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4 21:25:2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2021--2022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1.通过阅读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知道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德国分裂、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史料,初步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提升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什么是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时间
主体
涉及多个国家
行为
特点
整体感知
联系所学,说一说这两幅漫画展现了美苏之间怎样的矛盾?
美国冷战宣传画: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美国
苏联冷战宣传画:打倒资本家,或者被资本家压迫
社会制度差异造成矛盾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发生的原因
探究新知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发生的原因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摘编自1944年10月21日罗斯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讲演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
——美国杜鲁门总统演讲(1945年4月16日)
两任美国总统的演讲体现了美国在战后怎样的意图?
结合教材说一说美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图?
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军事、经济最强的国家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1946年2月9日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经济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近1140万。战后仍保留三四百万人,并拥有精良的装备。同时,苏联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获得一票否决权。
战后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强国
苏联将美国作为潜在防御对象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发生的原因
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
——1946年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
美国的对外政策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的倾向,它的特征就是在战后谋求世界霸权。……必须充分注意的是,美国是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战争的。在美帝国主义的眼里,苏联是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战后美国对外政策》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和国家战略的对立,最终引发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发生的原因
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它突出地表现为:自由的制度,由代表组成的政府,自由选举,保障个人自由、言论、宗教信仰自由和没有政治迫害。
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以少数人的意志强加于大多数人为基础的。它所依靠的是:恐惧和迫害、对报纸和广播的控制、指名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们都在期待我们的支持,以维护他们的自由。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就援助希腊和土耳其问题在国会所作的演讲
材料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指什么?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指的是什么?
杜鲁门这样说的目的何在?
打着自由的旗号,争夺世界霸权
一、冷战的发生
2.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
宣扬“自由国家”与“极权制度”的对立
马歇尔计划运至欧洲的援助物资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说
乔治·马歇尔
(1880—1959)
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
一、冷战的发生
3.马歇尔计划
用前面所学的冷战思路猜一猜,这两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画可能是什么人画的?为什么?
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冷战的重要步骤
控制欧洲
援助欧洲
一、冷战的发生
3.马歇尔计划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东区:苏联实行彻底彻底清除法西斯及其残余,不允许德国再构成对其国家安全利益的威胁。同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自治机构。
西区:美、英、法三国认为德国有朝一日仍是抵抗苏联的重要力量,因此尽量利用旧体制和原有人员为占领当局服务。
二、德国的分裂
1.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探究新知
观看视频,说一说柏林危机突出体现了冷战怎样的特点?
二、德国的分裂
2.柏林危机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二、德国的分裂
3.德国分裂
柏林墙
1963年,西柏林一对年轻夫妇向身处东柏林的亲人展示自己的孩子
1961年正在修建的柏林墙
1989年拆毁柏林墙
1961年,民主德国为了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渗透,修建了柏林墙。柏林墙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物。从此,柏林的许多家庭被一堵墙分隔开来,只能隔墙相望。直到1989年11月,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冷战趋于结束,这堵墙才被拆毁。1990年,德国再次统一。
知识拓展
北约的旗帜
时间: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国家:美、英、法等12国
地点:美国首都华盛顿
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国主导
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
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1.北约的建立
探究新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时间:1955年
国家:苏联与东欧7国
地点:波兰首都华沙
全称: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的标志
苏联控制
总部:莫斯科
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2.华约的建立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摘编自《华沙条约》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摘编自《北大西洋公约》
联系教材,分析材料,说一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有什么共同点?
军事集团、大国控制、互相对立
美苏敌对→两大集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它们的建立有何影响?
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3.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两极格局
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3.两极格局的形成
6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
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0年,美国因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抵制莫斯科夏季奥运会。1984年,苏联作为报复,抵制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
核战危机
局部战争
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国家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20世纪40—6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三、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4.两极格局的表现
课堂小结
(2021·四川攀枝花)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控制西欧 B.遏制苏联 C.扼杀中国 D.称霸世界
D
A
(2021·云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冷战”,影响了二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关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课堂练习
C
B
(2021·广西梧州)1961年,苏联字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 多极化趋势发展
(2021·山东聊城)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美国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七十七国集团 D.独立国家联合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