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名 《大树的故事》
学科(版本) 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章节 15课
学时 1 年级 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洞、树冠等)。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儿童发展时期,具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这一时期的孩子应该多欣赏图片,用小故事和动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的图片加强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进一步激发拓展,形成抽象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设计和组织。 解决措施:通过欣赏大树图片,着重讲解大树各部分特点以及三原色知识点的渗透,来达到学习目标。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0’00”-5’25”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爱心树”小故事 看电子白板听老师讲故事 配乐与课件交互结合,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讲授新课 5’25”-13’50” 学会大树各个部分的结构并记住相应的名称 大树的结构 通过问答方式参与学习,回答大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电子白板结合视频、图片、交互动画等功能深入讲解知识点。
13’50”-17’00” 学会绘画大树 讲授大树的画法 记住绘画步骤稍后实践 利用电子白板的绘画笔与图片隐藏功能实现知识传递。
知识拓展 17’00”-19’40” 掌握三原色知识 三原色 跟老师互动三原色知识 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克隆、聚光灯功结合讲解三原色知识。
学生实践 19’40”-32’00” 实践掌握绘画大树 学生绘画 绘画创作大树作品 用音乐与动画结合创造意境。
点评学生作品 32’00”-38’30” 通过点评让学生了解成功与不足 点评学生作品 参与作品点评 用实物投影仪讲学生作品投放在大屏幕上。
总结 38’30”-40’00” 总结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 参与知识点的总结 回顾所学知识。