月山上却要下一个星期的雪。对此,女士感到很担心。
( )(1分)
(三)听下面一段科学知识,完成7一8题。
7.下列关于“失眠障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人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率过短属于失眠障碍。
B.失眠障碍不包括早醒、睡眠时间不足及周期性肢体运动。
C.失眠障碍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易激怒。
D.冲动性增加、物质滥用的风险升高是失眠障碍带来的后果。
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白天嗜睡是睡眠障碍的一种,会导致注意力警觉性及记忆力下降。
B.异态睡眠多出现在特定的睡眠时期或睡眠觉醒转换阶段,如快速眼动、梦游症等。
C.睡眠中反复、频繁的周期性肢体运动导致的自主神经激活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D.不宁腿综合征,是在安静状态下有动腿的强烈愿望,多发生于人睡前及睡梦中。
(四)听下面一则微信群规公告,完成9一 10题。
9.下列关于群规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这是一则“语文学科”讨论群的群规。
B.在本群内不许闲聊,只能讨论与本学科相关的内容。
C.本群成员须将在群内的昵称修改为“班级+学号”的形式。
D.本群设有固定的讨论时间,科代表负责协助管理本群。
10.下列关于“群内回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群内发通知,应尽快回复“收到”“明白”等确认信息,以避免误事。
B.“我懂了”“我了解了”这类肯定性反馈信息需要及时回复,以免造成误解。
C.“我想问一个问题”等开启话题的信息可以发布,以确定老师是否在线。
D.为提高讨论效率,“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等礼仪性信息不用发布。
(五)听下面一段材料,完成11一 12题。
1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甲骨文是三千多年来有连贯发展历史的汉字的源头。
B.现阶段甲骨文考释研究的过程需要运用到大数据、云平台。
C.当前,甲骨文的研究主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传统的研究方法逐渐淡化。
D.如今甲骨文研究进人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研究过程中还进行了多学科联合攻关。
12.在下面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包括:甲骨文、 、 。
(六)听下面一则小故事,完成13一14题。.
13.由这则小故事演变出的成语是 (2分)
14.写出这一成语的含义。(2 分)
(七)听下面一则短信,完成第15题。
15.概括这则短信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二、积累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 项是( )(2分)
A.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今年5月15日成功实现火星着陆。
B.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所有科学载核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
原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C.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
实施拓展任务。
D.在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火星车按照“七日一周期,一日一规划,每日有探测”的高效探测模势运行。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老师见小敏欲言又止,知道她有难言之隐的苦衷,就不再追问下去了。
B.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的新出土的栽培稻。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18.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有一个浓雾的早晨,我来到堤边。四处迷迷茫茫, , 。 , 。 , 。这是这一天最早的一只游艇。
①而后,一只船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②山和湖都不见了③欸乃一声由远而近④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⑤白色的空洞里隐隐约约有一个点子。⑥和悦耳的鸟声相应和
A.③⑥⑤①②④ B.②④③⑥⑤① C.②④⑤①③⑥ D.③⑥②④⑤①
1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安其居乐其业”语出《老子》。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诗基本三句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韵律上,“天、烟、前、圆、鲜、莲、
燕、暖”押同样的韵。
C.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魏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
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句中运用的标点符号都是正确的。)
20.“一问三不知”出自《左转》,下列对“三不知”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B.天文、地理、历史
C.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D.孔子、孟子、老子
21.下列对《水浒传》相关内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 个出场的是史进。
B.“火烧草料场”把林冲逼上梁山的是陆虞侯。
C.《水浒传》中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吴用。
D.“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的主人公是鲁智深。
22.将下面书法作品用简体字楷书工整地书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其作者。(2分)
23.将诗句与“文房四宝”用直线一 一对应。 (2分)
湛碧凝香徐作晕,镕脂转玉静无纹 笔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墨
千年岩璞斩新硎, 一片琳腴截紫青 纸
烘焙几工成晓雪,轻明百幅叠春冰 砚
24.根据下列诗词所抒发情感的相似点分类,可将 (只填序号)命名为《 》(诗集名);可将_____ (只
序号)命名为《_____ 》(诗集名)。(2分)
①《商山早行》②<月夜忆舍弟》③K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④K乡愁》
25.下面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四个体育项目的图标,任选其一,紧扣图标动态特征,并围绕一名中国奥运健儿,
展开联想,写一 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2分)
三、辨识填空(10分)
26.阅读下文,将最恰当的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10分 ,每空1分)
看 月
叶圣陶
住在上海“弄堂房子”里的人对于月亮的 ① (A.圆 缺隐现B.出神入化C.阴晴不定)是不甚关心的。
所谓“天井”,不到一丈见方的面积。至少十六支光的电灯每间里总得挂一盏。环境限定,不容你有 ②
(A.观察 B.关爱C.关心)到月亮的便利。走到路上,,还没“断黑”已经一连串地亮了街灯。有月亮吧,就像多了一盏灯。没有月亮吧,犹如一盏街灯损坏了,没有亮起来。 ③ (A.谁留 意这些呢 B.没有任何影响。C.没人留意的。)
去年夏天,我说不大能听到蝉声,现在说起月亮,我又觉得许久未看见月亮了。只记得某夜夜半醒来,对窗的收音机已经沉寂,隔壁的“麻将”也 ④ (A.停了脚B.歇了手C.住了音),各家的电灯都已熄灭,一道象牙色的光从南窗透进来,把窗棂印在我的被袱.上。我略微感到惊异, ⑤ (A.良久 B.许久C.随即)想到原来是月亮光。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我向窗外望。但是,一会几月亮就被云遮没了。
从北平来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待”得住。一切都这样 ⑥ (A.紧张B.紧凑C.慌张)。走出去很难得看见树木。诸如此类,他们可以举出一大堆。我想,月亮仿佛失掉了这一项,也该被列入他们在上海“待”不住的理由吧。假若如此,我倒并不同意。在生活的诸般条件里列入必须看月亮一项,那是没有理由的。清旷的 ⑦ 和高远的 ⑦ (A.视野理解力B.眼界观察力C.襟怀想象力)未必只能由对月而养成。把仰望的双眼移到地面,同样可以收到修养上的效益,而且更见切实。可是我并非反对看月亮,只是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罢了。
最好的月色我也看过。那时是在福州的乡下,地处闽江一折的那个角上。某夜,靠着楼栏直望,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亮,成为水银的洪流。江岸诸山略微笼罩着雾气,好像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月亮 ⑧ (A.升 B.停C.落)在高高的天空,非常舒泰的样子。从江岸直到我的楼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着,茫然一片白,但带点儿青的意味。不知什么地方送来晚香玉的香气, ⑨ (A.肯定B.必定C.也许)是月亮的香气吧,我这么想。我心中不起任何杂念,大约历一刻钟之久,才回转身来。看见蛎粉墙.上印着我的身影,我于是重又意识到了我。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幸再看几回,自然是愉悦的事, ⑩ (A.可是 B.虽然C.当然)前面我说过“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
[注释]
①十六支光:指16瓦。
四、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 ①突骑渡江初。燕兵②夜娖③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①檐:战袍。②燕兵:此处指金兵。③妮(chuó):整理。④金仆姑:箭名。
27.写出上片中描写精彩的战斗场面的句子并加以分析。(2 分)
28.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二)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①口,居是州,恒惴慄。其隙②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③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是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出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茂,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
①缪人:同“戮人”,被贬受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缪人”,“缪”同“戮”,耻辱。②隙:空闲。③其徒:其,我的;徒,同伴、朋友。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2)泉香而酒洌
(3)穷山之高而止
(4)是岁,元和四年也
30.用“/”给文中画曲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1 分)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2.这两篇游记中都有关于作者“醉态”的描写,比较两人醉态的不同。(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33.这两篇游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母亲的首饰盒
王开忠
几个月前回老家,在堂屋客厅里又看见了那只雪白的小盒子。盒子被弟弟每天擦拭,纤尘不染,光洁明亮。
这是母亲的首饰盒。四寸见方,外表白色。我左看右看,它怎么都不像一个首饰盒。一是样式不像,首饰盒一般玲珑精致,它却既大又笨;二是颜色不像,首饰盒多色彩艳丽,它却只有朴素的白色。母亲的首饰也很简单,就是逄年过节才戴的一对普通手镯,还有平时戴在头上的一个塑料簪子。装首饰的盒子当然就算首饰盒了,母亲叫它首饰盒,父亲也它首饰盒,所以在我们家,它就是名副其实的首饰盒了。
这个首饰盒在母亲去世后由父亲收藏,我们几个做子女的,谁也没有去动它、打开它。父亲病危时,把我和妹妹、弟弟叫到跟前,指着这个首饰盒,声音微弱地说:“这是你们母亲留给我的遗物,你们看看吧。”我掀开盒盖,里面除了那对镯子和塑料簪子外,还有两小一大的三张纸条。我先打开两张小纸条,上面分别写着“10元”和“30斤”。我瞬间明白了,这是乡里先后两次救济我家的钱和粮食。我心里一阵激动:母亲是重情重义的人,平时人家给的好处,她从不忘记,而且总是要我们不忘报恩。
我又打开那张大纸条,上面一笔一画,歪歪斜斜地写着三行字:“传友,我要走了....后事不要公家九济,简单埋了。共产党对我们有恩,给我们太多了,以后能不要九济就不要九济。开忠长大,叫他去参军。”
“传友”是我父亲的名字。母亲没念过书,识字不多,将“救”字写成了“九”字。看到母亲的字,我突然心酸起来,她的遗嘱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止不住泪如雨下。
母亲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原来身体很好,当过支前模范,听人说,她在全村妇女中做的“支军鞋”最多。可后来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活都压在了母亲身上,把身体给累垮了。乡政府看到我家确实困难,又考虑到母亲是支前模范,便先后救济了我家10元钱和30斤玉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善良而要强的母亲一直过意不去,几次说,这钱和粮食不该要。没想到,母亲当时还记了账,并把纸条工工整整地折叠好,珍藏在了首饰盒里。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常对几个孩子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村近百口人没有一寸土地,都是依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所以得名“租地村”。自从共产党来了,穷人分得了 土地,村民的生活才渐渐好起来。她要我们不能忘本, 还特意嘱咐我长大后去参军,保家卫国,决不能再让老百姓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母亲去世后,父亲一心抚养我们三个孩子,不管生活遇到多大困难,父亲都不愿意向国家伸手,怕添麻烦。我19岁那年,按照父亲要求、母亲遺愿,参加了解放军。参军第三年时,家中房子老到快要倒塌了,只能再建新房,可是盖房又缺钱。邻居对我父亲说,你是军属,找找政府,一定会帮忙解决困难的。可我父亲不愿意张这个口,最后是向亲友借钱,才把房子盖成了。后来又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一个多月,花了不少钱。一位好心的医生得知他是军属,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只要找到县里,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接济。父亲听了,还是摇头。
过去村里很多人都说他倔,称他为“倔老头”;也有人说他傻,叫他“傻老头”。我也认为父亲是一个只要面子不顾家的人。直到看见了这几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父亲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母亲的首饰盒,原来里面珍藏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直到看到了母亲的遺嘱,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倔”又那样“傻”.....
那天,看完首饰盒里的纸条,我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想起了去世多年的母亲,禁不住泪水奔流.....
从老家回来几个月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那只雪白的首饰盒,光滑洁净,明亮澄澈。我想,它将会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34.结合全文简析标题《母亲的首饰盒》的内涵。(3分)
35.画线句中母亲将“救”字写成了“九”字,由这一点你想到了什么 (2分)
36.本文所写内容跨度较大,作者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进行写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分)
37.简要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主要特点。(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1 分) .
别让掌声跑错方向
游宇明
需要给自己鼓劲的时候,人们往往潜意识地放纵自己,有我行我素的冲动,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无人喝彩的时候,请为自己鼓掌”,这两句话文字各异,意思差不多。
行走在世界上,带着自信上路,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自卑,最大的害处是使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和长处,总觉得事事不如人,连头发都长得不如别人黑,因而不自觉地放弃了努力。自信一些,相信努力的价值,相信梦想的力量,我们才可能找到自己的优势。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那些表面看来无限风光的人物,其人生往往都有不忍细述的B面。遇到挫折,自卑的人常常躺在地上不起来,放任风雨一日日地将自己掏空、腐蚀。自信的人不一样,他们坚信冬天是为春天准备的,咬着牙挺过去,明天的阳光依然足以温暖生命。
然而,自信还是一把双刃剑,用力适度,它当然只有益处;用力过度,自信变成固执,甚至自负、自恋,这自信非出问题不可。嵇康是曹魏晚期最具风华的士子之一,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不知让后世多少人倾倒。他通晓韵律,尤爱弹琴,其中琴曲《广陵散》自他去世后即失传。一般人可能才貌不一,嵇康却两者兼得,他身高七尺八寸,容貌出众,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大帅哥,要不也娶不到曹操的曾孙女。或许正因为自身条件太好了,嵇康一生恃才傲物,不将别人当回事。《世说新语》记载:钟会邀请当时的贤能杰出之士一起拜访嵇康,此时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秀帮他拉风箱鼓风。客人到后,嵇康连身都不起,更没有倒茶递水的意思,只是继续挥动槌子打铁,旁若无人,过了很久,也不与客人说一句话。钟会起身离开,嵇康问:“你听到了什么才来的 见到了什么才走的 ”钟会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两人自此结下梁子。后来嵇康因吕安事涉案,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盛怒之下,司马昭下令处死了嵇康。钟会因为个人恩怨陷害嵇康自然是可耻的,当严厉谴责,不过,嵇康的为为人处世未必没有问题。假若他在人际关系上少些自负、自恋,对当年的终会多一点善意与尊重,他晚年的结局 (或许 就)改写。
仔细想来,人至少在两个时候不能盲目地“为自己鼓掌”:一是操守方面出现迷失,一是事业方面踏入误区。比如一个人不尊老爱幼,而是唯我独尊;再比如一个学者抄袭别人的著作,熟悉的人已经公开表示不满,你难道可以“走自已的路,让别人去说”,或者“无人喝彩的时候,为自己鼓掌”吗 每个人做事业都有一个适合的区域,比如我青年时期特别向往做航天员,即使到了年过半百的现在,坐飞机都无形中涌起一种庄严感。但我有高血压、脂肪肝,当个大学老师、作家并无多少问题,假若非要“为自己鼓掌”,霸蛮地去当航天员,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生活是复杂的,我们给自己的掌声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对了,它才可能成为生命的推力。
38.写出本文阐述的观点。(2分)
39.从第四段中括号内选取使用正确的词语并说明理由。(3分)
40.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嵇康的事例。(不超过40字)(3分)
41.通过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3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材料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它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
材料二: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专家指出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专家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动手做、做中学,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演练,应该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材料三:
材料四:
专家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回归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材料五:
虽然研学旅行起步很晚,但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及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4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研学旅行是一-种教 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B.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旅游,还要在旅游中有课程的开发。
C.虽然我国研学旅行起步很晚,但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D.只有小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会认识新朋友,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43.根据材料二、材料四和材料五研学旅行的特点和意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明明跟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革命圣地,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并参加小组讨论,发表个人演讲,
这是一次研学旅行。
B.小红假期进行了研学旅行,其中包括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校园文化的活动。
C.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感受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教育;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
境界,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D.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并且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复兴。
44.仔细观察材料三的环形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 分)
五、运智巧解(10分)
45.猜字谜。(2分)
曹操有刘备没有,孔明有孙权没有。(打一字。)
46.仿照示例,写出正确答案。(4分)
示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7.习近平主席曾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自勉。词中有一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如果以这句
词作为一副对联的上联,下列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2分)
A.天高海阔,任由鹰飞鱼跃 B.寒暑易节,不坠青云之志
C.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D.高山远路,须存家国情怀
48.逻辑推理题。(2分)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我就去。
以下推论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丙两个人去了
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
D.四个人都去了
六构思表达(50分)
49.想象自己是冬日里做雪挺立的一株松树,写一段文字,表达坚韧顽强、傲骨峥嵘的品质。(150 字左右)( 10分)
5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40 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要求:(1 )围绕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