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1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021至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优选设计作业本(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31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021至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优选设计作业本(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5 14: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土地革命
2.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知识点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4.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5.(2021独家原创试题)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暑假中,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南京参加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研学活动。同学们在“南京总统府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的日历定格在“中华民国卅八年4月23日”这一天,这一天 (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解放沈阳 C.北平和平解放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材料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材料三 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
(1)材料一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何。
(2)材料二中,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土地改革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3)简述材料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4)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拓展全练
拓展 渡江战役
7.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1)上述史料是毛泽东和朱德给哪支军队下达的命令?此命令下达后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
(2)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什么?
三年模拟全练
8.(2021山东济南槐荫期末,23,★★☆)“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三大战役的胜利
9.(2021广东揭阳普宁期末,29,★★☆)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人数从365万下降到204万,主力基本被消灭。下列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20河北保定定州期末,18,★★☆)解放战争进行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由此可见,“战争形势变化”指的是 ( )
A.国民党军队从战略进攻转人全面防御 B.人民解放军彻底掌握了战争主导权
C.人民解放军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D.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
五年中考全练
11.(2020山东青岛中考,26,★★★)观察下图,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解放南京
12.(2020四川凉山中考,4,★★☆)下列对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3.(2020广西柳州中考,7,★★☆)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吟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是 ( )
A.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4.“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核心素养全练
15.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史料实证 胜利保障】
材料一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解放区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历史解释 战略反攻】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伟大的事变”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历史解释 战略决战】
材料三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情况(1946年6月至1948年秋)
(3)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做出战略决战决策,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家国情怀乘胜追击】
材料四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寓意?这两句诗表达了毛泽东的什么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能力全练
1.B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D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故选D。
3.B 根据题干给出的“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B 提取图片中的有效信息“东北解放军”“锦州”“沈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故选B。
5.D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选D。
6.(1)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国民党处于绝对优势。
(2)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3)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中国共产党明显处于劣势,敌强我弱,国民党处于绝对优势。
(2)据材料二可知,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3)据材料三“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据材料二中的“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等。
史料拓展全练·
7.(1)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解析]
(1)该史料是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时,人民解放军已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年模拟全练
8.C 根据所学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选C。
9.B 据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故选B项。
10.D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开始时的430万减少到373万,其中正规军由230万减少到150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迅猛减少。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
五年中考全练
11.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
12.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的是渡江战役.故选C。
13.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4.D 根据关键信息“歼灭黄伯韬兵团”“截断徐蚌线”可知,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核心素养全练
15.(1)耕者有其田。人民解放战争。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4)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人民解放军一定要鼓起勇气,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表达了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据材料可知,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伟大的事变”指的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做出战略决战决策,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是毛泽东在渡江战役之后写的,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是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激励人民解放军一定要鼓起勇气,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