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次月考
姓名: 班级: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下列各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是( )
A.①图,正在进站的地铁
B.②图,远洋出海的辽宁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C.③图,正在降落的飞机
D.④图,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的神舟十二号
2.在刚刚结束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收获38枚金牌、32银牌、18枚铜牌,金牌数和总奖牌数均位居第二位。关于本届奥运会比赛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年仅14岁的运动员全红蝉,在10米跳台决赛中,五个动作三跳满分。赢得冠军,裁判员打分时,可以把她看成质点
B.苏炳添在男子100m半决赛中刷新亚洲纪录并成功闯入决赛,9秒83是一个时刻
C.女子4×100m接力中,中国队以42秒71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创造了奥运历史最好成绩,其中,100m都是指位移
D.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国队以7分40秒3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金,其中,200m指的是路程
3.2020年1月9日攀枝花至昆明动车正式开通,攀枝花进入“动车时代”。动车每节车厢长度约为25m,整车长度约为250m。某次乘务员相对车厢以2m/s的速度通过两节车厢的过程中,全车恰好通过一座大桥,车上显示时速度为144km/h,则该大桥的长度约为( )
A.750m B.1000m
C.1050m D.1250m
4.电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加速时会使乘客产生不适感,其中不适感的程度可用“急动度”来描述。急动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汽车工程师用急动度作为评判乘客不舒适程度的指标,按照这一指标,具有零急动度的乘客,感觉较舒适。图为某汽车加速过程的急动度j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0~5.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5.0~10.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在0~5.0s时间内,汽车加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2.0m/s2
D.在5.0~10.0s时间内,乘客感觉较舒适
5.小球A、B分别在两个倾角不同的斜面上自静止滚下后,进入光滑的水平面。从静止释放时开始,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结果如图所示。则关于A、B的运动判断正确的是( )
A.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时间更长,所以到达斜面底端时球B的速度更大
B.球A从倾角更大的斜面上滑下,加速度更大,所以到达斜面底端时球A的速度更大
C.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时间更长,可判断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更小
D.可判断出,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球A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之比为4∶3
6.河南林州太行天路是一条建在太行大峡谷山顶的公路,沿着这条公路可以欣赏太行大峡谷那万分壮美的景色。图为行驶在太行天路上的A、B两汽车在同一时刻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的图像,A的图线为直线,B的图线为曲线,B的图线中时刻的切线与A的直线平行。关于两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B.时刻B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D.时刻A、B两车相遇
7.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下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天花板与木块间的弹力可能为零
B. 推力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C. 天花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向下
D. 推力逐渐增大时,木块受到的合力逐渐增大
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G
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P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9.力学平衡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甲所示,在一根固定不动的树枝上,小鸟有时停在A点,有时停在B点。图乙为该现象的抽象图,对于这两个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鸟站在A点时受到的支持力较大
B.小鸟站在A点时对树枝的压力较大
C.小鸟站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D.小鸟站在B点时受到树枝的作用力较小
10.小洋同学学过了自由落体运动之后,知道了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人的反应时间,于是做了一把反应时间尺。关于这把尺子的测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g=9.8m/s2)( )
A.进行刻度时,原理应当是,进行刻度标记时可以将刻度尺尾部当成反应时间的零刻度。
B.小文应用,g取10m/s2进行计算并刻度。他用此反应尺测量小浩的反应时间,测量值将比小浩真正的反应时间偏小
C.小铁应用,g取9.8m/s2进行计算并刻度。他用此反应尺到珠峰上测量小浩的反应时间,测量值将比小浩真正的反应时间偏小
D.进行刻度时,必须将毫米刻度尺的零刻度当成是反应时间尺的零刻度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4分)
1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甲,用两根弹簧测力计一起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到点;如图乙,改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也使橡皮筋伸长到点。实验时,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贴于木板的白纸上记录点的位置及拉线的方向。
(1)下列正确的实验要求是______。
A.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B.实验时,橡皮筋可以尽可能伸长
C.作分力和其合力的图示时,选的标度不必相同
D.记录拉线方向时,所描的两点可尽量靠近
(2)某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
(3)若弹簧测力计和间的夹角大于。保持点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与橡皮筋O夹角()不变,减小弹簧测力计与橡皮筋间夹角(),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①_______;②_______.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E=_______;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m/s2.
三、解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13. 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距离是多少?
(2) 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3) 4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14.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半球体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光滑球体放置在墙壁和之间,A和均保持静止,已知A、球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1)画出受力示意图;
(2)求出墙壁对的弹力大小;
(3) A将要滑动但是没有动,求
15. 质量m1=34kg的小孩坐在m2=12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上的大小F0=10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雪橇对地面压力大小FN;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3)当大人对雪橇拉力的方向变为水平时,为使小孩和雪橇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拉力的大小F。
答案(反正面)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C C B B C D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24分)
11. 【答案】 (1). A (2). 3.97
(3). 变大 (4). 变大
12【答案】 (1). 打点计时器没有接交流电源
(2). 重物释放时没有紧靠打点计时器
(3). (4).
二、解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13. 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 哪一时刻物体距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 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
(3) 4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 t=3s,x=9m;(2) s=10.5m;(3)v=1.875m/s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当t= 3s时图像所围正面积最大,此时位移
(2)由图可知,物体前3s向前运动,最后1s向后运动,4s内通过的总路程为两者面积之和s=
(3)4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14. 质量m1=34kg的小孩坐在m2=12kg的雪橇上,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上的大小F0=10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雪橇对地面压力大小FN;
(2)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3)当大人对雪橇拉力的方向变为水平时,为使小孩和雪橇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拉力的大小F。
【答案】(1)400N;(2) 0.20;(3) 92N
【解析】
【详解】(1)研究小孩与雪橇整体,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在竖直方向有
代入数据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雪橇对地面的压力
(2)雪橇和小孩受到的摩擦力
水平方向有
代人数据解得
(3)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代人数据解得
15.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半球体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的光滑球体放置在墙壁和之间,A和均保持静止,已知A、球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1)画出受力示意图;
(2)求出墙壁对的弹力大小;
(3)为保持A和静止,求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1) ;(2) ; (3)
【解析】
【分析】
【详解】(1)以球B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墙面对B的支持力与半球A对球B的支持力,如图所示
(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墙壁对B弹力大小为
(3)对A受力分析可知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