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单元测评挑战卷(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单元测评挑战卷(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4 00:10:32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评挑战卷(四)(第十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1·南京期末)下列实例中,有力对下面划横线物体做功的是(A)
【解析】苹果从树上下落,受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做功,故A符合题意;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移动的方向和受力方向垂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推着油桶不动阻止其向下滚动,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力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依靠的是小球的惯性,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的作用,不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2.(2021·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B)
【解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园艺剪、瓶盖起子和核桃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3.
(2021·淮安期末)如图所示,杠杆的两侧挂有钩码,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状态。接下来的一些操作,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的是(D)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
D.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
【解析】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上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有2G×3L=3G×2L;两侧钩码各向外移一格,左边2G×4L=8GL,右边3G×3L=9GL,8GL<9GL,杠杆右端下沉,故A错误;两侧钩码各往内移一格,左边2G×2L=4GL,右边3G×1L=3GL,4GL>3GL,杠杆左端下沉,故B错误;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左边2G×4L=8GL,右边2G×2L=4GL,8GL>4GL,杠杆左端下沉,故C错误;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左边1G×3L=3GL,右边3G×1L=3GL,3GL=3GL,杠杆平衡,故D正确。
4.(2021·岳阳中考)A中的杠杆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C、D中的物体被匀速吊起,所有物体重力均为G,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一切摩擦,则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D)
【解析】A图中,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一半,所以动力为阻力的2倍,即F=2G;B图中为定滑轮,不省力,所以F=G;C图中有2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所以F=G;D图中有3段绳子承担物体的重,所以F=G;综上,D图中所用拉力F最小。
5.(2021·营口期末)如图所示,mA>mB>mC,三个物体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都沿着力F的方向移动距离s,比较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结论是(A)
A.三次做功一样多 B.对A做的功多
C.对B做的功多 D.对C做的功多
【解析】由于对三个物体的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的力F,三个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都是s,根据公式W=Fs可知,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一样多,故A正确。
6.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D)
A.F1=F2,W1>W2,P1>P2 B.F1=F2,W1>W2,P1=P2
C.F1<F2,W1=W2,P1=P2 D.F1<F2,W1=W2,P1<P2
【解析】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做额外功,所以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都等于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由W=Gh可知,拉力做的功相同,即:W1=W2;如题图所示,斜面AB的长度大于斜面AC的长度,做功相同,由W=Fs可知,物体沿BA运动时拉力F1较小,即:F1<F2;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物体的速度相同,且F1<F2,根据公式P===Fv可知,物体沿BA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较小,即P1<P2,故D正确。
7.(2021·济宁期末)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则(C)
A.W1=W2 η1=η2    B.W1=W2 η1<η2
C.W1<W2 η1>η2    D.W1>W2 η1<η2
【解析】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1<W2,η1>η2,故C正确。
8.(2021·菏泽中考)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重为80 N的物体,在10 s内将物体匀速提高5 m,已知动滑轮重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B)
A.手对绳子的拉力为40 N B.拉力做功的功率为50 W
C.手拉绳子移动的速度为0.5 m/s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0%
【解析】重为80 N的物体,在10 s内将物体匀速提高5 m,已知动滑轮重20 N,其拉力大小为F=(G物+G动)=×(80 N+20 N)=50 N,物体移动的速度是v===0.5 m/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故手拉绳子移动的速度为1 m/s,有用功是W有=Gh=80 N×5 m=400 J,总功是W总=Fs=50 N×5 m×2=50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50 W。
9.(2021·云南中考)如图甲所示,用动滑轮将正方体物块从装有水的容器底部缓慢匀速提起,拉力F随提升高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7.5%,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物块的棱长为0.6 m
B.动滑轮重为300 N
C.提升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大于87.5%
D.将物块提升至上表面与水面相平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1 650 J
【解析】物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时,h1=0.6 m,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h2=1.1 m,物块的棱长a=h2-h1=1.1 m-0.6 m=0.5 m,故A错误;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7.5%,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则有η=,即G=2ηF1=2×0.875×2 000 N=3 500 N。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可知2F1=G+G动,即G动=2F1-G=2×2 000 N-3 500 N=500 N,故B错误;物块的体积V=a3=(0.5 m)3=0.125 m3,物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125 m3=1 250 N,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动滑轮对物块的拉力F′=G-F浮=3 500 N-1 250 N=2 250 N,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100%=×100%≈81.8%,故C错误;将物块提升至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时,h=0.6 m,s=2h=2×0.6 m=1.2 m,拉力F2做的功W=F2s=1 375 N×1.2 m=1 650 J,故D正确。
10.(2021·泰兴期末)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如图),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B)
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C.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解析】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变大,故其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大,故A错误;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故笔的重力势能增大,故B正确;由于重力势能与质量、高度有关,所以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高度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其弹性势能变小,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021·渭南期末)两个滑轮用如图所示的方式组合,其中A是__动__滑轮,B滑轮可以改变施力的__方向__(选填“大小”或“方向”),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0.4 N,不计绳、滑轮重及滑轮的摩擦,则拉力为__0.2__N。
eq \o(\s\up7(),\s\do5(11题图))
【解析】用力F拉动绳端时,A滑轮的位置会随物体一起向左移动,A是动滑轮;B滑轮的位置不动,则B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由题图可知,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即n=2),不计绳和滑轮的重力以及滑轮的摩擦,则绳端的拉力:F=f=×0.4 N=0.2 N。
12.如图所示是吊车吊起货物的示意图,已知AB=4 m,BC=6 m。吊臂是一个杠杆,当吊臂吊着2 t的货物处于静止状态时,杠杆的支点是__A__点(选填“A”“B”或“C”),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大小为__5×104__N。(g取10N/kg)
eq \o(\s\up7(),\s\do5(12题图))
【解析】由题图可知,吊臂绕着A点转动,所以杠杆的支点是A点;阻力为货物的重力G=mg=2 000 kg×10 N/kg=20 000 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大小:F1==2×104 N×=5×104 N。
13.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W1__=__W2,P1__<__P2(两空均选填“>”“<”或“=”)。
【解析】由题知AB=BC,根据W=Gh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由于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由t=可知,物体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P=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P2。
14.(2021·恩施中考)如图,有人利用该滑轮将G=1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0 cm(不计绳重G和摩擦),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__20__J,若动滑轮重10 N,则F=__210__N。
【解析】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W有=Gh=100 N×0.2 m=20 J;若动滑轮重10 N,则F=2G+G动=2×100 N+10 N=210 N。
15.为便于剪断树枝,人手应握住图示修枝剪刀__AB__(选填“AB”或“CD”)两把手位置效果最佳,这样握目的是__省力__,剪断树枝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将__增大__。
【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使用剪刀修剪树木时,将双手握在手柄AB处时动力臂大于将双手握在手柄CD处时动力臂,所以将双手握在手柄AB处时更加省力。剪断树枝过程中,弹簧的压缩程度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增大。
16.(2021·河北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幅撑竿跳高的图片。关于撑竿跳高运动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运动员对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回答:__使竿发生形变__。
(2)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被压弯的竿具有什么能__?
回答:__弹性势能(合理即可)__。
【解析】(1)如题图所示,撑竿在力的作用下,变弯。回答:使竿发生形变;(2)问题:被压弯的竿具有什么能?回答:弹性势能(合理即可)。
三、作图与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17.(5分)如图是简易起重机,OA是吊臂,它是一个杠杆,可以绕O点上下转动,地面上的卷扬机拉动绳子将重物提起。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1和阻力F2、阻力臂l2。
       答:
【解析】阻力F2是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作用点在杠杆上的A点,方向竖直向下;支点为O,过点O作力F1的垂线段l1;作力F2的垂线段l2,那么l1、l2即为所求作的力臂。
18.(5分)如图所示是某段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它规定小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 km/h。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答: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动能越大,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因此控制汽车的速度,使其速度不可过大,可有效降低发生意外时造成的危害。大型客车、载货汽车的质量比较大,因此设定的最高行驶速度较低,小型客车的质量比较小,设定的最高行驶速度较高。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共19分)
19.(10分)(2021·湘潭中考)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实验前,将杠杆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如图1所示,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右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__水平__(选填“任意”或“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两个钩码,如图2所示,则在B点处应挂__2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在A、B两点各增加1个的钩码,则杠杆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__普遍性__(选填“普遍性”或“偶然性”),应改变钩码个数及悬挂位置,多次进行实验;
(4)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重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3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重为0.5 N,则杠杆重力为__0.25__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位置设在__O__(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得出。(杠杆刻度已重新划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如题图1所示,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一钩码重为G′,一格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2G′×6L=nG′×6L,所以n=2,需在B点挂2个钩码;
在A、B两点各增加1个钩码,左侧变为3G′×6L=18G′L,右侧变为3G′×6L=18G′L,故杠杆仍能平衡;
(3)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了多组实验数据,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该实验测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4)设杠杆的重力为G,每一格的长度为L,则每一格的重力为,支点O′左侧的部分的杠杆重=,力臂为L,右侧部分重=,力臂为3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0.5 N×L+×L=×3L,解出G=0.25 N,
将杠杆的中心位置挂在支架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故将杠杆支点位置设在O点进行实验。
20.(9分)(2021·文山州期末)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且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行为,通过学习重力势能后,小杨想用实验来探究造成危害的因素。她认为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砸到木桩上能对木桩做功,使木桩陷入沙土中。然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mA<mB=mC=mD;hA=hB<hC=hD)
(1)实验中是根据__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__来判断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转换__法。
(2)小球由高处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__动能__。通过观察A、B两小球的实验,发现B组木桩陷入沙土更深,说明当高度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__质量__有关。
(3)通过观察__B、C__两小球的实验,说明当小球质量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还与__高度__有关。
(4)小杨还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运动路径是否有关,于是找来一根光滑管道,把D小球从与C小球高度相同的管道顶端释放,发现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与C球作用的深度相同,由此判断重力势能大小与运动路径__无关__(选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1)实验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来反映的,为物理上常用的转换法;
(2)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变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下的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更大,说明B球的重力势能较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比较B、C两球,两球质量相同,下落路径也相同,C球的下落高度大于B球的下落高度,发现C球下的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更大,说明C球的重力势能较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下落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两球的质量相同,下落高度也相同,两球的运动路径不同,但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26分)
21.(15分)如图所示,搬运工用200 N的拉力(方向不变)将木箱匀速提升4 m,用了20 s,木箱重360 N,动滑轮重20 N。求:
(1)此过程中有用功和额外功为多大?
(2)拉力功率为多大?
(3)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1)此过程中的有用功:
W有=G木箱h=360 N×4 m=1 440 J;
由题图知动滑轮有效绳子股数为n=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h=2×4 m=8 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00 N×8 m=1 600 J;
又W总=W有+W额,
则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1 600 J-1 440 J=160 J。
(2)拉力做功的功率:
P===80 W。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100%=×100%=90%。
22.(11分)(2021·潍坊中考)楼房装修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料吊运到楼上。已知该装置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额=2.2 kW,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η=50%,某次吊运过程中将物料匀速提升h=16 m,所用时间t=40 s,求:
(1)电动机拉绳的速度大小;
(2)电动机对绳的拉力大小。
解:(1)由题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s=2h=2×16 m=32 m;
电动机拉绳的速度大小为:v===0.8 m/s。
(2)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额=2.2 kW=2.2×103 W;
电动机在40 s内消耗的电能:W电=P额t=2.2×103 W×40 s=8.8×104 J;
电动机在40 s内将电能转换的机械能:W=W电η=8.8×104 J×50%=4.4×104 J;
由W=Fs可得电动机对绳的拉力大小:F===1.375×103 N。
PAGE单元测评挑战卷(四)(第十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1·南京期末)下列实例中,有力对下面划横线物体做功的是( )
2.(2021·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021·淮安期末)如图所示,杠杆的两侧挂有钩码,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状态。接下来的一些操作,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
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
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
C.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
D.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
4.(2021·岳阳中考)A中的杠杆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C、D中的物体被匀速吊起,所有物体重力均为G,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一切摩擦,则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 )
5.(2021·营口期末)如图所示,mA>mB>mC,三个物体在同样大小的力F的作用下,都沿着力F的方向移动距离s,比较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结论是( )
A.三次做功一样多 B.对A做的功多
C.对B做的功多 D.对C做的功多
6.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W1>W2,P1>P2 B.F1=F2,W1>W2,P1=P2
C.F1<F2,W1=W2,P1=P2 D.F1<F2,W1=W2,P1<P2
7.(2021·济宁期末)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则( )
A.W1=W2 η1=η2    B.W1=W2 η1<η2
C.W1<W2 η1>η2    D.W1>W2 η1<η2
8.(2021·菏泽中考)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提起一重为80 N的物体,在10 s内将物体匀速提高5 m,已知动滑轮重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手对绳子的拉力为40 N B.拉力做功的功率为50 W
C.手拉绳子移动的速度为0.5 m/s D.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0%
9.(2021·云南中考)如图甲所示,用动滑轮将正方体物块从装有水的容器底部缓慢匀速提起,拉力F随提升高度h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7.5%,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物块的棱长为0.6 m
B.动滑轮重为300 N
C.提升物块完全离开水面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大于87.5%
D.将物块提升至上表面与水面相平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1 650 J
10.(2021·泰兴期末)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如图),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C.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
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021·渭南期末)两个滑轮用如图所示的方式组合,其中A是__ __滑轮,B滑轮可以改变施力的__ __(选填“大小”或“方向”),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0.4 N,不计绳、滑轮重及滑轮的摩擦,则拉力为__ __N。
eq \o(\s\up7(),\s\do5(11题图))
12.如图所示是吊车吊起货物的示意图,已知AB=4 m,BC=6 m。吊臂是一个杠杆,当吊臂吊着2 t的货物处于静止状态时,杠杆的支点是__ __点(选填“A”“B”或“C”),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大小为__ __N。(g取10N/kg)
eq \o(\s\up7(),\s\do5(12题图))
13.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W1__ __W2,P1__ __P2(两空均选填“>”“<”或“=”)。
14.(2021·恩施中考)如图,有人利用该滑轮将G=1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0 cm(不计绳重G和摩擦),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__ __J,若动滑轮重10 N,则F=__ __N。
15.为便于剪断树枝,人手应握住图示修枝剪刀__ __(选填“AB”或“CD”)两把手位置效果最佳,这样握目的是__ __,剪断树枝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将__ __。
16.(2021·河北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幅撑竿跳高的图片。关于撑竿跳高运动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运动员对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回答:__ __。
(2)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 __?
回答:__ __。
三、作图与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共10分)
17.(5分)如图是简易起重机,OA是吊臂,它是一个杠杆,可以绕O点上下转动,地面上的卷扬机拉动绳子将重物提起。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1和阻力F2、阻力臂l2。
      
18.(5分)如图所示是某段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它规定小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0 km/h,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 km/h。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共19分)
19.(10分)(2021·湘潭中考)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
(1)实验前,将杠杆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如图1所示,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 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__ __(选填“任意”或“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两个钩码,如图2所示,则在B点处应挂__ 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在A、B两点各增加1个的钩码,则杠杆__ _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__ __(选填“普遍性”或“偶然性”),应改变钩码个数及悬挂位置,多次进行实验;
(4)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重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3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重为0.5 N,则杠杆重力为__ __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位置设在__ __(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得出。(杠杆刻度已重新划分)
20.(9分)(2021·文山州期末)高空抛物是极不文明且会对他人造成危害的行为,通过学习重力势能后,小杨想用实验来探究造成危害的因素。她认为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砸到木桩上能对木桩做功,使木桩陷入沙土中。然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mA<mB=mC=mD;hA=hB<hC=hD)
(1)实验中是根据__ __来判断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 __法。
(2)小球由高处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__ __。通过观察A、B两小球的实验,发现B组木桩陷入沙土更深,说明当高度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__ __有关。
(3)通过观察__ __两小球的实验,说明当小球质量相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还与__ __有关。
(4)小杨还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运动路径是否有关,于是找来一根光滑管道,把D小球从与C小球高度相同的管道顶端释放,发现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与C球作用的深度相同,由此判断重力势能大小与运动路径__ __(选填“有关”或“无关”)。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共26分)
21.(15分)如图所示,搬运工用200 N的拉力(方向不变)将木箱匀速提升4 m,用了20 s,木箱重360 N,动滑轮重20 N。求:
(1)此过程中有用功和额外功为多大?
(2)拉力功率为多大?
(3)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22.(11分)(2021·潍坊中考)楼房装修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料吊运到楼上。已知该装置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额=2.2 kW,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η=50%,某次吊运过程中将物料匀速提升h=16 m,所用时间t=40 s,求:
(1)电动机拉绳的速度大小;
(2)电动机对绳的拉力大小。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