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 14.1 电是什么(练习 + 28页课件 +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 14.1 电是什么(练习 + 28页课件 +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4 13:00: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1 电是什么
一、填空题(共4题)
1.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 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间转移。
2. 验电器的金属箱张开一定角度,是由于 。
3. 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 电。
4. 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 ,从而具有了 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选择题(共7题)
5. 、 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 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 、 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 带正电 B.小球 带负电
C.小球 可能不带电 D.小球 可能不带电
6. 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7. 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C.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D.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8.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
9.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10. 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
A.图甲,梳头后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
B.图乙,干燥天气,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
C.图丙,用气球摩擦头发,头发会随气球飘起
D.图丁,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11.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鉴定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三、简答题(共1题)
12. 在超市购物时,发现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开。顾客只要将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合在一起的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就分开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分开的原因。
答案
一、填空题(共4题)
1. 【答案】同种;电子
【解析】()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手与塑料细丝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 【答案】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图中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会张开一定角度,是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 【答案】绝缘体;负
【解析】()通常情况下,橡胶棒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吸管被推开,即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它们带同种电荷,说明吸管也是带负电的。
4. 【答案】电荷;吸引
【解析】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使衣服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衣服会将细小的物体灰尘吸附在它上面,造成了衣服比较容易脏。
二、选择题(共7题)
5. 【答案】D
【解析】由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由图知道, 相互吸引,即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排斥,即说明 带正电;而 相互吸引,即表明两物体可能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此题中玻璃棒带正电,小球 、 中,一定带电的是小球 ,且带的是正电,故D正确。
6.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
7. 【答案】A
【解析】如果用带正电的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金属箔上的电子转移到带电棒上,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了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出而张开;
如果用带负电的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金属箔由于得到电子而带了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出而张开;
因此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
8. 【答案】C
9. 【答案】A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梳子和头发摩擦,梳子带的负电荷说明梳子得到了电子。
10. 【答案】D
11. 【答案】B
【解析】题中说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此棒一定带负电,又说棒与小球排斥,说明棒与小球带同种电荷,即小球也带负电。
三、简答题(共1题)
12. 【答案】将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通过摩擦可以使塑料袋带电,并且两片塑料薄膜均带上同种电荷,从而会互相排斥,所以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就容易分开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电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
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③认识验电器及其作用、原理、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现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培养大家一分为二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验电器、碎纸屑、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 服表面容易吸附 灰尘;与头发 摩擦过的塑料尺、 塑料笔杆,能吸起纸 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探究新知
(一)摩擦起电
用文具,如塑料刻度尺、圆珠笔、钢笔等在头发上摩擦,分别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摩擦过的塑料刻度尺、圆珠笔都能吸引小纸屑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带有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所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较小的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讨论:为什么电风扇用的时间久了,扇叶上会有灰尘?
电风扇工作时与空气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扇叶上会吸引灰尘。
播放摩擦起电小实验
迷你实验室
“不友好”的气球
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让它们碰在一起。
用毛织品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
放开气球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现象:气球远离 启示:气球相互排斥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播放实验视频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得出结论: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实验现象: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1、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若能,说明物体带电;
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把物体靠近摩擦过的玻璃棒,若相互排斥,物体带电,若吸引,再将物体靠近摩擦过的橡胶棒,若排斥,则物体带电,若吸引,物体不带电。21教育网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丙、丁是三个泡沫小球,乙和丙带正电,丁不带电,图中它们相互作用的场景不符合实际的是(  )
2、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D球(  )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D.可能带电或者不带电
加油站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伦,简称库,符号是C。
例: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伦。2·1·c·n·j·y
(3)验电器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构造
播放验电器结构与使用的视频
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铂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验电器的张角越大,表示它所带的电荷越多。
原子结构
氢原子示意图 锂原子示意图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21·cn·jy·com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静电感应: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制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将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置于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一带负电的橡胶棒的一端靠近吸管A端,A端远离橡胶棒。这是因为(  )
A.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荷
B.橡胶棒与吸管带同种电荷而排斥
C.橡胶棒与吸管带同种电荷而吸引
D.橡胶棒与吸管带异种电荷而排斥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张开,其过程是(  )
A.玻璃棒对验电器的金属球施力
B.玻璃棒吸引金属箔
C.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
D.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
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这说明摩擦使橡胶棒(  )
A.得到了电子 B.失去了电子 C.得到了质子 D.失去了质子
4、熔喷布是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沫的运动是分子运动
B.熔喷布是通过摩擦带电的
C.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慢
作业布置:
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14.1 电是什么
(一)、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三)、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四)、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制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抓住对学生在探究过程应具备的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在探究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发现规律的乐趣,让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电学的基本知识,效果良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
电是什么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 服表面容易吸附 灰尘;与头发 摩擦过的塑料尺、 塑料笔杆,能吸起纸 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
摩擦起电
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
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吸引水流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带有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能吸引轻小物体。
所谓“轻小物体”是指质量较小的物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讨论: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快速靠近桌面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便会向梳子方向滚来,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塑料梳子由于摩擦带了电,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因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该梳子能吸引轻小的乒乓球。
摩擦起电
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悬挂起来,让它们碰在一起。
用毛织品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
放开气球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迷你实验室
“不友好”的气球
现象:气球远离
启示:气球相互排斥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玻璃棒
橡胶棒
橡胶棒
玻璃棒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得出结论: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可用“-”表示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可用“+”表示
玻 正 橡 负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1、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若能,说明物体带电;
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把物体靠近摩擦过的玻璃棒,若相互排斥,物体带电,若吸引,再将物体靠近摩擦过的橡胶棒,若排斥,则物体带电,若吸引,物体不带电。
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丙、丁是三个泡沫小球,乙和丙带正电,丁不带电,图中它们相互作用的场景不符合实际的是(  )
小试牛刀
D
2、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D球(  )
A.带与A球相同的电荷
B.带与B球相同的电荷
C.带与C球相同的电荷
D.可能带电或者不带电
D
小试牛刀
加油站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符号“Q”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为库伦,简称库,符号是C。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验电器
(1)构造:
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方法:
让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若金属箔片张开,说 明物体 带了电
(3)原理:
金属球
绝缘塞
金属杆
金属箔
原子及其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组成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接触起电: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静电感应: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毛衣有火花产生
雷电
静电
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静电复印
静电植绒
静电喷涂
课堂小结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制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大显身手
1、如图所示,将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置于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一带负电的橡胶棒的一端靠近吸管A端,A端远离橡胶棒。这是因为(  )
A.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荷
B.橡胶棒与吸管带同种电荷而排斥
C.橡胶棒与吸管带同种电荷而吸引
D.橡胶棒与吸管带异种电荷而排斥
B
大显身手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箔张开,其过程是(  )
A.玻璃棒对验电器的金属球施力
B.玻璃棒吸引金属箔
C.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箔上
D.电子从金属箔转移到玻璃棒上
D
大显身手
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这说明摩擦使橡胶棒(  )
A.得到了电子
B.失去了电子
C.得到了质子
D.失去了质子
A
4、熔喷布是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沫的运动是分子运动
B.熔喷布是通过摩擦带电的
C.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慢
大显身手
C
完成课后作业1~5题
作业布置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