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满分:100分 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电文中“陪都”是指 ( )
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重庆
2.图片无言,历史有声。下列对右图反映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停止了内战
B.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中国共产党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3.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平《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
A.国民党一大 B.北平和谈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5.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 ( )
①《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 ②日军占领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
③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20四川内江中考)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 )
①陕北解放区 ②中原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解放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2021河南许昌长葛期末改编)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的发展表现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 )
A.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
8.(2020吉林长春汽开区模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
A.大生产运动 B.减租减息 C.耕者有其田 D.联产承包
9.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B.北伐战争胜利结束 C.农民民主意识提高 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0.右图是发表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关门打狗战辽沈 D.大军合力战平津
11.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2.《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
A.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使华北全境解放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3.在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中,烟台各县涌现出了许多支前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淮海战役的胜利 (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使东北全境解放
C.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14.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下达进军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至此,人民解放军开始 (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即创造斗争之优势条件与环境。
-国民党六大
材料二 “合众社”记者分析当时中共军事地位时说,中共今日已统治华北十省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部、东九省南部、华南五省之陬隅(靠边沿地区)…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国民党主力部队仍在西北、西南数省。
材料三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想用软的套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四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的《剿匪手册》,努力“进剿”。胡宗南、孙连仲部20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5条铁路,气势汹汹地向解放区推进,进攻的目标是要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材料五 从1946年6月26日起至7月底,中原军区各路部队均胜利突围。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牵制了国民党军队30个旅的兵力,保存了主力,建立了两块根据地,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说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国民党要求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的实质是什么?(6分)
(3)材料四说明蒋介石正在为什么作充分准备?蒋介石最后正式撕毁其虚伪的面具是在什么时候?(4分)
(4)中国共产党中原解放区各路部队面对敌人的进攻采取的军事策略是什么?根据材料五,这次战略转移对解放战争全局起了什么作用?(4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三年多的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和方法如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材料二 为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于1947年7月至9月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1)据材料一、二概括土地分配的共同原则。(3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土地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影响。(9分)
(3)据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3分)
18.(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某一战略部署,毛泽东做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材料四 解放战争中人民支援某一战役情况统计表
(1)材料一中的“尖刀”指什么?这次军事行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5分)
(2)材料二中“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9分)
(3)哪次战役中出现了材料三中的场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什么意义?(5分)
(4)通过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人民群众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对此你有何感想?(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题干电文中的“陪都”是指重庆。
2.C 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重庆谈判。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蓄意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3.B 由题干中的“抗战胜利后”与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均正确。蒋介石玩弄的是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故④错误。
4.D 据题干所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5.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日本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③排除.故选A。
6.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7.C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故选C。
8.C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故选C项。
9.A 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A正确。
10.B 由漫画发表时间“1947年”“刘邓”字样,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1.C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
12.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其影响是解放了东北全境。
13.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C符合题意。
14.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克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使得北平的文物得以保护。
15.D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49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开始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
(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实质:国民党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形势,想通过谈判,拖延时间,调动军队,以取得军事上的主动,为内战做准备;同时把内战的责任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为发动全面内战作准备。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以后的战略反攻和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
(1)依据“国民党六大”“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务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之体系”可知,基本方针是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
(2)依据材料二“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国民党主力部队仍在西北、西南数省”和材料三“想用软的一套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国民党要求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的实质国民党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形势,想通过谈判,拖延时间,调动军队,以取得军事上的主动,为内战做准备;同时,把内战的责任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 )根据材料五并回顾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即可。
17.[答案]
(1)原则:平均分配。
(2)影响: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提高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和解放区;奠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任答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3)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解析]
(1)由材料一中“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和材料二中“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可知,土地分配的共同原则是平均分配。
(2)土地政策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以要从农民对共产党的支持、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对民主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3)农民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18.[答案]
(1)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值得”是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感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
(1)考查的知识点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2)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毛泽东说“值得”是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与材料三相关的重大战役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4)第一小问通过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问题,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