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两首》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1 18: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两首》说课稿
确定目标
(一)课标摘引: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标解读:
依照教研室要求,我分六步对所摘引的课标进行了分解,简述如下: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 朗读 领悟
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 内涵 有益启示
第三步扩展行为动词: 朗读 说出 交流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在教师指导和充分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
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准确 流利 有感情 真诚 流畅
第六步确定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和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准确说出两首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3、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真诚、流畅地说出自己获得的人生启示。
需要说明的是:诗歌的教学,按常理说,除了感情朗读和领悟诗歌内涵,语言的品味与赏析是必不可少的。但愚以为:本课是两首外国诗。如果说译后的小说还能读出点情节,那么,由于文化背景的迥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别,译后的诗大多只能留下思想了。 “诗歌是不可译的”。如再做语言的赏析,就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嫌了。加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与成长”,而第4课《诗两首》就是用充满哲理意蕴的文字引导学生们思考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因此,我舍弃了对语言的赏析,专注于对诗歌内涵的分析,以期学生能有所获。
落实目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聆听老师朗诵一首汪国真的《选择》: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走了很长/ 可还是看不到风光/ 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很彷徨/没有风帆的船 /不比死了强/ 没有罗盘的风帆/ 只能四处去流浪/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选择之于人生的重要。是啊,我们时时事事都在选择之中,选择取舍、选择得失、选择进退、选择好坏、选择对错、选择美丑。可以说人生就是选择。选择不同,人生之路也会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去分享他对选择、对人生的感慨。(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初步落实“目标1、2”)
1、读准字音,扫除障碍(投影展示,抽查学生。)
幽寂 绵延 荒草萋萋
2、读准停顿和重音(先请学生读,再让大家点评,最后投影展示并齐读)
3、朗读诗歌,思考并填空:
作者借写______________的道路来表达对_____________的思考。
(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为下面的具体分析做准备。
答案:自然界 人生之路)
(三)悟诗歌,理解内涵(继续落实“目标2”)
自由朗读诗歌,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1、面对两条路,诗人做出选择时是轻松的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心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诗歌的前3节,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并初步探究诗歌的主旨。)
明确:诗人并不轻松。诗歌的前3节分别描述了诗人面对选择时伫立思索——艰难选择——惆怅留恋的心情。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诗人对未选择的那条路充满好奇和留恋。但是人生的短暂只允许我们有一种选择。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这是全诗的难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恰当点评)
明确: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作答: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
(四)评诗歌,畅谈收获(完全落实“目标2、3”)
1、小组交流:读了这首诗,你都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分享?(目的是引导大家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继续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象征手法”。也许会有学生发现诗歌中淡淡的宿命意味。这是正常而且难能可贵的。教师应该本着求真的态度予以肯定,并及时引导大家用谨慎、独立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选择。而不应该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
2、教师小结:大家独具慧眼,见解深刻。这首诗歌运用象征手法,从丛林之路跃至人生之路,寄寓着无限人生感慨。人生就是由无数次选择构成的。那么人生也会因为选择造成无法弥补的差异:幸运与不幸,快乐与悲哀,希望与渺茫……但,这不正是我们多彩的人生吗?请大家再次感情朗读诗歌,相信一定能读出人生的厚重来!(至此,第一首诗在朗读声中结束。)
明确过渡:既然人生之路如射出之箭,一旦选择就无法回头,那么,如果我们选择的道路充满艰辛甚至不幸,我们该如何面对?后悔?彷徨?妥协还是面对?看,普希金已经坐在那里,微笑着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了。(板书课题)
(五)读诗歌,整体感知(初步落实“目标1、2”)
1、读准字音,扫除障碍(投影展示,抽查学生。)
忧郁 瞬息 怀恋
2、读准停顿和重音(先请学生读,再让大家点评,最后投影展示并齐读)
3、朗读诗歌,思考:你能结合诗人的经历解释一下“欺骗”一词的含义吗?
(目的是引导学生熟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为深刻理解诗歌内涵打好基础。)
明确: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幽禁期间所作。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这首诗就是诗人为邻家15岁的女儿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欺骗”是指生活中的苦难和逆境,也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六)悟诗歌,理解内涵(继续落实“目标1、2”)
自由朗读诗歌,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1、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是诗歌中的具体语句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学着用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探究诗歌主旨)
明确:表现了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结合自身经历畅谈感受。(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会借助生活阅历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另外,一定会有学生喜欢最后一句诗“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结晶,教师应及时补充和总结。)
(七)评诗歌,畅谈收获(完全落实“目标1、2、3”)
1、一般而言,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目的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直抒胸臆、和婉坦诚的风格和理趣之美)
明确:短短的八句诗,都是以劝告的口吻在诉说。诗人以平等交谈的口吻,娓娓诉说的语气,和婉亲切的语调,热诚坦率的与读者对话;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所以,这首诗问世后,迅速流传开来。
2、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这首诗。要求:同桌两人互相背诵,把同桌当成那个可爱的俄国女孩,把自己当成普希金,尽量用和婉坦诚的口吻和用热烈深沉的情感背诵全诗。
(八)拓展阅读,延伸迁移(落实“目标2、3”)
请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始”为题目,写一节或两节小诗,表达你对生活的态度。
(教师可以先出示例子)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小结: 同学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悲伤与事无补,心急也徒然熬煎,空悲切,白了头。天上忧郁的云,我们无力拂走,就小心翼翼地维护心中的一片云淡风轻。越是在寒潮风雷霹雳的天气,我们越是要憧憬雾霭红霓流岚。
检测目标(落实“目标2、3”)
1、填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____国家的_____,他被称作_____。
答案: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之父
2、请阅读汪国真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回答问题。
不幸袭来的时候
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
可又有什么
能阻挡花朵的芳香①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
总是很短很短
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
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课堂小结:屈原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两位智者对人生的思考,相信在人生之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把今天的收获放在贴心的口袋,一路随行,上下求索!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