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4 15: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戴季陶
想一想
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惊鸿一瞥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大和一统
(1)公元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 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3)五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2. 大和统治
(1)社会结构(金字塔结构)
大王
贵族
平民、部民、奴隶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经济结构
①实行土地私有制:王室和贵族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②实行部民制
考一考
部民分为哪几种?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前提: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3.时间:646年
考一考
改革前国内的困境与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图说历史
孝德天皇
刺杀权臣苏我入鹿
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讲一讲
讲一讲关于大化改新的经过及人物故事
(3)内容:
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4)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过渡
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①大化改新以前,日本是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国家政权长期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奴隶主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部民,最高统治者天皇的权力和地位受到极大威胁和挑战。
②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权被取消,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③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建立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成为一个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④改革后的日本成功地进行了社会转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史家争鸣
鉴往知来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横空出世
(1)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的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直接原因: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2. 幕府统治
(1)建立时间:12世纪晚期
(2)建立者: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3)地位: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4)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
1192年,源赖朝当上了“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家政权镰仓幕府的统治时代。幕府实际上是真正的权力机关,与天皇朝廷并存。设置机构置官员。辅佐将军执掌全国军政法权。
3. 武士道
(1)内容: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
(2)效忠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3)实质: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4)影响:
积极——延伸出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
消极——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含英咀华
学史明智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世纪末期,日本的改革派主张学习的是( )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2.《 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氏族贵族世袭制
B.分封贵族为诸侯
C.将部民和土地收回国有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