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25《王戎不取道旁李》PPT
统编版 四年级 上
新知导入
同学们,当你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树上结着满树的果子,你会怎么做?古时候,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别的孩子纷纷跑过去摘,而他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吧!
新知讲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
新知讲解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语言简练,文字生动活泼,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动人。
小百科
新知讲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道旁:道路旁边。
李:李子。
取:摘。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王戎不去摘道路旁边树上的李子。
新知讲解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多读,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
不理解的地方借助注释、利用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新知讲解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rónɡ
zhū
jìnɡ
wéi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zhé
折腾
zhē
易错字
新知讲解
zhū
jìng
诸
竞
唯
戎
róng
我会认
wéi
新知讲解
摘
李
子
竞走
王戎
尝试
诸多
唯一
识字游戏
新知讲解
诸
竞
唯
zhū
jìng
wéi
尝
cháng
戎
róng
我会写
拼音开关
新知讲解
竞
竟
意思:争着。
组词:竞争、竞选、竞相开放。
jìng
jìng
意思:终了;表示出乎意料。
组词:竟然。
识字方法
新知讲解
róng
斜钩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戎装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云”的第二横要写舒展,上下同宽。
cháng
品尝
新知讲解
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听老师范读课文,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然后练习朗读,读准节奏。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七岁,尝与 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
/
/
/
/
/
/
新知讲解
结合注释,抓住重点词语,相互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七岁,尝与 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
/
/
/
/
/
/
新知讲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众,许多。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
理解课文
曾经
新知讲解
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展开想象,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守株待兔》
新知讲解
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
诸儿竞走取之
争着跑过去。
跑
走
今义:走路,步行。
古义:跑。
联系《守株待兔》 ,理解“走”的古今异义。
“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之”指的是李子。
新知讲解
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李树是什么样的?
多子折枝
果实,在这里指李子。
新知讲解
2.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
只有
唯戎不动。
1.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想到的情景吧。
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的李子呀!”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抢着爬上树。
新知讲解
诸小儿会怎么问王戎呢?
新知讲解
句意: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新知讲解
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这里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可以理解为“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此:这,这些。
必:必定,一定。
新知讲解
1.王戎怎么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他去尝了吗?
2.讨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
新知讲解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句意: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李子,那一定是很苦的李子。”
新知讲解
的确如此
王戎的猜测正确吗?
取之,信然。
“之”指李子
句意: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众小孩尝了苦李后,会对王戎说什么?
新知讲解
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聪明机智的孩子。
新知讲解
借助提示,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按照“游玩——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完整地背诵课文。
王戎______,尝与_______游。看道边李树______
_____,诸儿_________,唯戎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此必_______。”取之,______。
七岁
诸小儿
多子
竞走取之
多子
苦李
信然
不动
折枝
试背课文
新知讲解
尝试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一起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小伙伴们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李子果然是苦的。
经典再现
新知讲解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
演一演
新知讲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盲目行动,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呢?
新知讲解
本文描写了王戎小时候和朋友去游玩,看见道旁的李子( ),朋友( ),只有王戎( ),因为王戎认为(
, ),表现了王戎(
)的优秀品质。
多子折枝
跑着去摘
不动
善于思考
此必苦李
树在道边
善于观察,
主题概括
而多子
课堂练习
曾经
只有
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与诸小儿游
2.竞走取之
3.唯戎不动
跑
课堂演练
二、解释下列语句。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树长在路边,还有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李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拓展阅读
三、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竞走取之
王戎: 不动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结构梳理
对比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王戎仅仅七岁,就能根据眼前的情景推测出李子的味道。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不盲目行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世说新语》里还有很多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试着找来读一读。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重】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导入
同学们,当你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树上结着满树的果子,你会怎么做?古时候,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别的孩子纷纷跑过去摘,而他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一探究竟吧!
2.揭示课题
3.小百科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语言简练,文字生动活泼,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动人。
4.释题明义:请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预设学生交流:
“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 “取”的意思是“摘”。
课题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取路旁的李子。
3.学生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多读,读正确,读流利,熟读成诵。
(2)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3)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课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引出《世说新语》这本书,了解它的特点是写名士言行与轶事的,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朗读课文,感受文韵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重点指导多音字“折”的读音。
“折”在“折腾”中读zhē,而在“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中应该读zhé。
(3)出示生字,指名朗读。
(4)指导书写
(5)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
(6)“尝”是“曾经”的意思,写的时候注意:上略短下略长,光字头的竖在竖中线上,“云”第二横要写舒展与字头大致同宽。
(学生练写)
2.再读课文,正确停顿。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书上画出停顿符号。
(2)学生练习朗读,读准节奏。
(3)指名朗读,请学生评价。重点指导“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一句的停顿。
①“折枝”是什么意思?——指树枝被压弯了。
②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
③引导学生正确读好语意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④小结:读文言文时,句中词与词之间,要根据意思合理停顿。
3.同桌练读、互评,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的基石。在反复朗读中,做到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既为后面理解文意奠定了基础,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会。)
三、理解文意,练习讲述
1.请学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纠正、补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正确理解文意。
(1)句子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的意思。
“尝”是“曾经”的意思。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诸”的意思。
“诸”是“众,许多”的意思。
③这句话的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2)句子二: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子”的意思是果实,在这里指李子。
②联系《守株待兔》 ,理解“走”的古今异义。
a.结合注释理解“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
b.勾连旧知:同学们还记得《守株待兔》中的“走”是什么意思吗?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守株待兔》
c.小结:“走”在今天就是“走路,步行”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是“跑”的意思。
③教师启发:“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种事物。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之”指的是李子。
④明确这句话的意思: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3)句子三: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讨论这里的“之”指代的是什么。
②交流、明确:这里的“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可以理解为“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③引导理解“此”的意思是“这,这些”,“必”的意思是“必定,一定”。
④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⑤王戎怎么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他去尝了吗?
⑥讨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预设: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而现在满树都是果子,就说明树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李。
(4)句子四:取之,信然。
①思考:“之”指的是什么?
明确:“之”指李子。
②结合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③众小孩尝了苦李后,会对王戎说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之”既可以指代某个事物,也可以指代某件事情。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它的意思。
(设计意图:将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策略融入理解文意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方法可依,学得鲜活、生动。在理解文意中穿插古今异义、“之”的多种意思等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高效。)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聪明机智的孩子。
4. 试背课文
借助提示,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按照“游玩——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的顺序完整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设计“填一填”的活动,为学生的背诵搭建了支架,降低了难度;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为完整的背诵提供了方法,使背诵水到渠成。)
5.经典再现。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故事。
(2)指名学生分句讲述,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练习把故事讲生动。
(3)请学生在全班讲这个故事。
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
6.演一演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
四、领悟道理,熟读成诵
1.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预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盲目行动,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2.背诵课文。
3.拓展延伸
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了王戎仅仅七岁,就能根据眼前的情景推测出李子的味道。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不盲目行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六、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世说新语》里还有很多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试着找来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小儿:竞走取之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对比
王戎: 不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zhū jìng wéi
( )马 ( )位 ( )赛 ( )有
二、比一比,再组词。
戎( ) 诸( ) 竞( ) 唯( )
猪( ) 者( ) 竟( ) 难( )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 尝与诸小儿游。
尝: 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 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启示是:( )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2.王戎与诸小儿想比有哪些过人之处?(多项选择)
A.仔细观察 B.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对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答案)
一、戎 诸 竞
二、唯戎马 诸位 竞赛 唯有 猪八戒 作者 竟然 难过
三、1.尝:曾经。 诸:众多 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唯:只有。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3.信然:确实这样。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
1.C
2.A B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