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 进 微 观
INCLUDEPICTURE "../左2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左2j.TIF" \* MERGEFORMAT 必备知识·基础练 INCLUDEPICTURE "../右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右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易错诊断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易错诊断j.TIF" \* MERGEFORMAT
1.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
2.在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其质量几乎是原子的全部质量。( )
3.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
4.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
5.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6.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
INCLUDEPICTURE "../对点达标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对点达标j.TIF" \* MERGEFORMAT
目标1 能正确理解物质的组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分子
目标2 能对“物质世界的尺度大小”进行排序
2.(2021·陕西中考)下列微粒的尺度最大的是( )
A.电子 B.质子
C.原子核 D.原子
3.(2021·济南模拟)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有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有大到难以想象的天体宇宙。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分子、电子
B.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
4.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__ __(选填“大”或“小”)得多。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约小于10-9 nm,三者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__ __。
目标3 对“微观粒子的发展史”给出正确的判断
5.经过不懈地探索,发现了原子的科学家是( )
A.阿伏加德罗 B.卢瑟福
C.汤姆孙 D.道尔顿
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目标4 能正确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7.(教材开发·八全P217图11-10原创)如图所示,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不带电
C.绕核高速运动的为核外电子,电子带正电
D.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
8.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 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__ __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 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 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 __(选填“甲”“乙”“丙”或“丁”)。
9.(2021·太原质检)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__ __(填字母)。
PAGE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 进 微 观
INCLUDEPICTURE "../左2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左2j.TIF" \* MERGEFORMAT 必备知识·基础练 INCLUDEPICTURE "../右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右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易错诊断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易错诊断j.TIF" \* MERGEFORMAT
1.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在原子内部,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其质量几乎是原子的全部质量。(√)
3.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4.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5.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6.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INCLUDEPICTURE "../对点达标j.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对点达标j.TIF" \* MERGEFORMAT
目标1 能正确理解物质的组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分子
【解析】空气中细小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A错误;极细的铜屑不是铜分子,是许多铜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故B错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故C正确;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不是一个个小分子,是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结合在一块的结果,故D错误。
目标2 能对“物质世界的尺度大小”进行排序
2.(2021·陕西中考)下列微粒的尺度最大的是(D)
A.电子 B.质子
C.原子核 D.原子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2021·济南模拟)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有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有大到难以想象的天体宇宙。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B)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分子、电子
B.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
【解析】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故B正确,A、C、D错误。
4.研究发现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__小__(选填“大”或“小”)得多。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约小于10-9 nm,三者按尺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__电子、原子核、原子__。
【解析】1纳米=10-3微米。由题意可知,冠状病毒的大小是纳米尺度的,而细菌是微米尺度的,所以冠状病毒颗粒比细菌颗粒要小得多;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4 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 nm=10-18 m,则原子的半径大于原子核的半径,原子核的半径大于电子的半径,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序是电子、原子核、原子。
目标3 对“微观粒子的发展史”给出正确的判断
5.经过不懈地探索,发现了原子的科学家是(D)
A.阿伏加德罗 B.卢瑟福
C.汤姆孙 D.道尔顿
【解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论;汤姆孙发现了电子;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D正确。
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B)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解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轨道式原子模型(即分层结构模型),所以先后顺序为③→②→①,故B正确。
目标4 能正确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7.(教材开发·八全P217图11-10原创)如图所示,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不带电
C.绕核高速运动的为核外电子,电子带正电
D.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
【解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带正电,故B错误;绕核高速运动的为核外电子,电子带负电,故C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D正确。
8.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分子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__核式__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正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负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丙__(选填“甲”“乙”“丙”或“丁”)。
【解析】(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
9.(2021·太原质检)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__C__(填字母)。
【解析】(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题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C,是因为粒子都带正电荷,轨迹应该远离带正电的原子核,C为靠近,故不可能出现。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