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会稽山)
鼎革固天启,运兴非人谋。
——唐·徐浩《谒禹庙》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大禹治水
戴冠冕的夏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启
禹传子,家天下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王位世袭具体传给那些人呢?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王位即可传子也可传弟。
注意:王位世袭制存在缺陷,众多的事实表明,极易发生“弟”、“子”争相代立的王位之争,导致王朝内部混乱王权衰落。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商汤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吕氏春秋·顺民》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
行政管理制度
政务官:
相、卿士
史 官:
卜、祝、史
武 官:
师
设置:
职责:
侯、伯(方国首领)
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中央
地方
商相· 伊尹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史记·殷本纪第三》
商相权力有多大?
商相可以流放商王,甚至代行其政,权利非常大。
注意:宰相制度雏形,王制时代相权与王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官制发展的一条主线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周公姬旦
周武王姬发
为什么“分”
有效统治
“分”给谁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先王后裔
“分”什么
土地、人口
守疆、随战、纳贡、朝述
“分”之后干什么
“分”之后怎么样
加强、开发、扩大
怎么“分”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结合《西周分封示意图》思考
燕:王室召公奭
卫:武王之弟康叔
晋:成王之弟叔虞
鲁:周公长子伯禽
吴:封王室周章
宋:殷商后代微子
杞:夏禹后代东楼公
齐:功臣姜尚
楚:颛顼后代熊绎
返回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国土
采邑
禄田
公
侯
伯
子
男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没有解决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缺陷:
返回
结合世袭制、分封制的原则思考:王位是谁的?
人物 身份 年龄 生母 备注
1 先王
弟弟 27 先王王后 有战功,与相臣关系密切
2 儿子 19 侧妃 深得先王喜爱
3
4 双胞胎儿子 18 王后 德行相当
5 儿子 16 王后 最贤能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起源:
实质:
目的:
效果:
特点:
核心:
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
解决权、财、地的继承矛盾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家”结合
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相对关系)
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结合《宗法制示意图》思考
“立子以贵不以长”
“立嫡以长不以贤”
“年均以德”
嫡长
大宗
余子
小宗
嫡长
大宗
余子
小宗
嫡长
大宗
余子
小宗
嫡长
王权与族权相结合
“德均以卜”
在古代宗祠、宗庙,是供奉祖先神主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影响至今。《礼记·祭法》郑玄注:“宗庙者,先祖之尊貌也。”
商朝时期甲骨片上记载的殷商世系是家谱、族谱、宗谱的雏形,目的是叙长幼、别男女、明家世、续血统。
清 马氏族谱
安徽黄山胡氏宗祠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曾侯乙墓编钟
礼乐制度
礼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乐使上下和同
维护宗法分封制的重要工具
西周 何尊
铭文载:“ …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将宅兹中国,自此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