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2. 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3. 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意义。
素养目标
读书:目的和前提
作者简介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①何为“隐逸”?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
写作背景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一战前后,享乐主义已经开始甚嚣尘上。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②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文体知识
随 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③。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③随笔,顾名思义,随手下笔。大家也要记得时常随手下笔,将会才思滚滚。
文学常识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
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④
④“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颁奖理由。
阅读全文,解决生字词,理清全文脉络
整体感知
记字音
ài
bá
xiá
jìn
jiè
bì
qiǎng
zī
luò
lún
zhì
zhēn
qiāng
bá
跋涉
拔掉
bá
fú
祓除
ài
yì
shì
狭隘
洋溢
谥号
zhì
卷帙
yì
佚名
辨字形
jiāng
jiāng
僵死
边疆
①息息相通:
②望洋兴叹:
③孜孜不倦:
④一劳永逸:
⑤心驰神往:
积成语
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理脉络
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一、(1.2)读书的目的
获得真正的修养
二、(3—7)读书的前提
个体的个性或
人格追求
段5—7: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
三、(8)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阅读杰作
段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段2:获得途径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
段3: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
段4:读书前提:个体的个性或
人格追求
再读全文,研读第一部分
研读课文
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
研读第一部分
2、黑塞在文章开头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
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 。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 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1、文章第一段具有什么作用?
研读第一部分
作用:
①在内容上,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无功利无目的。
② 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获得真正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
3、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
研读第一部分
①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②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特别是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
研读第一部分
③特点: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④对我们的人生的作用: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我们集中心智;使我们的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再读全文,研读第二部分
研读课文
1、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
研读第二部分
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2、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原因: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
3、作者的阅读经历和乐趣,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人物 阅读经历 感受 读书的收获和启发
黑 塞 读书选择
《鲁滨逊漂流记》
《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
巴尔扎克的作品
读前:期待
读后:大失所望、厌烦
再读:重新发现
《老子》《论语》《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著作和中国抒情诗及通俗小说
满足、惊异、心驰神往
收获:
1.激发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2. 获取新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
启发:
1. 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
2. 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不断深入会使读书兴趣发生改变,要顺其自然。
再读全文,研读第三部分
研读课文
1、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2、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
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
黑塞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大众的阅读观点,请阅读文本,筛选、归纳,完成表格。
序号 段落 黑塞观点
1 1
2 1
3 2
4 2
5 2
6 2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真正的修养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又从不停歇。
(研读世界文学)对每一部杰作的理解,使我们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读书要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作品,而不在尽可能多读,多知道。
读书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是使我们集中心智。
读书不是要用虚假来麻痹我们,而是将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序号 段落 黑塞观点
7 3
8 8
9 8
10 8
要认识自己,认识那些能带给自己共鸣的作品,不遵循模式,非义务。
每天留一两个小时读书,也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必须要读杰作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黑塞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大众的阅读观点,请阅读文本,筛选、归纳,完成表格。
从黑塞的观点中谈谈你的收获?
研读杰作是提高素养主要的途径之一,我认为更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黑塞强调了研读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为了“散心消遣”,重要的是之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你的阅读意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从研读经典作品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