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保卫黄河》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视频资料的观看,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之情。
2. 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保卫黄河》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感受不同
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重点)
4. 能在老师或科代表的指挥下,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难点)
二. 教学准备
钢琴,音效资料,一只大鼓,一面红旗。
三. 教学过程
1. 播放钢琴曲《保卫黄河》,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走进教室。
2. 师生互道好,然后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 (自己剪辑的一些抗战时期的电影画面)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曲子吧,它表现了什么 (《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抗战时期掀起了一大批爱国青年的抗战激情!)
3. 通过视频的观看 ,同学中已经有很多同学义愤填膺的喊出,打倒小日本!
此刻,老师讲解(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先烈们用生命保住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当下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那么我们就用歌声来表达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吧,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保卫黄河》吧
播放教学光盘
提问,通过聆听这首歌曲,歌曲中有 哪几种演唱形式?从音乐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样的情绪?脑海中又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齐唱,轮唱,合唱
。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齐唱 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
合唱 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
轮唱 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5教师弹奏歌曲,让学生随音乐模唱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雄伟、激昂、热烈这些情绪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在会唱的基础上,我们也来学习歌曲中的演唱方式,(分男女同学两大组,科代表带领男生一组,老师带领女生一组。
播放伴奏带(提示男生轮唱部分先两小节进入,最后结束时延长两拍)练习两遍。
老师弹奏,科代表指挥,我们一起来演唱一遍。(对学生的演唱给予肯定)
、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回答 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而且能感受到抗战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
8. 现在我们师生互动,拿上红旗,大鼓(请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我们要更好的表演这首歌曲。第一遍齐唱,第二遍轮唱,第三遍齐唱。情感处理如下: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这几句要求激情饱满)中间几句稍轻,像续述故事一样讲述东北的丰收景象,后来,鬼子来了,端起了土抢洋抢,挥动着大刀长矛(,由弱到强,紧凑、紧张、激烈…气势愈来愈磅大,势把鬼子赶出去。。。
接下来表演歌曲时一位同学在何止符的地方,敲鼓(老师示范)一位同学举旗(最后齐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表演开始时,老师讲解歌曲的处理,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要学生们体会到抗战时期,各个不同的阶层逐渐加入到这个队伍中,一浪盖过一浪,越来越壮大,通过音乐来诠释。
四、教学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原文化的起源,保卫黄河就是保卫我们的土地,就是保卫我们的祖国。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共创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加油,未来属于你们!
五.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