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7 近似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7 近似数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4 16: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7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明白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2.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 合理地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数据;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数据,例如: (1)七(二)班有学生37名 (2)我家有三口人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4米 (4)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它的面积约有44万米2 这些数据在收集的过程中,有些是精确的,而有些由于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精确数据或无需要得到精确数据而取了近似数. 凭你生活的经验,你能判断一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师: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近似数。 以学生熟悉的数据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一、学生活动: 1、用你的刻度尺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可以读出一些数据,它们是准确的还是近似的? 2、同桌的小明和小颖用最小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了同一片树叶的长度,如图所示: (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法,你能知道他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什么吗?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根据小颖的测量呢? (2)谁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小明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厘米,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6.8厘米,其中6是精确的,8是估计的,即是近似的;小颖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毫米,她测量的结果可以读成6.78厘米,其6和7都是精确的,而8是估计的,即是近似的. 小颖测量的结果要比小明的更精确一些. 3、同桌的小明和小颖测得刚才那片树叶的长度的值分别约为6.8厘米和6.78厘米.在这一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哪些数据是准确的,哪些数据是近似的呢? 二、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来表示。 例如,教科书上的约有500人参加会议,500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数513的误差为13 . 三、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数,即完成教科书46页的填空。 四、例题讲解 例1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 (2)30 4.35(精确到个位) (3)1.804(精确到0.1) (4)1.804(精确到0.01) 解:(1)0.015 8≈0.016; (2)30 4.35≈304; (3)1.804≈1.8; (4)1.804≈1.80 思考:近似数1.8和1.80一样吗?为什么?可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后反馈:精确度不同. 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 让学生实践,按要求取近似数 帮助学生回顾四舍五入法。 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可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的学习。 课堂中加入探究性的学习可激发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巩固练习 1.做一做:教科书第46页练习。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 位? ⑴ 0.0306 ⑵ 3.8万⑶ 3.14 ×104(4) 0.4070 3.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通过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本课时的知识点,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这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知识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外拓展 必做题:课本47页第6题,课本51页第6题。 选做题:收集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的数据,并说明是精确数还是近似数? 作业的选择体现因材施教的课改理念!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最适合学生的作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对于刚刚进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同学来说,纯粹的说教所起的教学作用是很有限的,此时适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可以通过ppt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运用ppt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有效突破重难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不足之处在于课堂的教学容量较大,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感到有些吃力,在课下则要立足去解决这些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