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致远中学 沈明明
教材分析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由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知识条目。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径,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起点,在日本步步紧逼、扩大侵略的过程中,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第一种中国共产党、第二种爱国学生、第三者国民党。华北危机下,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爱国学生、部分国民党将领掀起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抗日武装,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本课教学中需着重让学生理清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其原因,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因此本课教学中更要把握好情感,加强课堂感染力。
课程标准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过程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材料解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如何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并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通过介绍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义举,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以中华民族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史实,培养学生顾全大局的全局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党领导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
改革时期,在这100年里诞生了一系列红色精神,我们已学过的你知道有哪些吗?
师:1919年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担当
1921年中共一大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井冈山精神:艰苦奋斗、军民团结
1934-1936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恶
1931-194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这艰苦卓绝的十四年里,诞生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今天我们一起重温那十四年,充满血和泪的、悲壮的、也是中华民族苦尽甘来、涅槃重生的岁月,第18课 抗战的起点——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学习:
国之耻——九一八事变
大家都知道每年9月18日泗阳防空警报长鸣,这是为什么吗?
师:为了纪念历史上的国耻——九一八事变,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并自主阅读教材86-87页(2-3分钟)
1、九一八事变概况 (请学生回答问题)
时间 地点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 东三省沦陷 (1)中国人民抗战的开始(2)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合作探究一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阅读材料一、二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原因一,日本发动侵略是蓄谋已久
阅读材料三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得出结论:原因二,日本发动侵略是为了转嫁危机
阅读材料四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得出结论:原因三,国共内战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历史拷问:a、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b、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
对比中日双方在东北兵力数,及历史材料“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
得出: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原因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内战)
2、日本建立伪满洲国
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亡国奴的悲惨生活
(过渡)相比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面对日军的残酷行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采取了怎么样的措施?
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国之怒—一二九运动
(过渡)面对严峻的形势,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呼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华北事变、华北危机(结合地图介绍基本情况)
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88页
一二九运动概况
时间 1935年12月9日
主力 学生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结果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影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补充:与此同时,还在长征艰苦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17日,中共瓦窑堡召开会议,在会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国之幸——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过渡导入)这是2018年很火的电视剧《少帅》的剧照,少帅的一生,既经受过辉煌的东北王身份,也经历国艰苦的囚禁生活,尤其是1936年12月古城西安发生的并成为扭转时局的大事,让他备受关注,你知道是哪件事吗?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西安事变的概况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西安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迫蒋介石抗日
结果
意义
合作探究二
【历史法庭】 西安事变发生后,如何处置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放蒋”?“杀蒋”?结合当时的国内情况,你觉得怎样处置蒋介石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说出态度,讲明理由
师:归纳总结,结合当时各派的意见(日本、英美等、亲日派、亲英美派等等)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情景再现”:周恩来和蒋介石的对话,(学生角色扮演)
周恩来:(敬军礼)“校长!十年不见,您老了很多啊。”
蒋介石:(点头、叹气)“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只要蒋先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话,不仅我一人听蒋先生的,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蒋介石:(喃喃自语)“不能再内战下去了。”“内战时也经常想起你们。在打战的时候,也没忘记你们曾为我效力的时候。能再一次合作也好。”
得出中共的态度: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3、意义:(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结束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与时俱进地继承好、发扬好党的革命精神,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 “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板书设计:
国之耻——九一八事变
国之怒—一二九运动
国之幸——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